评:人民日报发文“把握世界经济大趋势”

请各位仔细阅读这段文字:“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资本主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这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以及随后西方国家出现的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倾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论在其国内还是在全球都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

我认为,作者对现在发达国家经济存在巨大误解,一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吸收社会主义因素,建立起混合型经济。如各个经济要素资本化发展,即便是劳动力也资本化,这使得劳动者参与就业,在企业劳动,也可以与资本一样获取“资本收益”,其资本收益之一持有股票即可,资本收益其二对企业扩大销售收入有直接贡献,与投资一样可以去的回报,按照贡献大小获取收益。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资本之一经济危机,在国家宏观调控逐渐发展成熟情况下,危机副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如失业大军还享受有福利待遇,再如经济周期在过热时一直经济增长,经济进入衰退时几次经济增长,是的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平缓化,故此产生新的转悠名词“经济衰退”,而逐渐放弃使用“经济危机”。从罗斯福新政起步,美国经济走出大危机时就称“建立起世界第一个混合型经济”,所以从那时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革,战后直至70年代,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已经成为“发达经济体”,混合型经济体。如今发达国家按照阶级划分标准已经找不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看到的都是中产阶级。以往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矛盾为“阶级斗争”的说法已经被缩小

贫富差距取代,以基尼系数分析,世界经济统计表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普遍小于发展中国家。

评论之二:文章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论在其国内还是在全球已成为发展桎梏”。桎梏的中文意味着没有任何希望。我认为,发达国家还会致力于以问题为切入,以改革解决问题为逻辑,继续前进。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实施“低美元政策”,阻止了美元高企走势。原本美元应该继续升值,直至走完10-15年美元升值周期,升至高点应该高于前一个周期高点120水平。特朗普政策要扭转贸易逆差,逐步恢复制造业的政策理念,方向对,但被政治、安全因素制约,不能开放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所以,借助大贸易战,特朗普即将施压国内政治精英,实现与中国政治和解,从而开放禁止出口清单。

新华网 2018-05-29 08:59:19

“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大变局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担当。在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世界经济面临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中国高高举起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旗。这一大变局有着深刻根源,是世界经济内在矛盾演化的必然结果。

二战后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这一方面是西方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生产力突破国家界限在全球快速发展的过程。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扩展到全球范围,也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各经济体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在各经济体内部和全球范围两个层面不断积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资本主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这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资本主义危机,以及随后西方国家出现的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倾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论在其国内还是在全球都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垄断资本加速扩张。但另一方面,制衡垄断资本的力量也在加速成长。

在西方国家内部,垄断资本攫取了经济全球化的绝大部分利益,中下层民众并未太多好处,国际金融危机又加剧了民众的被剥夺感。一方面,经济权力和发展成果越来越向垄断资本集中;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中下层民众拥有越来越大的社会舆论话语权,西方国家经济和政治格局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在一些极端势力的煽动下,民粹主义乘机而起。面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激化导致的经济低迷、两极分化加剧导致的民众不满、社会舆论格局变化带来的政治挑战,垄断资本试图借助民粹主义向外转移国内矛盾。于是,加征关税、拿回工作岗位、排斥外来移民等都被当作保护本国利益的利器提了出来,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就此抬头。

在国际上,随着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体系、走上自主发展之路,西方垄断资本已不能像从前那样将其简单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单方面汲取资源、攫取利润,而不得不通过贸易与投资合作实现自身利益。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有利时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较快发展,在一些领域成为西方垄断资本的有力竞争者。其中,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探索出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资本利益和劳动权益得到有效平衡的发展模式,一种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一种各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无疑,这是一种更具经济竞争力和道义感召力的发展模式。这样,西方垄断资本就面临三重国际制衡: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二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三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面对国内国际的压力和制衡,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就是西方垄断资本企图继续维护其垄断利益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在全球层面暴露和激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弊病:垄断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其不可能真正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国内和国际的劳资矛盾难以调和;不可能真正考虑其他国家的发展利益,千方百计要通过抑制和削弱其他国家来实现自身利益;不可能真正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国际治理变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一系列共商共建共享的举措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世界人民的认同和响应。今年博鳌

亚洲论坛已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事实将证明,保护主义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没有前途;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顺之则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