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地震后出现砂土液化现象是什么原因?砂土为什么会液化?

简是生的一种恪调

吉林松原这次5.7级地震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在地震发生后,当地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在震区的几处稻田地里出现了这样一些深坑,有的还不断地冒出泥浆和水,这令当地市民惴惴不安,有些害怕,这就是震后出现砂土液化现象,表现为喷砂冒水。

这次地震后出现的砂土液化现象使当地农民十分忧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强赶赴现场调查,并就村民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解答。

砂土液化是指在地震波的作用下,饱水砂土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其抗剪强度,处于流动状态,没有承载能力。砂土液化的主要表现是喷沙冒水,地表开裂,极易造成地基失效,使建筑物下沉、倾斜。

事实上,地震后发生砂土液化的现象并不罕见,国内1966年的邢台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几次大地震中,都发生过砂土液化的现象。



震长

大家都知道,5月28日1时50分,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5.27度,东经124.71度。地震发生后,很多地方都有震感,许多市民从睡梦中被震醒,纷纷逃到室外。幸运的是,这次5.7级地震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在地震发生后,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在震区的几处稻田地里出现了一些深坑,有的还不断地冒出泥浆和水,这令当地居民惴惴不安,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不用担心,专家说这是砂土液化现象。砂土液化是指在地震波的作用下,饱水砂土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其抗剪强度,处于流动状态,没有承载能力。主要表现就是喷沙冒水,地表开裂,极易造成地基失效,使建筑物下沉、倾斜。

事实上,地震后发生砂土液化的现象并不罕见,国内1966年的邢台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几次大地震中,都发生过砂土液化的现象。

关于村民们担心的“是否会出现更大的坑,人是否会陷入其中”这两个问题,专家说,地是越往下越硬,密度越高,不会随随便便就空了一块,人也不会掉下去,这个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将来把农田推平,还是可以继续耕种的!所以,大家尽可以放宽心啦 ~~~

(图片来自网络)


新晚报

沙土液化的原理

在地质学基础理论上砂是指疏松状态的未粘结的粒状物质的组合,它们的颗粒组成按严格意义讲必须是属于砂粒级的。是用某一特定大小的颗粒粒径来表示颗粒的大小(粒径是和砂同体积球体的直径)。



沙是粒径很小的砂,如果颗粒更小并与腐殖质结合就是土壤。所以它们的混合物可以统称为沙。

如果我们把某种沙尽量堆高,当周边坡度达到一定角度后,无论再怎样增加沙堆的高度,这个坡度角都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就是重力沿着坡方向的分力对于沙粒之间的剪切力,不同的沙土剪切力不同,所以,不同的沙土这个角度不同。除了和沙土种类有关外,还和沙土的含水量以及密实度有关。



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以横波和纵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会把能量转移给它遇到的物体,沙土就是地震波作用最多的物体,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沙土颗粒就会变得非常松散,沙土层中的空隙水来不及排出,二者结合就会像活好的水泥砂浆一样,致使沙土层突然呈现出流体的物理性质,导致沙土颗粒之间的剪切力变得很小,会使地面建筑物在形成的流沙中下沉,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发生在山坡上就是泥石流。这种现象发生当然和沙土中各种粒径沙的组成比例有关,不是所有地震都会发生这种现象,是综合因素引起的。




一般认为,地震时的喷沙冒水现象,也是埋在地下的沙土层产生液化的结果。

吉林省松原白城一带土壤中沙的含量比较大,而且是地震多发地带,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