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2014年的时候,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乡的东卸甲小学就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了。这是一所普通而又特别的小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它默默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山区的孩子,让他们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自己的梦想!而它终究老了,它只有可怜的五间教室和些许破旧的桌椅,学校仅有的12名教师也多是老弱病残,身兼多职,办公室也是厨房,老师们批改作业和做饭都在这里。这里260余名留守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没有健全的教学设施、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食堂,他们中午课后只能快速跑向学校大门外边山坡上一处破旧的窝棚,购买村民售卖的最简单的盒饭,或者用馒头和凉水来充饥。直到2015年底,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新的教学楼,食堂......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学校曾经的破旧的教室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曾经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和厨房,老师们自己给自己做的午餐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中午下课后孩子们跑去学校大门外山坡上的窝棚买盒饭

济宁市汶上县义桥镇崔村小学始建于1953年。60多年中,学校经过了1996年、2001年和2013年三次改建装修,已然面貌一新,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使用了三代人的课桌。当年的小学生都已经担任了这所学校的校长,他的同学们用过的课桌依然在使用。老师站在快散架的讲桌旁边讲课,孩子们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课时,把课本放在爷爷用完爸爸用,爸爸用完女儿用的古董课桌上,把书包挂在古董课桌边的钉子上,坐在古董长条凳上不敢晃动,一晃动生怕桌凳散架或者钉子出来划破身体。教师讲台边上的塑料桶里,是给孩子们饮用的凉开水。在社会爱心力量协调下,教育部门于2014年中秋节全部更换了这所学校的所有课桌。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三代人使用的课桌椅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老师的讲桌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校长亲自为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们准备午餐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孩子们饮用讲台边塑料桶中的凉开水

也是建于1953年的济宁市微山县鲁桥镇黄河小学,起初是一所随着船队游走在水面上的水泥船小学。2002年,济宁市委书记贾万志去湖南考察时发现了这所船上小学,出于安全考虑迅速拨专款在湖中心筑庄台,建立了钢构简易板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2014年有教室7个,教师7人,学生42名,附近的渔民划船送孩子们来这里上学。由于学校处于南水北调的大运河边沿,四面环水,再加上历史遗留的租地办学模式,导致一直无法通电,多媒体、电脑、照明和餐饮生活用电等等都无法实现。中午回不了家的孩子们只能点火烧开水泡方便面,或者冷水就面包。教室里冬天寒冷,夏天闷热。直到2015年初,一家爱心企业捐助了光伏发电,才解决了基本的照明和办公用电。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学校上下课的小吊钟和办公室唯一一台使用电瓶供电的电脑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孩子们午间就餐时点火烧水,有些孩子直接饮用生水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放学时校长向孩子们发放救生圈和家长们划船来接孩子回家

济宁市梁山县拳铺镇东杨集小学也是一所乡村老学校。2015年时有学生412名,20名老师,10间教室。由于学校常年教育经费不足,教室屋顶开裂,窗户大部分破损,学校课座椅一直都是从其他学校淘汰而来的,反复修缮,全部课桌椅无一完好,操场篮球架无法使用。学校每年都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更换新的课桌椅,但一年一年,迟迟未能解决。社会爱心力量得知了这所学校的实际困难后,发动力量,多方协调,有关部门于2015年底将能够修缮的课桌椅进行了维修,无法修缮的课桌椅予以更换,其他的问题也陆续解决。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学校教室开裂的屋顶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孩子们在没有玻璃的教室里使用的全部破损的课桌椅

曾经,这些就在我们身旁的贫困至极的学校

图为学校操场上的篮球架

近几年,国家对教育投资加大,解决了相当多的学校设施落后问题,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但依然有一些学校存在设施不全,以及设施陈旧的问题。相对于这些学校,那些在各项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学校里学习的孩子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优越条件,好好学习。而那些还在各项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里的孩子们,一定要发奋努力,争取用知识武装自己,让知识滋养自己长大成人,改变家乡的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