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缺水的偏僻山村,老人們堅持著在那裡種地生活,真的讓人感動


這是內蒙十分偏僻的山村,這裡十年九旱,好多時候春天都種不了地,就是種上了,也出不了苗,撂荒是常有的事,眼前是早些時候種的穀子,地裡稀拉拉的只出來幾棵苗,只要是小苗出來了,老人們就得像對待孩子一樣,好好地伺候著,你看這位跛腳的老人,套著騾子拉著犁杖在耘地呢,地裡有多幹旱,看看揚起的塵土就知道了。

太陽快落山了,這兩位老人也把犁杖放到車上,收工回家做飯吃飯了,你看一匹白騾子拉著車,老兩口丈夫趕車,妻子坐在車上,車的後面還拴著一匹黑色的騾子,也已經很了勞累了,無精打采地跟在車的後面走著,這兩匹騾子是老人一家的命根子,六十多歲的老兩口,五六十畝山坡地,全靠著這兩匹騾子,種地、耘地、拉地、打場、送糞,在這偏僻的山村,沒有道路,只能靠著這兩匹騾子。

跟著兩位老人來到了他們的村子,映入眼簾的是殘垣斷壁的院落,破敗不堪,這些人家已經搬走了。這是一個坐落在山坳裡的小村莊,這裡原來一共有三十多戶人家,因為乾旱缺水,沒有道路,這裡已經不適合居住,現在大部分人家都已經搬到外面去了,村子裡面只剩下五六戶沒有搬走的貧困戶,大多都是老人,年輕的都到城裡去打工去了,所以這個村子只有不到十個老人在這裡頑強地堅持著。


這是村子裡面地勢最低的一個位置,村子裡唯一的一口水井,原來的轆轤已經無濟於事了,三十多米的深度都已經沒有水了,後來人們又往深了挖了十米,用上了水泵,才勉強又能吃到井水,可是這兩年連續乾旱,乾乾的井底,水泵也是乾瞪眼了。

老兩口到了村子,奶奶牽著黑騾子走在前面先回去做飯,爺爺趕著車在後面準備卸車,不知道是太累了還是太餓了,這匹黑色的騾子,走著走著不動了,估計是要吃路邊的新鮮的青草,奶奶使勁拽著韁繩,才勉強把騾子拉走。

奶奶家裡有一個高高的門樓,黑色的大門打開後,看到了院子裡面的小雞在奔跑,看到主人回來了,小雞們都聚攏過來,家裡的三間房子已經蓋了四十多年了,土牆瓦房,屋脊已經高低不平,早就應該翻蓋了,可是這裡的人家都走了,剩下的也沒有心思去翻蓋房子了,能住就堅持著。


爺爺卸了車,拿著衣服和絲袋子,大步流星地進到院子裡面,熱情地讓小編就進到屋裡去,爺爺說這個村子一年也不來個外人,所以來到這裡的都是貴賓,老人非常高興,也非常熱情。

院子裡面最顯眼的就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拉水車,爺爺說,水井都幹了兩年了,吃水只能到幾公里外的村子裡面去拉,如果光是兩口人還吃不了多少水,你看這些張嘴物,小雞還有這些牲口,都得喝水,所以拉一車水都用不了兩天。

進到屋裡,爺爺家裡已經把地面鋪上了紅磚,屋裡的牆壁也抹上了白灰,這裡雖然很偏僻,缺水少電的,但是老人家日子還是過得有條不紊,除了使用傢俱,還有孩子給買的冰櫃,因為老人家怕費電,幾乎不用。

老人家到水缸裡舀了一瓢水,倒在臉盆裡,然後洗臉,奶奶也是就著這點水接著洗臉,在城裡的孩子不知道水的金貴,洗澡的時候,放開水龍頭就不管了,一個小時半個小時都不關,這真的是在糟蹋人呀,讓這些老人看了,就心疼死了。

奶奶洗完臉,還擦了點護膚用品,這都是孩子們給買的,奶奶說,她們成天在地裡幹活,皮糙肉厚的,不怕風吹日曬,可是孩子給買了,就得用,要不然就浪費了。

老兩口從春天種地開始,就再也沒有閒的時候,兩個人種著五六十畝山坡地,你想該有多忙多累了。奶奶說,政府在外面給劃定了一片地,人家有錢的都到山外面蓋了房子,那裡有自來水,還硬化了路面,道路通暢,大車小車都能走,挺方便的。可是他們蓋不起房子,就只能在這裡堅持著。

爺爺說,在這裡住其實也沒有什麼,都在這裡都住了大半輩子了,就是這裡吃水太困難,拉水太麻煩,要不然在這裡住挺好的,至於苦點累點對於他們來說都不算什麼,可惜的是,連年乾旱,辛辛苦苦年年白受累,偶爾有一年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價格卻大跌,還是賣不了幾個錢。


爺爺說,在這大山裡,他們成天都是粗茶淡飯就著鹹菜,也花不了多少錢,遺憾的是不能給孩子們在好地方蓋個房子,他心裡有些過意不去。爺爺奶奶雖然很苦很累,沒有多少收入,但是爺爺奶奶卻很樂觀,這就是中國的農民,他們能吃苦,能忍耐,最容易滿足。你看他們這個村子,全是殘垣斷壁,看了有些瘮人,但是老人們住慣了,不覺得有什麼。

老人家忙碌了一天,洗完臉就要做飯,非得要留小編在家裡吃飯,因為太晚了,還得往回趕,小編謝絕了老人的熱情,老人把小編送出大門外,還要送出村子,小編趕緊把爺爺奶奶攔住,你看看兩位老人慈眉善目的樣子,這就是偏遠山村的農民,他們身上依然保留著著中華民族的淳樸、善良、勤奮的品格,倔強地生活在貧瘠的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