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從下午開始
五言絕句是漢族詩歌體裁的一種,屬於絕句。指五言四句,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近體詩。有仄起、平起二格。句數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詠鵝屬於五言古詩不屬於絕句。
駱賓王作此詩時只有七歲,當時是即興的吟詩。一般即興吟詩有個特點,開始的是大白話,結尾點睛或託底。這三個鵝很可能是在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無意識的吟出來的。
類似的即興詩有還有鄭板橋的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曹植的七步詩當屬即興吟詩的巔峰之作。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兩句就是大白話,第三句承接,第四句才聯繫到兄弟情做了點題。這是有個具象到抽象的思考過程的。
很顯然只有七歲的駱賓王,雖然觀察力已經超常不群,但並沒有完成從具象到抽象的這個昇華的過程。所以這首詩也只是兒童的啟蒙詩。
若水先生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得先了解這個事件發生的背景。
詠鵝,這首詩是駱賓王7歲的時候寫的一首詩,或許在當時都不能稱之為詩。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只能算是打油詩,但是為什麼就被流傳下來了呢?
這首詩寫作時間是在初唐,在初唐,那時候還不特別重視格律平仄,所以對這首詩,也就不能拿詩詞格律的要求去看待,再說,一個七歲的小孩,能把一件事,一個物象,透過精簡的文字組合,表達描寫的那麼貼切生動,本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看看這首詩,一首兒話詩,在我們小時候都是拿來啟蒙讀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翻譯過來就是:東邊游過來一群鵝,他們通體潔白,形體優雅,一個個高傲的挺著脖子,向天高歌。春天來了,春水泛綠,他那白色的羽毛浮在水面上,紅色的腳掌輕柔的撥開水波,留下一道道漣漪。這是多麼美麗的一番景緻啊,和適,安詳。
在我們小時候,還學過一首啟蒙,也是特別的淺顯直白,給小孩一講,小孩也能懂,那就是詩佛王維的《畫》:
畫 作者:王維 (唐)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還有孟浩然的《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所以,存在即合理。
這些趣意盎然的詩句,我倒覺得應該多一些,多給孩子們講一些,文化需要傳承,需要孩子們在歡樂中愛上他,生活中愛上他,而不是壓一副重擔給他們。
記得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寫道: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所以,看問題,不能用我們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時代在更替,眼光需丈量。
孤篇壓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寫的是工整,手法是獨特,修辭造句,用典轉折是挺好,但是能夠欣賞的人真的很少,不是說不好,我們應該要有雅俗共賞的心態。
蘇門侍讀
駱賓王的《詠鵝》為什麼第一句話是三個字?
在我印象中,駱賓王的《詠鵝》是一首很奇怪的唐詩。
它的奇怪就在於第一句是:鵝 鵝 鵝,
為什麼不是:鵝鵝鵝鵝鵝鵝呢?
不是這樣才是標準的五言絕句嗎?
其實不然,《詠鵝》不是五言絕句,它是屬於五言古詩的範圍。
而且五言絕句,講究的是有仄起、平起二格。句數也是固定的,只有四句,每句必須五字,總共二十字。
五言古詩,就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了。
這是駱賓王在7歲的時候所作的一首古詩,開篇第一句用了三個“鵝”字,感覺好像是在召喚鵝一樣,從遠到近的來仔細觀察鵝,也表達了自己對鵝的一種喜愛之情。
才有接下來的: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全詩通過對“鵝”的細節描寫和動態描寫,給我們一種圖畫感,好像讀詩都能看到鵝在水中嬉戲玩耍時的情景。
而駱賓王能在7歲就能寫出如此佳句,真不愧為初唐四傑之一。
確實是大才子也。
早晨從下午開始
要用義烏話來讀這首詩,wo wo wo,qu xio xio tia guo,bae me fu lao xu,hong zhang be ceng bo!是不是就押韻了?
菓jeby皮
這不是近體詩呀,除了近體詩,也就是常說的格律詩分五言,七言,還有罕見的六言外,不一定要每句都是那麼多字,這個習慣上稱為雜言詩。
比如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車轔轔,馬瀟瀟。
一句六個字。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聯五言,一聯七言。
文沐
詩,就是歌,古人唱的歌而已。後來成為獨立藝術形式,格律更完善。但歌的本質沒變,朗朗上口是基本要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格律也不怎麼樣,但人是千古名句。內容永遠大於形式,有好句不必強求格律。
魯粵川
③少年駱賓王只看見了三隻鵝
②三為多,少年駱賓王欲言群鵝也
①一隻鵝,少年駱賓王剛學習過誇張修辭
正解:初唐詩人駱賓王七歲所詠(詠者,借物發情懷也)。純真爛漫少手未究詩詞之律,偏盡摹鵝之叫聲矣。鵝~鵝~鵝~,拙然天成!
李巍-
第一個鵝是感嘆詞,發現了鵝;第二個鵝是稱謂詞,點明主題,發現和詠歎的是鵝;第三個是諧音詞,諧音我,採用借物寓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把自己想像成大白鵝,表達了實現遠大理想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
(比魯大師的文章容易理解多了)
HolmesGL
因為那個時候駱賓王只有7歲,說話有點結巴,本來說鵝字,一結巴說了三個,由此就是三個字了。那你肯定會問後面怎麼順暢了,因為古代的詩詞都是唱的,說了前面三個字後就開始唱了,結巴的人一唱歌就順暢了。哈哈哈.......開個玩笑!
牛中LV
首先,《詠鵝》應該是一首古體詩,不屬於近體詩(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有嚴格的字數和格律要求),所以在字數上沒有嚴格要求,有些句子可以短一點,有些句子還可以長一點。比如詩仙李白的《蜀道難》,詩中三、四、五、七、八、九言的句子都有,最長的一句甚至達到了11個字。古體詩比較自由,所以你看,“曲項向天歌”的歌是e韻,“紅掌撥清波”的波是“o”韻,並沒有嚴格的押韻。
其次,是從音律的角度。“鵝,鵝,鵝”,一字一頓,讀起來就有韻律。假如變成“鵝鵝鵝鵝鵝”五個字,雖然字數是一致了,但是讀起來感覺就很急促;而且五個同樣的字,大家地位一樣,你也沒法找到合適的停頓處;如果停頓五次的話,那就拖得太長了,破壞了全詩的韻律;如果不停頓一口氣讀下去,美感全無。大家可以試讀體會一下。
所以,作者首句用了三個鵝字,可能是脫口而出的,但絕不是隨意為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