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传承美食——四八席!在宁阳,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绵长鲁味

“四八席”

宁阳县乡饮乡自古就因乡间盛行尊老敬贤的乡饮酒礼而得名,由于毗邻“孔子故里”曲阜市,当地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推崇礼尚往来、尊老敬长。热情好客的乡饮乡人在长期的待客中,逐渐形成了宁阳“四八席”这一招待宾客的传统宴席。传统宁阳“四八”宴席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做工讲究风味独特让其长盛不衰,是民间贵客临门或有喜事庆祝之时必备的礼俗。2006年宁阳“四八席”被列入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八宴席”起源已有千余年

在宁阳县,提起“四八”席几乎无人不知。“四八”席起源于宁阳县乡饮乡,传统的“四八”宴席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四八”宴以特有的奇香异彩著称于世,酒礼是宴请宾客必不可少的礼节。

泰安传承美食——四八席!在宁阳,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绵长鲁味

自唐朝以来,盛行于民间及上层社会,彼时“四八”宴席“四个盘子、八个碗”以荤菜为主,酒礼是“四八”席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四八”宴与酒礼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乡饮传统的“四八”宴席延续至今,仍是民间贵客临门或有喜事庆祝之时必备的宴席。

传统的“四八”宴席属于纯正鲁菜系,做工讲究、风味独特。每席以八人为限,以用餐具32件而得名“四八”。“四八”席还有“四红四喜、八方来财、四平八稳、平静如意”之说。四八宴席主要分布在宁阳、泰安、济宁、荷泽及周边地区,其中以乡饮乡“四八宴席”最为正宗。

蒸菜为主,用调汁变换出多种风味

5日,在宁阳县乡饮乡西云村,“四八”席第四代传承人于朝民正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当天他要为前来的几位宾客做一桌正宗的传统“四八”席。

水晶丸子是“四八”席的代表菜,于朝民首先将近半米长短的大葱拍散,生姜切沫后将两者混合,然后用刀剁碎备用。搅好的肉馅加入五香粉等佐料,然后将葱末姜末放入搅拌。

“制作水晶丸子,最重要的是让丸子表面挂上淀粉,成品之后看上去和水晶一样。”于朝民在搅拌好的肉馅内放入蛋清,然后用手将丸子团成小团,放入装满淀粉颗粒的木盒内滚动,让两者充分接触。之后将半成品的肉丸放入半开的水中,慢慢熟透。10多分钟后,正宗的水晶丸子便制作完成。

“传统的四八席属纯正的鲁菜系,做工颇为讲究。”于朝民介绍,“四八”宴席以鸡、鱼、肉为主,青菜极少。做菜的程序主要有破菜、淤菜、制成半成品、上笼蒸、用老汤加佐料做汤、浇到蒸好的菜上六个步骤。

泰安传承美食——四八席!在宁阳,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绵长鲁味

厨房内,炉灶内的火舌舔舐着一口大锅,大锅上放置了三层蒸笼,蒸笼内放入芙蓉肉、鸡丝、瓦块鱼等五种菜品。“这些菜已经蒸煮了两个多小时,本身它们的味道都是通过高汤作为基础,但要想吃出不同的口感,调汁是最关键的一步。”于朝民说,“四八”席中几乎每道菜都属于蒸菜,但厨师却可以利用不同的配料做出不同的口味,这也是“四八”席最为独特的地方。每道菜要求的味道不一样,做汤时加入的佐料也不一样,这样才能保证每道菜都味正而鲜美,百食不厌。

“除了拔丝地瓜,其他四八的菜品做起来比较麻烦,需要提前两天列出菜单买菜,提前一天破菜,做成半成品,宴席当天再正式做。”于朝民说道。

上菜有讲究,上桌顺序不能变

“四八”宴席非常注重礼节,除了入座、吃菜等等有很多礼仪,上菜也很有讲究。从二十几岁开始就做“四八”宴席的于朝民,对所有的流程都极为熟悉,说起上菜的次序来更是如数家珍。

“四八”宴席有24道菜。即:四铺桌、四压桌、两大件、八大碗、四小碗,两糕点。“四铺桌”即四个花生粘果碟;“四压桌”即四个凉菜碟,常常是松花蛋和猪下货调制而成;“两大件”即整鸡、整鱼;“八大碗”是大碗盛的“鸡丝、瓦块鱼、水晶丸子、红肉、白肉、肉丝、银耳、海米白菜”八个菜;“四小碗”中“拔丝山药、鱼棒”两个菜是固定的,其余的两个菜是青菜炒肉,青菜随节令的变化而改变;“两糕点”即两样点心,多数是芝麻片和细粉糕。“四八宴席”有“四红四喜、八方来财、四平八稳”之说,于朝民介绍。

上菜时,常常是一鸡、二鱼、三丸子,这里的鸡、鱼不是整鸡、整鱼,而是鸡丝和瓦块鱼,然后才上整鸡、整鱼。接着是“八大碗”中的其余五碗和“四小碗”,“四小碗”中“拔丝山药”最后上,接下来是两糕点。

24道菜全部上完后,还要上一碗“漱口水”,众宾客漱完口,开始闪席。稍后重新上席,便开始敬酒。“上菜的顺序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按照规矩是不能改变的,这也是四八席的一大特色,最主要的是体现对宾客的尊重。”

泰安传承美食——四八席!在宁阳,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绵长鲁味

据悉,在“四八”席里有一道很关键的菜即最后一道菜白菜,白菜意味着丰收,作为“四八”席里为数不多的蔬菜,必须要有。

为传承,坚持做最传统的“四八”席

“四八”席近几年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在于朝民所在的西云村及附近,出现了众多主打“四八”席的饭店。

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四八”席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如今在不少饭店甚至在农村,已经不用原来的八仙桌而改用圆桌了,不过需要遵守的礼节没有太大的改变。“不少人觉得四八这么麻烦是种束缚,不过吃四八吃的就是它的礼节。”于朝民说。

于朝民虽然已经做了30多年的“四八”席,但在他看来,未来要想将“四八”席更好的传承下去,应该做的仍然是要守住传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