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

富春一凡

火葬所能影响到考古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范围。

首先,我们对“考古”这个词得有一个了解。考古是从大范围、多方面进行的,并不是只局限在对葬墓、古人尸骨的研究,还有遗址啊、古物啊、活动迹象啊,甚至还有保留的记载文献等等。

古人注重葬礼,陪葬的物件和礼数有很多,因此考古也容易从墓地里挖掘出许多历史来,然而现代人的“火葬”,不仅是不留下尸骨,事实上已经改变了葬礼文化,然而试想想看,任何方面都比现代要落后的古代,都能被考古出这么多的文化,当今先进的技术,当然可以从更多的方面记载人类的进程。

但说到文化的改变,人类不仅仅是因为葬礼的变化,而不再有大型的墓地遗址,旧楼的拆迁也使得好一些有历史的建筑被新楼覆盖,从而没有了考证的可能。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及文化遗址,倘若不能被好好的保护,考古在“遗址”这方面的确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考古,还是社会文化的不同,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火葬确实是更符合国情的丧葬办法。然而考古以及历史的记载,当然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着其考察与记录的方式。

火葬会不会影响考古,小新认为,相对于旧时候的考古,当然是有影响的成分,但是自然会有新的办法新的技术去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文物、历史遗址,以及我们身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文化。


新氧生活

我觉得还是会的。墓葬对于考古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墓葬中的遗骸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材料,考古学家不仅可以借此研究古人的身高、年龄、性别、死因等生物学因素,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墓主人之间的亲族关系,进而管窥社会。

二是墓葬中的随葬品,按照“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是可以反映生者死前的生活的,比如汉代,像海昏侯、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都把衣食住行各种器用带入了墓内,几乎力图在地下照搬地上的生活。当然,严格地来说,墓葬不能等同于现实世界,它应该等同于“理想世界”,比如现在的晚辈给故去的老人烧纸钱,一烧就烧个“几万”、“几亿”——想让人有钱,这是和现实世界等同的,但是想这么有钱就是“妄想”了。由此就可以说到墓葬中的一些壁画、帛画等美术图像,它们往往“半真半假”,有西方接引、神兽开道这般的内容,还有墓主人对坐、打马球等现实场景。不过换个思路看,人们的“妄想”其实也是思想史上的“真实”不是?也很有意义。总之,对随葬品、墓葬美术的研究,是考古学的重要课题。

三是墓葬本身,其结构、布局等等,也带有很重要的考古学信息。古人建墓不是挖个坑把人埋进去就完了,根据地位、辈分、性别、风水等等因素,安排墓位、设计墓形,这其中蕴含着包括亲族关系、社会等级、风俗演变等等层面上的信息,可以引发考古学家极为丰富的解读。

由此,相比来看,火葬虽然也不是彻底的“水过无痕”,多少还会剩下灰烬和焚烧地点,也算是一种社会风俗观念的反映,但总体而言还是失却了前述的很多信息留存可能。虽然墓葬考古只是考古学的一部分,未来的考古学家还可以发掘城市、沉船等等,未来的文献史学(包括用纸和电子手段记载下的文献)材料肯定也会丰富到爆炸,但墓葬考古这个分支领域,确实很可能因为火葬的普及而日渐失色。


挖啥呢

火葬是当代人的一种丧葬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节省土地资源。那么这对今后的考古工作有没有影响,这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想要了解火葬对考古的影响就要对考古这个名词进行一个剖析。简单来说,考古就是发掘并研究古代人类的遗存,但是发掘的范围,研究的维度以及考古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一言以蔽之。

首先考古发掘的范围并不局限在墓葬,古代人类的居住遗址、城址、作坊等各种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古遗迹都是考古的对象。问题中的“火葬”仅仅是把问题局限在了墓葬上,当千百年后我们也成为古人的时候,考古的范围依旧不会仅限于此。

其次考古的目的是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并以此来启发当今的社会。中国范围内从旧石器时期至晚清民国历经了一百多万年的沧海桑田,即使是经过这么久的变幻,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文学家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可以借助考古发掘研究古代各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所不触及。墓葬考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代墓葬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墓葬制度、氏族关系、等级制度。古代墓葬进一步反应的是现实生活。但是当今社会结构的大框架不是一个坟茔可以反应的了的。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一家做主,打破了分封、氏族的关系,所以考古现今的墓葬意义并不大。

最后,考古的范围再广阔,内容再丰富,但其根本是着眼于人类本身。古代的信息记录并不发达,虽说古籍是卷帙浩繁,但是依旧不足以让现今的人做到无死角的研究。当今信息存储量巨大,医学、科学、文学等各种有关人类的信息通过网络都可以查得到。简单粗暴来讲,只要千百年后还有网络,就不愁了解不到如今社会的状况。至于火葬自然对于今后的考古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


北京民俗

答案是不会的。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但感觉其他几位答主没有答到点上,因此我稍微补充一下。

这个问题的潜在前提是,火葬对考古的影响,关键词有两个:火葬和考古。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现代考古学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论和未来考古学的走向等。

关于对考古学的认知,想必非专业人士大多局限于盗墓笔记里的记述。根据《辞海》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要回答题主的问题必须首要明确的背景知识有:

  1. 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史前至历史时期。(时间无上限,下限为1644年);

  2.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古代历史上人类遗址,包括遗迹遗物等。

  3.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地层学和类型性。(《关于地层学和类型的若干问题》张忠培)(注:简单来说,所谓地层学就是通过观察土质土色及其包含物来判断年代等信息,类型学就是通过器物的分类排比来判断相对年代等信息)

  4.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方式:田野发掘。

  5.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希图通过科学的发掘,来最大可能性的恢复历史原貌,从而发掘古代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总体架构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从中找出历史规律,为现代社会服务。

有了上面的知识背景,我们就可以继续进行论证了。

问题:火葬对现当代考古学有影响吗?答案是没有!

很诧异这个被其他答主忽略掉却又非常致命的知识要素,那就是官方划定的的现代考古学的时间下限是1644年。也就是说考古学的发掘应合理的局限在1644年以前的遗址上,尽管近几年来有个别清代甚至近现代遗址的发掘现象出现,但学界主流依然划定在1644年(划定这个时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避免多生枝节,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和题主问题有关的问题),当然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我们承认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时间的下限或许在慢慢往清代下移,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有力的支持。

因此,即便是考古学的发掘下限推到清末民初,现代人的火葬也依然对现当代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火葬只是毁灭“人骨”这一个要素,消灭的历史有效信息非常有限,现代陵园制度,在埋葬人骨时同样或多或少也会加上死者生前的一些日用品等来充当陪葬品。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一天现代考古学不设下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失去的也只是“人骨”这一个要素,

但是要知道,我们做考古这件事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找出历史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社会服务,发掘人骨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因此,火葬制度不影响现代考古学的发展。


未尽的才情

这就要看问题中的“后人”要“后”到多久了。二三十年也算后人,七八百年还算后人。所以说,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先把“后人”讲清楚,最为重要。

题主所言后人考古,便是指后代人的考古。众所周知,考古工作都是后人对前人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和研究。这里面的“前人”,指的便是古代,而就目前来讲,我国考古领域中的古代,一般是以辛亥革命为界,但有时也会涉及到一些稍晚的“革命遗迹”。

但不管怎么讲,在我们的时代,所面对的“前人时代”,基本是清代以前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无论现在人们实现火葬还是采用公墓,甚至不留骨灰,都不会对今后的考古工作造成影响。但是,正如“后人”一样,“今后”也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假如真过了一两百年,甚至千八百年,届时考古中的时间线索和工作内容肯定会发生很大变化的。

所以说,年代过久的话,似乎会对后人考古造成影响。然而在次还要说明的一点是,考古并非仅仅局限于墓葬,而是“后人”对“前人”文化遗存的综合研究。因而这种影响又不会特别大。再者,每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和文化面貌不同,火葬也将会是后世认识今人的一种途径。故而又谈不上什么影响与否。

综合来讲,按照我个人的理解,现代的火葬基本不会影响到后人考古:短期内,考古的时间范畴不会改变;长远观之,今人火葬,在后人看来,不过是另一种文化面貌而已。


碣石樵子

很多老人不想火葬,特别是农村的,因为他们怕挫骨扬灰。算是个传统思想吧。

现在的现实也是,假如土葬的话,那么不用很久,山头上除了坟包就是坟包,树木都被砍伐做成了棺木。很可怕的现象,觉得吐槽火化政策是有一点极端,因为这个真的是关系到这个地球还能不能给后代住下去的大事。当然,那些所谓的火葬的各种圈钱手段被人深恶痛绝,特讨厌的还垄断经营,这个喷一喷真的不冤枉,因为有点缺DE。

至于说不留尸体做以后考古的问题,那就不需要担心那么多了。

假如人类文明不中断,那么依照现在的科技文明,根本再也不要考古了,因为各种医学数据,各种遗体捐赠之后的保留手段,比埋在土里面高明的多。其他的各种文明形态的保留以及传承,就更加不用说了。

假如人类文明中断了,那么我们还保留这些玩意干什么呢?

与时俱进,为现代人的后代保留最大的生存空间,应该是我们最大的义务了。环保,应该是最大的保护地球的方法。

(如果我估计没错的话,未来一定会嫌弃火葬消耗的能源太多。人类的尸体,估计会用生物的办法解决。)


老龚说势

三体小说第三部中,程心和关一帆跨越一千八百九十万年再度回到蓝星时,在地下近三十米深处,探到了云天明和艾AA给他们留下的信息——刻在一片水成岩上的四行字。罗辑也说过,保存人类的文明,假如用U盘和硬盘,可以保存5000年,金属材料的光盘,可以保存100000年,有一种可以保存100000000年的方式,很笨很原始——那就是刻在石头上。

所以我们在埃及金字塔或希腊神庙风景区看到现代人的涂鸦刻画,要给予足够的敬意,他们用看似肤浅的本能演绎着极其深刻的真理,破坏才是创造。

假如当年恐龙有凤凰涅槃的传统,可能就会跟凤凰一样烧个尸骨无存,几千万年后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这种动物曾经存在过,只好把恐龙当成凤凰传奇。

调侃到这里其实已大概表达出本人的倾向性了,从考古这个角度来讲,火葬方式肯定是会损失掉一些宝贵的资料,假如几十万年后的考古学家挖出华夏大地上的一个个骨灰瓷瓶,除了证明当年的人们已经会烧制陶瓷、通过烧烤遗骨制造磷灰石,连一丢丢有机物含量也没有,完全测不到DNA。继续深挖几米当然能解决掉这个问题,对人类的漫长历史来说,火葬的这一段时髦期恰如白驹过隙,无非是造就这片地区的一段薄如蝉翼的断代层罢了。

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死在这片土地,死前跟孩子商量好,墓碑上一定要有身高体重等细节刻画,一面是字一面是图案的那种。活着没给国家增添什么贡献,多么羞愧;死后几十万年被当做这片地区的形象代言人,何其光荣。


历来现实

题主问这个很有意思!

你打算自己死后百年重见天日为后人考古提供服务吗?

首先考古不仅仅是盗墓,包括对古代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信息采集。

但是我们为什么听到更多的是盗墓呢?实时,古代留下来的东西不多,处理古建筑已经被修建或者已经不存在,而古代王侯将相的特殊葬礼(各种陪葬品)成为考古的重要依据!

为什么火葬!有网友就说“现在科技发达说不定以后把尸体挖出来复活”


考古不考古不说,就我们现在的各种污染,如果尸体不火花污染环境,毒太深!

另一方面不火花万一被未来考古学家发现,研究成果结论,我们这几代人全是自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食品安全,空气不好,等等)。那不就成了历史罪人了吗?所以就挫骨扬灰!免留后患


BK百科

这个完全不会了,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有了完全先进的记录历史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考古学是历史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历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的时候无法解释,有的时候又没有找到证据,或者找不到证据,那我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了?当然是要通过考古了,考古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挖掘墓葬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所以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应该说如果没有考古,就无法对一些历史问题有一个透彻的解答,但是到了现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首先,现在记录历史的方式已经很全面了,比如说电子U盘,各种电子数据,包括纸质书等等。特别是现在的音像影像方面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了,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大数据这个概念,那现在数据已经多得无法保存了,那你要研究现在的历史,以后打开优盘,打开纸质的书,打开视频一看那很多,你如果说或者你对现在还不能理解,那么你通过去坟墓里再挖一挖,那是更不能理解了,所以说不会有这个问题。

其次,就算是未来的人也需要通过挖掘坟墓来考查现代人的历史。即使是现代人对古代人的坟墓进行挖掘,也不能对过去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的了解,也只是一些片段的拼凑的了解,可以说,即使是有考古学,对古代的历史也不能够做到,完全是十全十美的,都一一解答。

所以现在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火化的问题,为未来的人担忧无法去对现代的历史进行考证和更详细的了解。


总之,现代的历史不同于古代的历史,已经我非常多的甚至是写实的记录手段了,再也用不着挖挖挖来答疑解惑了。


文心采露苑


考古之所以大多依赖于墓葬,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古代流行厚葬,中国古代的有钱人家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就把自己家里最值钱最好的东西都埋进坟里,供自己父母死后在天堂使用。最夸张的时候是汉朝,大家因为举孝廉的做官通道,甚至把大汉帝国GDP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埋进了土里,另外还有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心的郭巨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埋进土里,最终还被列入了二十四孝,虚伪的人性想想也真是可怕。 其实文物只流传于两个渠道,除了墓葬就是收藏,不管是官方的府库收藏还是民间的个人收藏,战乱情况下官方府库会被劫掠一空,从最早的永嘉之乱到后来的靖康之耻再到最后的民国取代清政府,这个时期文物会以各种渠道流入民间卖钱,因为一定程度上未被汉化的少数民族并不稀罕这些所谓的古玩字画,而民间的文物流动起来则大多数是因为达官贵人遭遇变故,家道中落,需要把这些东西变现。



其他的文物大部分都随着历朝历代王侯将相的一座座大冢埋入了坟墓,正是因为中国古代盛行厚葬,各种各样的土夫子会在天灾人祸或者战乱的年代像这些大冢借钱,洛阳城周边是有很多真实的祖传盗墓家族的。其实那时候的所谓文物跟现在的纸人纸马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随葬的名器,只是不同的是这些宝贝是真真切切可以换钱的。而西方一般没有这种厚葬的传统,一本圣经陪伴逝去的人们走向天堂就可以了,因此他们没有像我们大中华一样牛逼的盗墓行业。



而如今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在西化,无论是否火葬大多数人也不会在棺材里埋上太多金银珠宝,顶多会是一两床被子衣服这样的,至于达官显贵更是通过个人博物馆,基金会这样的方式沉淀自己的财富,因此即使考古也是考民国以前的文物了,很少听见清朝以后的大坟被盗,因为牛逼的人物要么制作成水晶棺,要么死后骨灰洒向大海,要么直接火化,这样的表率作用使得文物不可能再以墓葬的形式流传,取而代之的是收藏,文物的毁坏只会以战乱暴动和恐怖分子等方式存在,就比如一群很二的伊斯兰分子炸掉了牛逼闪闪的亚述古代遗迹,即使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会以相对温和文明的方式处理官方博物馆府库的文物,而不会直接抢劫。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技术发达,基本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被仿制了,所以除了那些精美的艺术品,大部分东西不再具有文物价值了,因此,无论火葬与否跟考古都根本没太大关系,因为清朝以前才叫做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