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时期的安康——魏兴郡

东汉三国时期的安康——魏兴郡

三国鼎立之际,诸葛亮出兵祁山,无非是取陇西军马粮草是以孟达守上庸西城时,认为出陇上不如据西城(安康),这里北控商虢、东窥宛襄,可以直接征伐许昌。因此在上诸葛亮书中形容安康月河川道一带“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极言安康之富庶,劝诸葛亮屯兵于此,得以乘汉而下以图中原。《晋书・·宣帝纪》载:“太和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连吴固蜀,潜图中国。

东汉三国时期的安康——魏兴郡

谋洩,宣帝(司司马懿)自宛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在安康)、木兰塞(在旬阳)以救达,帝命分将以拒之,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

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而破。”司马懿所以亲自率军攻打孟达,既可保中原不受威胁,亦可待机伐蜀,因此魏蜀皆志在夺得此地,后来才终被魏占取,分新城之上庸、武灵、巫县为上庸郡,锡县为锡郡,安康为魏兴郡。魏兴郡之名,即在魏得西城而将兴起统一大业之谓。不久,魏主命司马懿由西城沿汉水而上,与从子午谷出栈道攻汉中的曹真会合伐蜀。安康为兵家必争之地实不枉言。

东汉三国时期的安康——魏兴郡

自公元227年(太和元年)之后,安康一直是魏国的疆域对蜀及南郑造成极大的成胁,也为晋兼并三国占据了有利地形。

东晋明帝司马绍时,巴氐人李雄在蜀称帝,攻州掠县,声势日隆。关关陇地区流民起义响应,据《晋书·张光传》载:“秦川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城。梁州刺史张航殷遭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进通。汉中太守杜正冲弃魏兴,殷亦弃官适。”于是命张光为梁州刺史。“光不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从而阻住李雄军东进。《读史方域纪要》引萧子显的话说:“晋太兴初,蜀贼没汉中,刺史张光治魏兴。自是每失汉中,刺史辄镇魏兴也。”

东汉三国时期的安康——魏兴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