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已定的外賣市場 新入局者還有機會嗎?

又到了春天,躁動的季節。

互聯網圈子也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近期表現最為突出的當屬外賣領域,多位玩家小規模的混戰,致使已經迴歸理性的外賣市場再次上演了商家爆單、騎手增援、用戶免費吃的戲碼,就好像是打開了月光寶盒,時間回到幾年前那般。

此等熱鬧景象也不禁令業界陷入沉思。已歷經五年風雨變遷的外賣市場,現今到底還有多大空隙,依然能夠引來新的玩家入局?這一領域是否又真如外界所說的那般,門檻十分之低,以至於新入局的玩家輕而易舉就能撼動此前已趨穩固的市場格局?

文/木木(業界風雲匯)

新玩家入局,混戰局面重啟

“外賣越吃越便宜了”,最近不少網友異口同聲地道出了這一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尤其是無錫地區的人民群眾,應該對這一點感觸最深。

一位身在無錫的小夥伴告訴業界風雲匯,“我點份黃燜雞加飲料21塊錢,紅包優惠券抵掉20塊,然後我又花了2毛錢買了準時保,外賣2個小時後送到,超出時間保險賠了10塊,這麼一算,免費吃頓飯還賺了8塊多”。

聽到這裡,或許會有人投來質疑的目光,當真會有這等好事?無錫近幾日的外賣市場就是如此,據無錫本地生活服務KOL @智慧無錫 爆料,各大外賣平臺在無錫的補貼力度之大,和幾年前O2O補貼大戰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有的平臺單天的補貼額,就高達千萬。

格局已定的外賣市場 新入局者還有機會嗎?

神仙打架,小鬼並沒有遭殃,圍觀的吃瓜群眾反而從大戰之中享受到了不少福利。那麼是何原因導致這一似曾相識的局面再現,諸位也都心知肚明,就是於4月9日正式上線的滴滴外賣。

在試運營8天之後,滴滴外賣4月9日正式上線無錫。如此一來,無錫外賣市場上有了三位實力玩家,美團、餓了麼和新入局的滴滴。前二者為了守住自家陣地,後者為了攻略城池,各自為營開始了新一輪的混戰。

於是便有了網上流傳的三者各自集合騎手誓師鼓氣的視頻,同時投入重金為用戶帶來空前的補貼力度,商家也迎來了爆單這一“幸福的煩惱”。

一夜之間,無錫這個二線以外的小城市在外賣的加持下順利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網上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不少網友紛紛調侃,“現在搬去無錫還來得及嗎?”

在吃著免費外賣的時候,也有用戶冷靜下來想了一想。2015年時,O2O風口正盛,李彥宏放出“壕”言,拿出200億猛砸。此舉徹底引爆了O2O的補貼大戰,免費洗車、免費鐘點工、免費叫外賣.......放眼望去O2O領域一片血海,玩家燒錢硬撐,用戶暢遊其中。

可反觀現在,有新玩家進入市場之後,局面倒退回了兩年之前。以至於戰況愈演愈烈,引來了有關部門的關注。4月11日,江蘇省無錫市工商局正式約談了美團外賣、餓了麼和滴滴外賣,被要求遵守相關要求,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無錫當地的外賣市場秩序。

格局已定但潛在空間巨大

對於剛進入這一領域的滴滴來說,想要撼動現有市場格局著實要下一番苦功夫。日前,國家信息中心發佈了《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其中在講到外賣市場時,給出了行業市場份額集中度正在進一步加劇的結論。

經過補貼大戰的市場培育,點外賣已經成了中國消費者一大常規就餐形式。報告中指出我國外賣市場用戶規模龐大,外賣市場格局趨於穩定,美團外賣佔據了國內外賣市場62%的份額。

格局已定的外賣市場 新入局者還有機會嗎?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向業界風雲匯表示,近幾年市場歷練之後,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各家的發展前景已經基本可以預見,外賣行業最終或許也逃不出互聯網行業常見的721格局。誰能拿到70%的市場份額?現階段來看美團外賣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其實這也正是眾人疑惑的根本所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滴滴到底是看中了外賣市場的哪一點?鑑於此前在網約車領域的對峙,有分析指出滴滴是奔著美團而來,想要在外賣領域給予美團還擊。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滴滴外賣是為了制衡美團外賣而生?

先把外界的高見放在一邊,我們來看看滴滴方面的表態。“過去幾年來滴滴已經搭建了自家的運輸服務網絡,外賣平臺的上線則是這一網絡的延伸”,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滴滴並沒有將美團外賣當做假想敵,滴滴只是單純的看中了外賣這個市場。儘管兩者間“挑釁式”的營銷段子冒出來的越來越多。

那麼滴滴看重外賣市場的什麼?看重的是外賣市場巨大的空間。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前文不是說外賣市場將要形成721格局,還哪來的巨大空間?此空間非彼空間,這裡說的是尚未被開發出的潛在空間。

比達諮詢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第三方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度外賣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046億元,較去年增長23.1%,但把這一數據放到中國餐飲業4萬億的整體交易規模來看,外賣的滲透率尚不足5%,這證實了外賣市場增長的天花板遠未到來。

人是鐵飯是鋼,剛需+高頻的應用場景延伸了群雄對於未來外賣市場的想象空間,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莆中曾經公開表示,中國外賣滲透率的增長3年至少有三倍以上的空間。有如此之大的市場蛋糕擺在眼前,也就不難解釋時至今日,為何仍有新的玩家湧入到外賣這一領域。

外賣不是誰想做,想做就能做

蛋糕是擺在眼前了,能不能吃到則還要看個人的實力。但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外賣市場幾度春秋之後依然潛在空間巨大,與其說是蛋糕,倒不如說這是一根難啃的骨頭。

那麼,外賣市場的門檻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第一點,完成一單外賣的配送,整個所需的鏈路較長,其中有著諸多不確定的干擾因素。相信點過外賣的各位都清楚地知道,顧客在線上下單之後,美團等外賣平臺需要完成商家、騎手、顧客這三方之間的完美連接。這其中又包括取餐、騎行、交付等多個環節。

整個流程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操作起來卻遠比想象中複雜。俗話說,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人與人之間打交道。細想一下,從騎手到店取餐,到最後送餐到用戶手中,這正是一環扣一環的打交道之旅。如果在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因為個人原因發展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

格局已定的外賣市場 新入局者還有機會嗎?

比如說這其中最難控制的一點,時間。商家的出餐時間,騎手的送餐時間,外賣平臺都要做到提前預估,充分考慮這其中的交通、地理位置等各種不確定因素,算出餐品到用戶手中的精確時間。這也引出了外賣行業第二個門檻,對外賣平臺數據積累、處理能力等技術層面的要求。

眾所周知,無論對於哪個行業來說,數據都是至關重要,外賣行業也是如此。基於外賣多人多點、實時匹配的屬性,如果背後沒有足夠的行業數據積累作為支撐,去優化設定配送費、預計送達時間、配送路線等配送流程,或許不出三天外賣平臺的業務開展就會變得吃力起來。

如果一個騎手有10多個訂單,20多個取送餐任務節點,此假設下路徑規劃的解空間就已經達到天文數字級別。更別提從中去計算匹配出最優的路徑,這不僅對於此前數據積累和模型建立有著極高的要求,對於計算能力來說也不失為一大挑戰。

再考慮到前文中說過的諸多複雜因素,一單外賣想要做到又快又好,這都要求背後的外賣平臺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層面擁有過硬的實力。不然即使流量、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再為明顯,也遲早會在實戰之中一天天被拖垮,淪為炮灰。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外賣平臺的運營對於想入局的玩家來說,也是一大門檻。比如說在騎手配送的過程之中,因為天氣、路況等造成的餐損;騎手為了趕時間,而冒的生命安全風險等等,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都需要外賣平臺考慮周到。

到這裡,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外賣行業,其實正是此前業內人士說的那句“外賣不是誰想做,想做就能做”。這個行業的門檻很高,而其中的門道則更多。

因此,能夠安然度過洗牌期、穩步前進的玩家們,也並非是隨隨便便獲得的成功。其之前所經歷的諸多磨難,或許此刻正在不遠處等待新入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