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说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芯疼比快乐真实

鲁迅一生拿笔当武器,针砭事实,揭露社会黑暗,更骂人无数,其中被他骂得最狠的人当属郭沫若。

鲁迅为什么骂郭沫若“才子加流氓”?这件事情还得从1927年说起,当时创造社、太阳社的左翼青年们,曾集中火力攻击鲁迅长达三年之久。说鲁迅“代表着有闲的资产阶级,说他是“睡在鼓里的小资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落伍者,他的笔下没有光明,只会利用中国人的病态性格来混淆青年人的耳目”。

而郭沫若是骂鲁迅最狠的。1928年夏,他化名杜荃发表了《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对鲁迅大家指责。说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是一个不得志的法西斯谛反革命人物。

鲁迅看到之后大为恼火,回他一句“才子加流氓”。鲁迅的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通过同时期许多文人对郭沫若的评价,也能看出他的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郭沫若一生的成就可圈可点。他对甲骨文的研究、留给后人的浪漫主义新诗和耐人寻味的回忆录,无可否认被世人传颂。他集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各类桂冠于一身,大多都是名至所归,而且成功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这些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

郭沫若被鲁迅称为才子,体现在他的学问上,说他是流氓,则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事方面。究竟才子和流氓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流氓习气,与生俱来

郭沫若出身于以盛产土匪出名的小镇四川乐山沙湾,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多少都会沾染一些匪气。郭沫若后来也多次自称“我这个天生的流氓痞棍”。也就是说他的流氓气是天生的,带有家族的基因。

郭沫若的父亲是一个贩卖鸦片的生意人,有着商人冒险赌博、趋炎附势和投机取巧的性格。郭沫若也将父亲的基因完整无损地继承下来。郭沫若的才学则遗传了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

郭的外公是进士,在云贵做官,郭沫若的母亲15岁下嫁郭家,她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将聪慧的基因遗传给了郭沫若,为他后期成为一个大才子奠定了基础。

闻一多曾经说过:读书人在儒道之外,还有一个“匪气”。匪气、流氓气、痞子气,“三气”相通,它们都来自底层的江湖社会。一般官宦之家出身的读书人,会有点迂腐气、书生气,但接触不到这“三气”。【倘若家道中落,流落民间,破落士大夫家庭的孩子便会与“三气”有染。】

由此可见,郭沫若“流氓气”是与生俱来的。

二、见风使舵,反复无常

事实上,除了鲁迅之外,胡适也是非常厌恶郭沫若的。他曾经公开评价过郭沫若,“反复无常,我是看不起他,也不服他”。

鲁迅和胡适等文豪对郭沫若的厌恶指的是他在做人方面,没几个人认可他。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郭沫若一开始在蒋那里非常受器重,当他看到苗头不对的时候,立马倒戈,这也就罢了,他还专门写文章骂以前的主子。

郭沫若本来是信仰共产党,而他却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派之间游走,基本上是倾向国民党。在汪蒋对立的时候,因为初期汪占据民心,郭沫若就写文章骂蒋来讨好汪,后来汪蒋言和,郭沫若无容身之地,只得跑到日本躲了十年。

回国后的郭沫若又开始写文章吹捧蒋,希望蒋原谅他,并表示效忠,不过蒋失势后,郭沫若很快便反转了阵营。文革期间这类事情更多,不便一一枚举。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单纯的流氓有文化,比起政治流氓有文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普通流氓,文化只可以作为工具和表现形式,但政治流氓的文化就可以拿来杀人。这套把戏郭沫若一直很熟悉。

三、抛妻弃子,软弱风流

郭沫若原配妻子叫做张琼华。俩人属于包办婚姻,新婚生活只过了五天,郭沫若就离家了。张琼华为人贤良淑德,孤独一人一直照顾郭沫若的父母,一生为郭沫若守了活寡,孤苦伶仃。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佐藤富子。佐藤富子不惜与父亲决裂与郭同居,他为佐藤起名叫安娜,俩人生有四二一女,但郭沫若最终还是抛弃了安娜,回了中国。

安娜却从未忘记他,只身一人抚养儿女。当她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了中国时,郭沫若已经再次结婚。安娜的一生算是被毁了,她死在了中国,临死都自称自己是中国人。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叫于立群,是一位演员。她和姐姐于立忱最终都为郭沫若一个人自杀。

旅美作家谢冰莹的回忆录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当年的于立忱和于立群姐妹的经历:于立群这位美女加才女,陪伴了一个四川老家有个张琼华原配夫人的男人;陪伴了一个在日本和一个女人同居有五个孩子的男人;陪伴了一个面对自己儿子即将死去而无动于衷的男人;陪伴了一个迫使自己姐姐怀孕自杀的男人.......

郭沫若在生活作风上也很有问题,几乎走到哪就祸害哪里的女人。不仅祸害良家女子,他还跟风尘女子厮混,郭沫若甚至因为太过风流染上了性病,还传染给了自己的第二位夫人安娜。

“才子加流氓”——鲁迅骂郭沫若虽然尖刻,但也没冤枉他。在文学上他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才子,但做人方面,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有才无德,始乱终弃之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郭沫若这样一个优秀的文人,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却是“才子加流氓”!

原因如下:

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1890—1980 )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解放后由中国政府安置,副部长级待遇,七十年代末始任全国政协委员,直到病逝止。再就是于立群,(1916—1976)被称为“抗战夫人”,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 1979年3月缢死于北京故居。

张琼华是郭沫若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她比郭沫若大两岁,也不漂亮。这桩婚事郭沫若是违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他毫无办法,风华正茂的郭沫若对张琼华平凡的外貌甚不满意,洞房之夜又发现她三寸金莲,被戏弄之感油然而生,愤愤地走出洞房,在厢房里读了一夜书。婚后第五天,郭沫若便远走他乡东渡日本,26年不曾回家。郭沫若可以走,但是张琼华不可以。她只能恪守妇道,规规矩矩地守活寡。

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护士佐藤富子。不久,两人到冈山同居,郭沫若为她取名为“安娜”。但是佐藤家是基督教徒之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自由结婚。他们第一个儿子出世以后,佐藤富子与父母断绝了关系。而郭沫若作为学生,经济条件有限的。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洲帝国大学,安娜为使丈夫学业有成,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洗衣做饭,忙里忙外,他们几经搬家并且要支付昂贵的房租。安娜为郭沫若生下了四儿一女。从1916年到1937年,郭沫若与安娜共同生活了21年。二十年中他们相亲相爱,共同度过了郭沫若在日本的最困难时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郭沫若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从此再没回去过,也不给这群孤儿寡母寄一封信,汇一文钱,任他们辗转挣扎,啼饥号寒,被日本警宪铁蹄践踏,苦不堪言。郭沫若回到中国,认识了年轻的女演员于立群。两人相恋并结合,立群成为郭沫若第三位名正言顺的妻子。

1939年3月,郭沫若带着新婚妻子于立群衣锦还乡,回四川老家探亲。整整26个春秋,张琼华没有和结发的夫君见过一面。当时,郭沫若的老父已86岁高龄,卧病在床,他老泪横流地向郭沫若诉说着多年来张琼华对郭家的贡献,却没有半句怨言。郭沫若顿时对张琼华肃然起敬。他虽然不爱她,但却应该感谢和尊敬她,于是当着众人的面鞠躬致谢,这区区一躬竟使守了一辈子寡的张琼华感到了极大的满足。郭沫若给张琼华留下“书付琼华”四个字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过乐山。

1939年夏,即将出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三厅长的郭沫若与于立群补办婚礼。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作为夫人的于立群经常陪同他去各地参观、视察、出国访问,参加一系列外事活动。他们地位显赫、生活幸福。于立群和郭沫若在一起共同生活近40年,抚育五个子女,她是伴随着他度过人生暮年的最后一位妻子。

解放后,在日本等了整整11年的安娜带着一群儿女历经辛苦来到北京。当她看到日思夜想的丈夫身后站着年轻的于立群和五个孩子时,这才相信丈夫果然另有家室了。佐藤富子离开郭沫若,加入中国籍。她曾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但是安娜晚年拒绝见郭沫若,她谈到自己时说:“我这一辈子生活得像是一只野狗。”

1963年,张琼华到北京,受到郭沫若的盛情接待,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惊异兴奋之中感激着郭沫若。郭沫若病逝之后,一些学术研究者曾看望过张琼华,在四川的乐山,她依然是农妇的装束,过着简朴的晚年生活。1980年,这位对郭沫若忠贞不二的老女人,在孤寂中辞世,享年90岁(好像越是寂寞的人越是长寿)。

郭沫若出了三个妻子,还有好几个情人,又喜欢去妓院嫖娼。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郭沫若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下落不明;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自杀;黄定慧,郭沫若的早年密友,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女人,曾把性病传染给郭沫若,并殃及安娜。

安娜的五个子女是:长男郭和夫,次男郭博,三男佛生,女儿淑子,四儿志鸿。他们学有专长,均有所成。于立群的六个子女:儿子——汉英、世英、民英,女儿——庶英、平英,最小的一个儿子名不见经传。其中三儿子民英在“文革”中自杀,二儿子世英于1968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被殴打致死。这两家儿女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鲁迅先生的话虽然尖刻,却也没说错他。郭沫若是典型多情的绝情人。爱与不爱,只在一念之间,也都是他义无反顾的理由。嫁给这种男人就好像撞大运,运气好了能让他停留,运气不好就糟抛弃,而且“从此萧郎是路人”!


说起郭沫若就要说到他和蒋介石之间的恩怨,还有他复杂而卑劣的感情史。

郭沫若曾经为了讨好汪精卫写出了一篇让他自己名动一时的诗歌《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当时正是蒋介石失势的时候,天下人围而攻之,郭沫若就是趁着这个时机写出了这篇诗歌,就是想借着讨伐蒋介石而跟当时的国民党大红人汪精卫搭上关系。



但是令郭沫若想不到的是,汪精卫竟然非常的不待见他,他的一片苦心白费了,再后来蒋介石重新掌握权势的时候,开始大发通缉令通缉郭沫若,这个时候的郭沫若悔得肠子都青了,他跨海逃到了日本。

郭沫若在日本躲了好几年,直到抗日战争的爆发才重新的回到国内,虽然延安有请郭沫若前往,但这个时候的国内完全是蒋介石的天下,所以郭沫若拒绝了延安的请求,厚着脸皮选择性的忘记了之前骂过蒋介石的事情。



他请了一个朋友去跟蒋介石打圆场,最终见到了蒋介石,据蒋介石事后跟人透露称,当时的郭沫若见到蒋介石的时候腰板坐着非常直,跟一个等候聆听的小学生一样认真。

在见完蒋介石回去的当天晚上,郭沫若写出了一篇文章,《蒋委员长会见记》,对于这次跟蒋介石的会见大书特书,用尽了很多好话形容蒋介石,想以此挽回曾经犯下的过错,但是蒋介石虽然已经原谅了郭沫若,但并没有因此而启用郭沫若,最后走投无路的郭沫若只能选择前往延安。



虽然在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鲁迅已经去世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仅仅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郭沫若这人反复无常的人品,一个人的性格是固定的,很少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变化,郭沫若的性格由始至终的盘踞在他的身体里,他的行事风格也因此招致了当时很多人的反感,鲁迅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鲁迅才会说出“才子加流氓”这样的话来形容郭沫若,但是大家注意这里面的两个词,才子和流氓,在流氓之前郭沫若还是一个文采非常出众的大才子。



他在诗歌、甲骨文、考古等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是排在第一流的,除了鲁迅讨厌郭沫若之外,胡适先生也不是很喜欢郭沫若这个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郭沫若这个人我是从来不佩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郭沫若的行为态度令这位文坛大师很是不喜。

郭沫若的感情是非常的复杂,但是说起来又是一篇很长的篇章,所以在此暂且不提。



所以说鲁迅之所以称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是因为郭沫若的很多做派使得当时愤世嫉俗的鲁迅先生很是看不惯,所以接下来的两人才展开了骂战,郭沫若此人的才华是无法掩盖的,连当时很多讨厌他的人都无法否认郭沫若的才华,但是郭沫若的人品却是和他的才华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的,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的时候,并不能只看他的一部分,不能因为他的坏,就忽略了他的好,不能因为他的好就掩盖了他的坏。


孤客生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悍将,之所以用悍,是因为由段祺瑞执政府到各位总长,校长,主任、主编、元帅、总统无所不骂,无所不敢骂。从不阿谀奉承,送往迎来。

除了这些各种长,民国时期的文人也没少遭到他的痛骂:人员包括胡适、林雨堂、徐志摩、陈源、李四光、成仿吾、梁实秋、周作人、顾颉刚、沈从文、施成蛰、朱光潜、徐懋庸等等,正应了一句古话;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频繁的骂别人也造就了他犀利的文风。

若是鲁迅写文章可得三分,那他骂人语录则可以得八分。后人总结鲁迅骂人技巧,总结其“骂人”八大技巧:一曰:正对要害,一击致命;二曰:不留情面,常取类型;三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四曰:旁敲侧击,以退为进;五曰:预设埋伏,小题大做;六曰: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七曰:品题贴切,形象生动;八曰:揭穿假面,现其原形。

鲁迅骂叶灵风:

在鲁迅《呐喊》出版之际,叶灵风在文章中写道:照老例撕几页《呐喊》去擦屁股。后来,过了一段时间,《阿Q正传》被改编成话剧。鲁迅说道:我记得《戏》周刊上已曾发表过曾今可、叶灵凤两位先生的文章;叶先生还画了一幅阿Q像,好像我那一本《呐喊》还没有在上茅厕时候用尽,倘不是多年便秘,那一定是又买了一本新的了。"

骂陈西滢:

基本上陈西滢是鲁迅的陪练对象,鲁迅能有这八大骂人技巧,和陈西滢这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人时常在各类报纸文章中对骂。“可怜教授的心目中所看见的并不是我的影,叫跳竟都白费了。遇见的"粪车",也是境由心造的,正是自己脑子里的货色,要吐的唾沫,还是静静的咽下去罢。”

骂林语堂:

林语堂提倡小品文,就是轻松简单的行文风格,曾说过:“做文是茶余饭后的事,不必认真,玩笑玩笑,寻寻开心”。这可就与鲁迅文章救世的价值论不同了,鲁迅因此批评林语堂:"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又在两种“炎黄子孙”中写到:林语堂先生以为“现代中国人尊其所不当尊,弃其所不当弃,其实物质文明吃穿居住享用还是咱们黄帝子孙内行”。但“咱们黄帝子孙”好像有两种:一种是“天生蛮性”的;一种是天生没有蛮性,或者已经消灭。

而“物质文明”也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吃肥甘,穿轻暖,住洋房的;一种却是吃树皮,穿破布,住草棚,——吃其所不当吃,穿其所不当穿,而且住其所不当住。

“咱们黄帝子孙”正如“蛮性”的难以都有一样,“其实物质文明吃穿居住享用”也并不全“内行”。

哈哈,“玩笑玩笑”。

骂梁实秋: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梁实秋就在《不满现状又怎么样呢?》一文中回击鲁迅:“有一种人总是一味地不满现状,今天说这里有毛病,明天说那里有毛病,有数不清的毛病,于是也有无穷尽的杂感。”

鲁迅自己就曾说过:“我想,骂人是中国极普通的事,可惜大家只知道骂而没有知道何以该骂,谁该骂,所以不行。现在,我们须得指出其可骂之道,而又继之以骂。那么就很有意思了,于是可以由骂而生出骂以上的事情来吧。”

骂郭沫若:

远看一条狗,走近一看,郭沫若先生!

盖因郭沫若写了一首《赞石林奇观》,内容如下: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石头果然大,果然大石头。

关于郭沫若先生,不多作评价,但是他对于文学的贡献却是伟大的,不容置疑的。

骂一中全会:

“言词争执”歌

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粤方委员叽哩咕,要将责任归当局。吴老头子老益壮,放屁放屁来相嚷,说道卖的另有人,不近不远在场上。有的叫道对对对,有的吹了嗤嗤嗤,嗤嗤一通不打紧,对对恼了皇太子,一声不响出“新京”,会场旗色昏如死。许多要人夹屁追,恭迎圣驾请重回,大家快要一同“赴国难”,又拆台基何苦来?香槟走气大菜冷,莫使同志久相等,老头自动不出席,再没狐狸来作梗。况且名利不双全,那能推苦只尝甜?卖就大家都卖不都不,否则一方面子太难堪。现在我们再去痛快淋漓喝几巡,酒酣耳热都开心,什么事情就好说,这才能慰在天灵。理论和实际,全都括括叫,点点小龙头,又上火车道。只差大柱石,似乎还在想火并,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国难一时赴不成,虽然老吴已经受告警。这样下去怎么好,中华民国老是没头脑,想受党治也不能,小民恐怕要苦了。但愿治病统一都容易,只要将那“言词争执”扔在茅厕里,放屁放屁放狗屁,真真岂有之此理。

鲁迅先生的骂,一方面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另一方面,全是将一腔爱国热血换成满纸牢骚。对个人的骂,总是能抽象到某一类具体人物,将所痛骂的范围升华。

但是鲁迅先生也不全是骂人,其《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至今日,仍然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必备书目。而诸如《孔乙己》之类的小说,更是甚少见的精品。


言有章

鲁迅先生除了评价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之外,曾经还对郭点评道:“远看是条狗,近看是一条东洋狗,仔细一看是郭沫若先生”。而郭沫若先生又是如何评价鲁迅?他指责鲁迅是“资本主义封建的余孽,是一个不得志的法西斯反革命人物”。可见两者矛盾由来已久,已经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




Δ郭沫若

郭沫若与鲁迅究竟怎么了?

1927年的时候,创造社和太阳社(文学社)开始集体攻击鲁迅,批判鲁迅是【睡在鼓里面的小资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落伍者,只会利用中国青年的病态性格来混淆他们的视听。】而郭沫若是里面骂鲁迅最狠的人,甚至是化名杜荃发表名为《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专门来批评鲁迅,也就有了文章开头郭沫若的评价。鲁迅得知后非常恼火,但是只回了一句:“才子加流氓”。


Δ鲁迅

郭沫若究竟有多有才?

郭沫若在二十世纪的才子中,当仁不让的第一。是与鲁迅、矛盾齐名的中国近代文坛三大家之一;在古文字的研究方面,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同时代的人,评价郭沫若是考古、金石、历史等方面的奇才。


Δ郭沫若


他集考古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等称号于一身。他为浪漫主义新诗,历史文化研究,戏剧作品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这些方面看来,郭沫若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郭沫若究竟有多流氓?

1、始乱终弃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娶了一名日本老婆,并且繁有后代。但是郭沫若后来抛弃了这个妻子,对于她与孩子不管不顾。郭沫若一生正式妻子有三位。

Δ于立群与郭沫若


原配是张琼华,结婚后的第二年就被抛弃,但是没有离婚,张琼华为郭沫若守活寡六十八年。第二位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日本人安娜,恋爱后同居,但是后来被抛弃,此时已经育有五个子女。第三位是被称为『抗战夫人』的于立群,与郭沫若同居后,生有四男二女,最后缢死在北京故居。就连自己的儿子都控诉郭沫若:“对于家庭来说,郭沫若就是罪人”。

2、强挖先人坟墓

在郭沫若强烈要求下,人们对明神宗的定陵进行挖掘。但是很多文物因为保护措施不到位,时代局限性,大多数都没有保存下来。这件事情之后,郭沫若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鼓吹继续挖掘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幸好最后被人制止。然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出自他的好奇心。

Δ乾陵


郭沫若一生受到争议太多,林语堂评价他――集古今肉麻之大成;胡氏也评价他称――郭这个人反复善变,我一向不佩服的。

对于郭沫若这个人,你们怎么看?


史之策

鲁迅不止是说过这句话,更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现代网友杜撰的,实则不然,这句话便是,“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郭沫若先生”,这已经是公然辱骂了。

实际上鲁迅的一生中可是骂过不少人,只不过骂郭沫若是最狠的。才子加流氓,首先我来解释下为什么说他是才子,郭沫若可是当之无愧的大文豪,此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非常高,在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郭沫若说自己第二,绝没人敢称第一。

此人集历史学家,科学家,考古家,世人,作家,剧作家等一系列的名头于一身,重要的是,这些可是没有夸大的。即使鲁迅骂他流氓前,都要加上才子二字,可见郭沫若个人造诣真的是非常高的。

那么为什么说他流氓呢?有人曾分析郭沫若的家人,其父是个贩卖鸦片的商人,这就导致了郭沫若又商贾之气,并且很畏惧权势,喜欢投机,其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在小时候受过母亲的熏陶。言归正传,看看郭沫若干了些什么被骂流氓?

他在日本结婚,后来因为回国抛弃了日本的妻子,回国后再次娶妻。有趣的是,其日本的妻子,追到了中国,当然最后两人也没有在一起。(其私生活非常不检点),因为自己的私欲,不停的上书国家挖帝王墓,最终挖开了万历墓,造成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上述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便是上文提到过的投机,至于他投机什么了,在这里不便明示,只能说郭沫若做人是真的不怎么样。


历史杂货铺

其实我觉得啊,针对郭沫若抛妻弃子、寡廉鲜耻、谄媚阿谀的斑斑劣迹,骂他一句“才子加流氓”实在是轻了,说他衣冠禽兽亦不为过。

其实,是郭沫若先来骂鲁迅的。1928年,郭沫若在其文章《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里,称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腐朽专制的法西斯帝。”他骂鲁迅,完全是蓄意打击鲁迅在文坛上的声望,以便凸显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郭沫若私生活荒淫无度,郭早年的友人宗白华,曾揭露出郭沫若“嫖娼挟妓、搞同性恋、酗酒闹事、自暴自弃”等诸多劣迹,甚至因此没能够得到批准入中国学会。


后来郭沫若有了妻室,又转而玩弄女性。1912年,郭沫若与第一任妻子张琼华结婚,婚后却把妻子抛弃在家。致张琼华守空床68年,而期间张却尽心照顾着郭的父母。

后来郭沫若留学日本,又和日本女人安娜勾搭在一起。1937年,郭抛下安娜和五个孩子,从日本回到中国,从此与妻儿不再联系。可怜这母子三人,饥寒交迫,受尽欺辱。

在于立忱自杀后,郭沫若并没有任何愧疚和反省,反而在1938年,又通过花言巧语骗得了于立群的芳心,并和于立群生育有四男二女。当然,于立群那个时候并未知晓姐姐于立忱和郭沫若之间的事。但是纸包不住火,关于郭沫若的臭名声早已众所皆知。1979年于立群得知郭沫若早在在1934年,就和自己的胞姊于立忱保持着不伦关系,并导致姐姐自杀这一真相后,受不了打击。于1979年2月25日缢死于北京故居。

对于郭沫若的为人,郭的二儿子郭博毫不留情的批判道:“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可想而知,郭沫若是个怎样的人。


不过鲁迅骂郭沫若,不仅因为郭的私生活混乱,感情的不检点。还在于郭沫若是一个完全没有节操和骨气的文人。在中国传统知识份子心中,文人如果失去气节和骨气,阿谀谄媚,趋炎附势,而丢掉文人的尊严人格,才是真正为人不耻的。

时代在进步,人民也愈加清醒和明智,历史的车轮终会碾碎某些人虚假的外表,显露出其原本的真实面目。

郭沫若注定会留下一个永远的骂名,为世人所不齿。


楚云卿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首任院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郭沫若一生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领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生活上,很多人却评其为无耻文人,对其十分鄙夷,笔者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罗列四个原因。



\n


\n

一、见风使舵

\n

郭沫若为人所诟病的第一个问题是他的气节,人们常常用“铁骨铮铮郭沫若”来反讽他是一个软骨头,见风使舵。为了自身的利益,郭沫若不断变换立场,游走于几大势力之间。谁得势就依附谁、吹捧谁,谁失势就脱离谁、贬低谁。堪称墙头草之典范。

\n

在汪蒋对立的时候,因为初期汪占据民心,势头更强盛,所以郭沫若就写文章骂蒋来讨好汪,后来汪蒋言和,郭沫若无容身之地,只得跑到日本躲了十年。回国后的郭沫若又开始写文章吹捧蒋,希望蒋原谅他,并表示效忠,不过蒋失势后,郭沫若很快便反转了阵营。建国后的这类事情则更多,不便一一枚举。

\n



\n

二、卖友求荣

\n

郭沫若的卖友求荣也是人尽皆知的,因为他出卖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他曾邀鲁迅和他一起抨击旧社会,在鲁迅同意后,他立刻在自己主办的另两本刊物上发文抨击鲁迅,言语极尽刻薄恶毒,实打实的背后捅刀子,鲁迅因这事儿很是受伤,只得说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建国后,因为鲁迅声望很高,郭沫若又开始说自己和鲁迅是至交好友,细数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n


\n



\n

三、好色滥情

\n

郭沫若在生活作风上也很有问题,虽然那个时候还不是一夫一妻制,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郭沫若是走到哪就祸害哪里的女人。不仅祸害良家女子,他还跟风尘女子厮混,导致染上那种病,还传染给了自己的第二位夫人郭安娜。

\n


郭沫若第三任妻子于立群

\n

四、抛妻弃子

\n

如果说才子本风流,好色滥情一点还勉强能圆过去的话,那么抛妻弃子、不负责任则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圆过去了。郭沫若可以说是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弃一个。他的原配夫人张琼华虽然是父母之命,但是郭沫若也与其有夫妻之实,但在结婚后五天郭沫若就抛弃了她,独自离开,使得张琼华守了68年的活寡,在那个比较封建的年代,如果他思想真的开明,为什么不休妻而让一个女人为他白白耗费68年时光?第二个夫人是郭安娜,是郭沫若在日本漂泊时候的妻子,在为郭沫若生下四男二女之后,郭安娜和孩子都被抛弃在日本,等郭安娜千辛万苦找到郭沫若的时候,他已经跟第三任妻子于立群结婚,而于立群是郭沫若曾经的情人于立忱的妹妹,于立忱被郭沫若抛弃后选择了自杀。可以说在生活上,郭沫若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是薄情寡义、不负责任的。

\n



\n

以上四点,如果放在当今任何一个公众人物身上,都足以使他被唾沫淹死,郭沫若全部囊括,确实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虽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无法辩驳,但是在生活作风上我们确实可以狠狠地鄙视之!


乌托邦看世界

事实上,鲁迅从未说过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那么这件事是怎么传起来的呢?

1931年7月20日,鲁迅在社会科学研究院做《上海文艺之一瞥》讲演。7月27日、8月3日,上海《文艺新闻》周刊的二十、二十一号刊登记录稿。1932年10月,上海合众书店出版《二心集》,收入作者改定稿。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提到了“才子加流氓”,也提到了“郭沫若”。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二者可以顺理成章地联系起来。

原文是这样的:

……创造社是尊贵天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专重自我的,崇创作,恶翻译,尤其憎恶重译的,与同时上海的文学研究会相对立。那出马的第一个广告上,说有人“垄断”著文坛,就是指著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却也正相反,是主张为人生的艺术的,是一面创作,一面也看重翻译的,是注意于绍介被压迫民族文学的,这些都是小国度,没有人懂得他们的文字,因此也几乎全都是重译的。并且因为曾经声援过《新青年》,新仇夹旧仇,所以文学研究会这时就受了三方面的攻击。

一方面是创造社,既然是天才的艺术,那么看那为人生的艺术的文学研究会自然就是多管闲事,不免有些‘俗’气,而且还以为无能,所以倘被发见一处误译,有时竟至于特做一篇长长的专论。

……

创造社的这一战,从表面看来,是胜利的。许多作品,既和当时的自命才子们的心情相合,加以出版者的帮助,势力雄厚起来了。势力一雄厚,就看见大商店如商务印书馆,也有创造社员的译著的出版,——这是说,郭沫若和张资平两位先生的稿件。这以来,据我所记得,是创造社也不再审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误译之处,来作专论了。这些地方,我想,是也有些才子+流氓式的。

显然,鲁迅认为“才子+流氓式”的行为,是为了打击文坛竞争对手文学研究会,“特做一篇长长的专论”来批评对方成员的“一处误译”,而一旦自身势力雄厚,获得出版社的青睐之后,则再也不挑剔同社成员的“误译”。

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双标”,双重标准。鲁迅说这样的做法,是“才子加流氓”。

那么,这位“双标”的创造社成员是谁呢?房向东在《庸俗、趣味、三闲及最前进》(出自《太阳下的鲁迅:鲁迅与左翼文人》,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一文中,有详细考证:

1922年12月《 小说月报》第13卷第13期发表文学研究会成员佩韦(王统照)的《今年 纪念的几个文学家》 一文,文中将无神论( Atheism) 误译为“ 雅典主义”,成仿吾于 1923年5月《创造季刊》第2卷第1期上发表《“ 雅典主义”》 一文,专门对王统照的误译加以批评。

所以鲁迅讽刺的对象是后来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办者,当过人大校长、山东大学校长、东北师大校长的成仿吾。

不过,原题所说,也未为无因。创造社同气连枝,一句“才子加流氓”其实也可以算是鲁迅开的社团炮。

在郭沫若自传《创造十年》中,郭沫若回溯了初次读到《上海文艺之一瞥》的情境:那是1932年正月,日本友人给他送来杂志《古东尔万》,其中有日文译记的鲁迅讲演《上海文艺之一瞥》。郭沫若读了此文,很不高兴,说“这一段文章做得真是煞费苦心,直言之,便是'郭沫若辈乃下等之流氓痞棍也”,被郭沫若这么一解释,“才子加流氓”就成了指整个创造社了。

鲁迅对于创造社员,印象都不太好,只喜欢郁达夫一个,但又说,之所以跟郁达夫交往,是因为他脸上没什么“创造气”,可见“创造气”约等于“才子加流氓”。

创造社成员 左起: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