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范筑先县长

四、心系民生 顺民所愿

临沂县长期以来,粮户失真,地亩失实,科财失平。民众负担倚轻倚重,既有民间豪夺争讼之端,又有书吏侵蚀中饱之弊。为此,范县长于1933年举办土地陈报及黑地缴价升科,设立专门的机构,派员到各区乡督办。基本达到了国家税收充裕,民众负担合理的预期目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颂和拥护。

过去的田赋征收须民众亲送县城,大多需要跋涉百里,往返数日,每年两次,食宿费用,开支甚大。若逾期拖交,衙役登门催讨,吃喝招待,鞋袜费用,所耗更多。范县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即拍板决定:在全县内按路程之远近,分设征收柜。待收缴季节,县府征收人员划片分头前往分柜征收。征前,由征收处填写好田赋征收通知单,先行分发到户,农户可持通知单并财物,就近前往分柜交纳,并换回钱串。此举既方便了农民,也保障了田赋的收缴,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村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原临沂城南大街是繁华闹市,其间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有商贩占地摆摊,有客户任意侵道,更有店家私搭乱建,导致整个城南大街,拥挤不堪,通行困难,尘土飞扬,污水流淌。范县长目睹于此,即决心改造,他亲临现场,带人拆除,后又拨款将南大街铺成石板路,还用罚款修建了八小集石条路。从此市容改观,交通改善,市场井然,民众方便。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百年前的临沂南大街

临沂古城东临沂河,西濒涑、祊二河,桥梁建设至关紧要。范县长1935年先修茸城北迎仙桥,1936年又重建城西广济桥,并在任内两次改建城东沂河桥。至使临沂城四方通衢,物流顺畅,商贾客户,拍手赞赏。

1934年,国民党临沂城驻军二十二师六十六旅旅长李占彪,得知城东关的琅邪冢,是一座古王墓时,便突然戒严,派工兵挖墓,结果冢内空空如也,一无所获。范县长闻知先是愤愤不平,后又因地制宜,为民造福,遂在墓上建亭,四周广植松柏桃杏,辟为临沂城第一座公园,定名为"琅琊公园"。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1938年的琅琊冢

1934年3月,范县长再三恳求上级派军队到临沂剿匪。为了空运部队,范筑先决定修建飞机场。在如今的解放路与银雀山路之间,东起通达路,西至开源路,以商城路原地为中心,征地3900亩,修建临沂第一座飞机场。这也是上世纪30年代,山东省内第一家民用机场。

范筑先还担任主修并兼总纂,续修了《临沂县志》,共17卷,卷首就有范筑先当年写下的序:"临沂古称琅琊,历代州郡都邑所在,地域辽阔,山河错综,钟灵毓秀,代产伟人,余心向往者久矣。"可见上任前,地域辽阔的临沂已经成为范公向往的圣地了,所以"下车后,即阅览旧志,以资参考"。

范筑先十分重视国民教育,他认为只有把青年一代培养好,唤起民众的觉悟,国家才有希望。上任伊始,范县长即身着便装,带着一名随从到李家石河完全小学视察。当看到小学的发展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方向后,他非常高兴,欣然为小学题写了"以德育人,报效国家"八个大字。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沂州府关帝庙

临沂城内,原设一处专事收容丧失生活能力的盲人慈善机构,名曰"棲留所",收容双目失明者五六十人。历任政府官员对此漠不关心,任其自生自灭。范县长却频频光顾所内视察,耐心倾听盲人反映,真诚征求他们意见,再三表示道歉与安慰。并决意要将"棲留所"改建成"老明堂",只因修建费用不足,范县长便欲"卖字"筹银。

后来临沂城内有一商家的父亲病故,儿子要为父亲灵前题写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因商家无功名,故举人秀才皆拒题写。消息传到范县长处,马上派人通知商家,他要亲笔书写,但须收200块大洋的润笔费。商家闻知即刻携银来到县府,范公当场挥毫泼墨,题写并送其"孝行可嘉"四个大字。商家获得了莫大的荣耀,范公修建"老明堂"的资金也得到了解决。

从此,范公"卖字"的故事在临沂经久流传。范筑先离开临沂时,全体盲人齐聚老桥桥头,放声大哭,叫喊着不让清官离开,范筑先也感动得热泪纵横。

这正是:

改革税制勇担当,修葺公园建机场。

架桥补路重教育,卖字义捐老明堂。

五、廉洁奉公 恪尽职守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临沂古城内的牌坊

范筑先身为县长,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廉洁奉公,凡要求下属做到的事,他必率先垂范。每日朝会,抢先早到,与属员一起在操场跑步、打拳。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下乡查政、督学,微服私访。为给区、乡省下几升草料,竟弃马学骑自行车。平时衣着俭朴,无有嗜好,布鞋便袜,粗茶淡饭,以"不烟、不酒、不茶"著称,人称"三不县长"。所到之处,从不接受招待,仅一饭一菜一汤而已,且只食米粥菜蔬,并喜欢到小学与教师同吃同住。

上峰来人,范县长不卑不亢,待之清水,不置烟酒,请以便饭,不作陪客,或让勤务到街头买两碗馄饨,或亲自带来者到饭铺叫盘包子。纵是高官显贵莅临,范县长亦复如斯;即便来者不快,范县长仍我行我素。

某日,范县长至私立文峰小学巡视。此校乃一赵姓地主所办。赵为讨好县长,置办美酒佳肴,殷勤热情接待。范县长当即严词斥责,赵一再解释,此宴乃个人所设,非用公款。范县长勉强就餐,食毕交5块大洋以作饭资……

范县长在临沂任职两年有余,尤以不任人唯亲为百姓称道。从来至走,未安插一名亲信,所属部员无一是亲朋乡党,即便是身边随员也是从政警中遴选。每遇亲友来求其谋职办事,先是安排食宿,发给回程路费,再晓之以理,婉言谢绝。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实属罕见,堪为楷模。

范县长关注民生,恪尽职守,多方周济贫苦百姓,严厉打击贪腐官吏,大刀阔斧革除旧弊,深得民众的爱戴和尊敬。他教育吏员要秉公执法,告诫民众要以和为贵,允许百姓观看县长断案。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东关帝庙大殿

1936春某天,范县长早操练毕回府,突被一杜姓老妇和其小儿子吴兰亭拦路喊冤。经询问方知,原是老妇的大儿子吴兰山因吸食大烟将家产卖光,却买通法官,制造冤案,不仅要抢占母亲和弟弟的财产,还要将其母亲、弟弟判刑5年。老妇的孙子吴俊士就在范县长身边录事,却难以了断家事。

范县长先将吴俊士招来,询其详情,并嘱其不得插手此案。尔后阅卷调查,公开审理。吴兰山当场认罪伏法,范县长这时却转脸轻问吴杜氏:"你要儿子,是要死的?还是要活的?"吴杜氏急切回禀:"只要俺儿改恶从善,也就算了。"范县长当场训诫吴兰山,正告他若再欺侮家人,定当严惩不贷。

此案一判,民间孝行尉然成风,百姓皆赞范公是清官、好官。

这正是:

县长不沾茶酒烟,唯才是举用良贤。

一片丹心为民众,情法兼顾断家案。

六、挥泪惜别 情洒临沂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沂州府车站(从城墙看)

1936年7月12日, 范筑先奉命调离临沂县,城内闻信而来的上万民众夹道相送,四乡农民,也风闻而至,带着他们刚刚摘下的新鲜果菜,以表心意。沿街摆满了桌子,上面铺着红纸,书写着民众深情送别的话语,桌面上大多置有明镜一面,清水一盆,豆腐一块,白酒两杯,青葱几根,用以象征范县长"清似水、明如镜"和"一清二白"的官品。桌上还摆有送行主人的名片一张,以示饯别留念。

范县长在众人的簇拥下一路行来,逐桌拜谢,他虔诚恭敬,立于桌前,端起右面的一杯酒,奠洒于地,表示谢意。此举复此举,一桌接一桌,顿时酒香满街,熏人欲醉。随员取出范县长的一张名片放在桌上,再把主人摆在桌子上的名片取回来,放在手中的拜盒。范县长逐桌受礼,恭敬回拜,一丝不苟,临之以庄。

范县长让车辆先行,自己一路缓走,由县府起程,过考棚街,向北到茶棚街,再经北大街转至老专署向南,路经南大街,直至沂河西桥头汽车站,不断向沿街民众拱手致谢。送行的人们泣不成声,范县长也老泪纵横,登车之前,范公再三向父老乡亲们躬身相拜,深表谢意,场面十分壮观感人。整场送别活动历经8个小时,范县长一行才在震耳的鞭炮声中走出长街,奔赴新的征程。

这正是:

做官为民谋福址,铁肩铮铮担道义。

两袖清风朝天去,留下美名誉临沂。

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官临沂自清廉(续篇)

百年前的沂河畔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