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的4個妻子,個個都是發明家,每個發明影響中國後世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黃帝的4個妻子,個個都是發明家,每個發明影響中國後世

黃帝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這個黃帝,他有4位妃子。

第一位:嫘祖

嫘祖,一作“累祖”。 西陵氏之女,是黃帝的元妃。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嫘祖是我們先祖女性中的傑出代表,她首倡婚嫁,母儀天下,福祉萬民,與丈夫一起開闢鴻茫,告別蠻荒,功高日月,功德被華夏及後人永記。

黃帝的4個妻子,個個都是發明家,每個發明影響中國後世

嫘祖最大的發明:養蠶繅絲

神話傳說中,把她說成養蠶繅絲方法的創造者。北周以後被祀為“先蠶”(蠶神)。唐代著名韜略家、《長短經》作者、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所題唐《嫘祖聖地》碑文稱:“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

養蠶繅絲,就是將蠶養大,然後得到蠶卷,用特別的方法,將蠶卷的絲抽出來。

後世的絲綢之路是從絲綢開始的;後世絲綢的來源就是從養蠶開始的。

所以,養蠶繅絲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對華夏子孫福澤萬事。

嫘祖被奉為“先蠶”聖母,與炎帝、黃帝生活在同一時代,同為人文始祖!

第二位:方雷氏

方雷氏,又名:女節。她是黃帝的次妃。

黃帝的4個妻子,個個都是發明家,每個發明影響中國後世

有一年,黃河流域發了上古大洪水,部落的一個能人名叫狄貨的,從洪水中撈了十九條大魚帶回了部落。方雷氏等人用木柴燒熱石板把大魚烹熟,非常美味。吃完魚肉之後魚骨堆了一地。方雷氏心有所動,揀起一根魚骨折了一節,瞧上去挺美觀的。她突然發現了魚刺的用處,將它梳理了一下自己的長髮,發現竟然梳理得很整齊。方雷氏尋思著,把這些魚骨暗暗收藏了起來。

第二天,她把這些魚骨折斷成一節節的,叫來王宮裡的女子們,每人發了一節,教她們用魚骨來梳理頭髮。一群女子嘻嘻哈哈熱鬧起來,她們動手來用魚骨梳理長髮,沒有想到經過方雷氏的指導,大家很快學會了用它來梳理長髮。魚骨梳理長髮,能夠將頭髮梳得比過去順溜。

於是,人類的一項重大發明初露端倪了,它就是梳子的原始形狀,只不過還只是雛形並不太好使,因為原始的魚刺梳子有很大缺陷,容易刺破手指還容易折斷,使用起來也不利索,速度也快不起來。

方雷氏沒有氣餒,也沒有放棄魚骨對她的啟發。她繼續冥思苦想,突然想到了做木工的工匠。她想象用木頭來做成魚骨形狀!於是,她找到了部落聯盟中專門做木工的一名工匠,讓他依照魚骨的樣子,做一把木頭樣子的魚骨,工匠答應了,可是,等工匠把做出來的木頭魚骨拿給方雷氏看的時候,方雷氏笑了起來,因為他做出的木頭魚骨像是耕種的耙子,怎麼能用來梳理頭髮呢?於是,這名工匠趕緊回去與其他工匠一起商量研究,按照王妃的要求,連夜做出來了一把精美的木頭梳子,第二天一早送呈到王妃那裡……

在這樣的背景下,方雷氏有了一項發明,惠及華夏民族和全世界後人的發明。

發明的東西就是非常實用的——梳子!

除了梳子,方雷氏還發明瞭骨針。

方雷氏出生在方山,那兒是雷部落。雷是上天發怒的徵兆,雷部落有可能是大部落。黃帝能夠在當時統一天下,估計得到這個得到了這個大部落的支持。雷部落後來發展為方雷國,在今禹州方山鎮。《漢書》記載:方雷氏,黃帝妃。黃帝妃方雷氏是神農炎帝十一世孫即八代帝榆罔長子雷的女兒,雷因借軒轅之兵大敗蚩尤,所以把女兒許配給軒轅。

第三位:彤魚氏

彤魚氏,又名:麗娛,諱邛。

她是傳說中的黃帝的第三妃。肜魚氏也是魚族。肜魚氏為黃帝族的通婚族。

黃帝的4個妻子,個個都是發明家,每個發明影響中國後世

彤魚氏在黃帝的帝宮之中,專管人們的飲食住行的雜事。有一年,黃帝宮裡很多人因吃生肉,經常鬧肚子。為這事黃帝手下的名醫岐伯、俞夫,他們想了很多醫治辦法都未治好,還死了不少的人。黃帝為此事經常悶悶不樂。

有一次,彤魚氏外出回到帝宮,突然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帶領身邊的女子上山挖了幾塊石板回來,在宮中廚院的空地上,命人將石板用支架架起來,從下面用柴禾燒。等到把石板燒熱燒燙後,再把獵回來的野獸肉,用石刀切成薄片,放在燒燙的石板上左右翻動,又烙又炒。

這是怎麼回事兒?

原來,彤魚氏外出的時候,在森林之中遇到一場山火,差一點被殺死。她和其他人逃到一個山洞之中,才躲過了這次劫難。大火熄滅之後,彤魚氏和隨行的人走出山洞,發現林子裡有被燒死的野獸,彤魚氏發現,被火燒過的野獸的肉味道不錯,特別是在石板上的野獸肉更香。所以,她回到帝宮之後,做了這麼個實驗——要將過去的生食肉改為熟食肉。

開始時,女子們都用手翻動,誰知石板燒熱後特別燙手,很多女子的雙手指頭被燒傷。彤魚氏在一旁,找了兩根棍子,將石板上的肉進行翻動,避免了手被燒傷。有的石板被燒裂了,她又對石板進行了挑選。後來,知道什麼樣的石板最好用,又知道用竹籤翻動烤的人最方便。

肜魚氏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烹飪始祖。

同時,又是最智慧的筷子的發明者。

第四位,嫫母

《史記》提到黃帝娶醜女嫫母為次妃,《路史後記》卷五記載黃帝的次妃嫫母。

黃帝的4個妻子,個個都是發明家,每個發明影響中國後世

傳說,黃帝為了制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面貌醜陋的醜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嫫母又稱醜女。她雖然相貌醜陋,但是,黃帝對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後宮的責任交給了她。

後來,在黃帝周遊巡視天下時,黃帝的元妃嫘祖病逝,黃帝命令嫫母指揮祀事,監護靈柩。嫫母有非凡的組織能力,把所有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黃帝授以“方相氏”的官位。黃帝還利用她的相貌來驅邪,將她捧為另類女神。

嫫母的發明——鏡子!

(注:以上圖片只是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