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1》

喝了一中午的茶,茶友寄來鑑定的。

三款。

喝完,李麻花說,從現在開始,我有一個夢想,我要走遍世界,把那些假茶劣茶都抓出來,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我挪揄她:女俠,想替天行道,請先練好擒拿、格鬥、散打,再帶上蒙汗藥、魚腸劍、軟蝟甲。還有指南針、野營包、跌打損傷藥。

這傢伙居然一反常態,沒有跟我互懟,而是一聲嘆息,畫畫去了。

是啊,在假茶劣茶橫行天下的今天,小陳茶事逆水行舟,越來越感覺勢孤力單,雙拳難敵四手。

如果眾人皆醉我獨醉,最終,我會成為眾矢之的。

趁六大門派還沒有聯手進攻光明頂,村姑陳和李麻花要多喝幾碗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2》

介紹一下中午鑑完之後令我們七竅生煙的三款茶。

奇葩中的戰鬥機,三款茶來自三家店,幾乎全是互聯網品牌。

第一款

一包精美的小泡袋包裝的白毫銀針,泡袋是白色的覆亞膜質地,拿在手上感覺很有檔次,純白,乾乾淨淨,令人不由自主對裡面的茶葉心生嚮往。

泡袋正面,貼著古風手繪荷花的不乾膠,空白處,被掌櫃寫上了四個娟秀的大字“白毫銀針”,底下還有一行小字:2007年。

總體來說,這個泡袋給人的第一印象分數很高,消費者會不由自主地給它貼上:高檔、專業、潔淨、古典....等標籤。

如果是喜歡感性思考的女性消費者,被這個包裝拿下的概率很高。

就算是男性消費者,也容易對這個包裝產生認同感、信任感。

看來,寫一手好字,設計一款好包裝,甚至比茶葉好還重要。

我們大家都是外貌協會的會員。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參觀完外包裝,藉著人家的字,吐槽完李麻花的字,進入正題:品茶。

為了配這個古風的包裝,專門找出了很久沒有用過的古風小剪刀,好馬配好鞍,好剪配好袋。

剪開它。滿懷希望地倒出袋內的銀針,2007年的針,不知道會老成什麼樣子。

然而,還沒來得及看茶,只湊進袋口吸了一口氣,我就崩潰了。

濃濃的類似朱古力味(罐裝巧克力豆)的味道,撲面而來,帶著沉重的腐朽氣味,像一扇古老的木門,經年累月被水浸泡著,有一天我們打開它,從門裡飄出來的那種味道。

腦子裡浮起曾經在去年,喝過的一款某大牌2011年的白牡丹,二者味道大略相似,都是這種沉悶的、腐植般的,不清不爽的味道——一股厭氧菌發酵過後的味道。

第一反應是存壞了。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仔細檢查了泡袋,密封得很嚴實,那就應該是茶放進泡袋之前,就已經存壞了,發酵了,黴變了。

這泡“2007年”的白毫銀針,顏色是黃褐的,白毫密實,芽葉分離,芽頭細瘦似尾針。白毫有一部分由於靜電作用,粘在了泡袋內壁上。

看外觀,顏色倒像是距今有11年的老銀針的樣子,但這個氣味,真的是太難聞了。一聞便知道是受潮了、壞了的茶。

村姑陳和李麻花以及王小團三隻小白鼠,鼓起勇氣用滾開水泡了它。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出水時飄出來的氣味,就扼殺了我們想喝它的慾望——那是一股黴乾菜式的,酸酸的,臭豆腐般的味道,彰示著這茶經歷了重發酵和跑氣以及高溫的虐待。

觀察第一沖水,湯清水淡,顏色只比白水深一號,完全沒有11年陳老白茶的鵝黃湯感。

第二衝,顏色了略深了一號,但仍然淡,喝了一小口,沒有花香,也沒有毫香,只有一股淡淡的茶味。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一副清湯寡水的樣子,香氣和口感還不如2018年的新茶來得濃郁和厚實。

“如果存了11年的老白茶,還不如新白茶香氣好,湯水稠,口感厚,勁道足,那我們還有必要把新茶存成老茶麼?”想到這點,就令人鬱悶。

再也沒有勇氣喝第三衝,這口感渾濁,薄、淡、寡、澀的茶湯,全部餵了我的綠蘿。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自第二衝起,這“2007”年的白毫銀針的葉底,便開始泛紅,露出了帶著紅暈的臉蛋,正常的白毫銀針,直到第十二衝,也不至於葉底泛紅,想來,這泡銀針,在加工製作時,遭遇了紅茶般的重發酵對待吧。

總結一下:

1、湯薄,寡淡,味澀,不似2007年也就是距今11年陳的老白茶。

2、顏色偏褐色,葉底一泡便泛紅,製作工藝應該適用了紅茶的發酵工藝,違背了白茶的工藝標準。

3、幹茶芽瘦,細窄,微彎,無小萼葉,等級不高,應該是尾針級別。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第二款

來自一箇中端的互聯網品牌。

也是白色的泡袋,上寫著白毫銀針,還貼心寫上了這款茶的沖泡方法。很人性化的設計。

由於有上一泡茶留下的陰影,剪開它之後,沒敢湊近。先就著袋口,用招氣入鼻法聞了聞茶葉的氣味,不臭,但也不怎麼香,總之沒什麼味道,也沒有白毫銀針常規的香氣——毫香。

奇怪,白毫銀針的幹茶,怎麼會沒有毫香?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把茶從泡袋裡倒出來,倒在玻璃碟子裡,放在陽光下端詳。

突然,李麻花大叫起來,這不是白毫銀針,這是雲南的月光白!

定睛看去,果然,與福鼎白毫銀針有天然的區別:這個銀針,形似彎刀,芽頭色灰黃而劇部有黑葉,梗較長,白毫短細、稀少。與月光白的外形特徵極為一致,卻與白毫銀針截然不同。

難怪沒有毫香,普洱系的月光白,加工工藝與白茶大異,沒有毫香自然理所當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為何月光白卻裝在貼著“白毫銀針”的泡袋裡銷售呢?是發貨的時候裝錯了嗎?還是有人故意為之?村姑陳不是柯南,揭曉不了真正的答案。

只能讓列位看官自己去琢磨了。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第三款

有了前兩款的經驗,到喝第三款的時候,我們仨人的心裡,是忐忑的。

第三款是個透明的塑料自封袋。透過袋子反覆觀察過,果然是白毫銀針。再拉開一個小口子,聞了聞,果然有毫香,才放心大膽地把幹茶倒出來,觀察外形。

這泡2018白毫銀針,據說來自福鼎的一箇中海拔茶區(低於太姥山而高於白琳),但茶農一律自稱“我家的都是高山茶”!

對於這種掩耳盜鈴的說法,我們一笑而過便好,不必過分糾結。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細究這泡銀針的外觀,體態瘦長,是平常銀針的一半,總體上算是細小型的銀針。而小葉殼卻偏大,是平常銀針的兩倍。這種長相,就像是一個小腦袋瓜子上戴了個大帽子,怎麼看怎麼不協調。

但好在顏色還蠻正常,是福鼎白毫銀針正常的翠綠色,小葉殼是鵝黃色。聞起來毫香十足,沒有異味,我們的膽子漸漸大起來,決定喝了它。

於是燒水,注水,出湯。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湯色也蠻正常,湯感有冰糖感,前調是青草香,中調是毫香,尾調是竹葉香。新茶青草味重,不算毛病,存半年就好了。嗯,終於喝到一杯沒毛病的正常茶了。

正打算給寄茶樣過來的茶友報喜。

王小團收拾起我們剛才灑在桌子上的銀針幹茶,她手指胖,只能一根一根撿拾。我看著她的動作,突然心裡靈光一閃:這茶青草味這麼重,茶的芽頭細小,瘦小,梗的橫切面極窄,跟我們平時見到的銀針胖胖的芽頭、肥肥的身子、梗根部偶爾粗大的結,這些特徵都不一樣。

這是為什麼?

重新把這包白毫銀針倒出來,平鋪在桌面上,細細查看。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這一查,發現了問題:這包銀針,大概能分成三種長相,一種是純芽頭,細、瘦、窄,所佔數量比較大。一種是類似白毫銀針,但細長,小葉殼比銀針身體還長。第三種是牡丹王,有長細的芽頭,尾部伴生著兩片比小葉殼大而長的葉子。

是拼配無疑。把三種等級,拼在一起。

但是,這茶湯裡的青草味為什麼比太姥山純日曬的白毫銀針,還要來得重呢?

在反覆思量間,無意中再次拔動茶樣,發現了玄機:純芽頭和帶加長版小葉殼的兩種銀針,顏色翠綠,帶著青竹的碧色,煞是好看。

想來,它們便是重青味的主要來源了。

它們,應該來自樹齡較輕的茶樹,比如剛種下2-3年的茶樹,樹齡偏小,母體身體瘦小,養分不豐富,生出來的春芽,自然像早產兒一般,瘦小,瘦弱,毫少。因為鮮嫩,便形成重重的青草香。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總結一下:

1、這款白毫銀針,是三款茶裡,最正宗的福鼎白茶。

2、工藝和材料以及產區,都沒有問題,可以放心喝。

3、但由於是低齡茶樹,樹齡淺,養分不豐富,湯感夠稠,價格方面,要比成年茶樹和高齡茶樹所產的銀針便宜一半。

4、有拼配痕跡,銀針、米針、牡丹王混雜在一起,若不是出廠前沒有經過挑撿工序,那便是有人故意混在一起銷售。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三款“問題”白茶的品鑑實錄,三分鐘教你讀懂白茶!

把三款茶的品鑑結果,告訴了茶友。

其實很不忍心說真話,怕傷害人。但如果不說真話,讓茶友繼續矇在鼓裡,未來,豈不是會遭遇更多次的財產損失?

所以還是選擇說實話。

今天這三款茶,第一款,年份和品質,都有問題。第二款,壓根兒不是福鼎白茶。第三款,只是樹齡偏輕和等級拼配,算是問題最少的。

如果第三款茶價格較低,倒是可以買回去作口糧茶喝一喝。

然而,茶友說,這第三款茶,價格與你家的銀針一樣。

我瞬間沒了聲音。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便是說的這位掌櫃吧。

整個下午一直在思索,為什麼外面的茶,都是歪脖子樹呢?不是造假,便是冒名頂替,或者以次充好?

難怪李麻花發願,說要走遍天下,把假茶劣茶都揪出來。

然而這種事,事關全行業,不是某個人一己之力所能挽回。村姑陳只能在這裡呼籲,所有茶界同行,都能嚴於律己,認真寫茶,認真賣茶,自己要提高識茶水平,在進貨的環節把好關卡,確保給茶友分享的都是貨真價實的好產品。

唯有如此,才能成為行業翹楚,與其他茶類一爭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