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與比亞迪slogan撞車?接下來請看李書福和王傳福的表演

吉利與比亞迪slogan撞車?接下來請看李書福和王傳福的表演

可能因為與投資圈融合越來越多,汽車圈也逐漸聊起了“風向”。上個月月底開幕的北京國際車展,大家都還在聊純電動、插電混動汽車。

萬萬沒想到,車展剛過幾天竟有人喊出“風向”變了,只因一位國家領導到日本豐田汽車北海道廠區,對氫燃料電池汽車進行了一次參觀。

不管怎麼變,新能源汽車這個大“風向”是不會變的。不管是純電動、插電混動,還是燃料電池,多家自主品牌也早已佈局,比如上汽乘用車,已經有榮威750插電式氫燃料電池轎車多次亮相,比如國內首家進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的長城汽車,還包括近期屢上頭條的吉利汽車。

5月29日,在首屆龍灣論壇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透漏,吉利也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進行研究。他還提到了甲醇汽車,因為甲醇汽車對中國汽車安全至關重要,所以儘管現在甲醇汽車不賺錢,但吉利也一直在該領域“上躥下跳”。

這就是李書福,心懷整個汽車行業,心懷家國天下的李書福。

吉利與比亞迪slogan撞車?接下來請看李書福和王傳福的表演

李書福認為,汽車股比放開和進口車關稅下調都表明中國汽車行業將進一步開放,距離中國汽車產業全面放開還有5年時間,考慮到中國汽車產業不具備與外資企業在開放市場中直接競爭的實力,所以,換句話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僅剩5年時間。

作為有責任的車企,作為有情懷的汽車人,李書福表示:“吉利現有電動技術平臺,願意和同行進行共享”。

說到關鍵處,李書福並沒有戛然而止,他補充,儘管吉利完成架構進行了幾十億投入,用時長達3-5年,但吉利願意開放、願意共享,以此擴大規模,提升中國汽車能力。

可惜我不在龍灣論壇的現場,真想送給李董一個大大的贊,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

我絲毫不會懷疑李董事長對中國汽車行業的拳拳赤子心,我能看到李董事長的“大格局”,當然,還包括野心!畢竟在商言商,費事3-5年,投入幾十億,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提升中國汽車能力”的責任或情懷。

李書福和吉利哪裡來的底氣?

就在前一天晚上,5月28日吉利全新B級混動車型博瑞GE上市發佈會,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已經為李書福在龍灣論壇的演講做好了鋪墊。

吉利與比亞迪slogan撞車?接下來請看李書福和王傳福的表演

安聰慧將2018年定為吉利汽車全面邁入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元年,並承諾,未來3年內,將有30多款新能源和節能車型推向市場,款款精彩、款款誘人。

這30多款新能源車型不僅包含國內政策支持的純電動(EV)、插電混動(PHEV)車型,還包括MHEV輕度混動車型,後者無法得到政府的財政補貼,但這對企業節能,降低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非常重要。隨著博瑞GE正式上市,未來吉利開發的車型都將同期研發PHEV和MHEV版本。

李書福提到的“吉利電動平臺”至少包含吉利和沃爾沃共同開發的CMA平臺,博瑞GE是該平臺下首款新能源車,接下來,吉利、沃爾沃、領克都將廣泛利用此平臺;還會包含安聰慧提到的全新一代純電動模塊化架構,因為該架構在研發之初便定位為開放式平臺,到2020年,該平臺下電動車型續航將達到500公里。

吉利與比亞迪slogan撞車?接下來請看李書福和王傳福的表演

可見,吉利共享新能源技術平臺並非李書福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後的謀劃。

吉利共享電動車技術架構,就好似是要做手機圈裡的“安卓系統”,那麼,這套系統要賣給誰?

相信你我都一樣,首先會想到造車新勢力。大部分新勢力正在為缺乏成熟技術架構而焦慮,也在為短期內無法提升的研發能力而頭疼,假如能夠引入吉利架構平臺,把更大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創新玩法、營銷上,把更大精力放在產品量產上,何樂而不為。

只是,李書福剛剛在北京車展期間炮轟了部分造車新勢力,“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所以,部分新勢力想引入吉利新構架,人家未必看得上你。

目前已經有7家新建純電動車企獲得了工信部和發改委的“雙資質”,它們分別是北汽新能源、雲度汽車、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以及合眾新能源(已進入工信部擬新增企業目錄),至少這7家會是吉利新能源的潛在客戶。

然後,便是傳統車企,尤其是二三線車企。目前新能源汽車十之八九都是“油改電”車型,多數車企並沒有拿出太大的精力去做新能源產品的投入,與吉利合作並非不可考慮的方案。

第三,不要忽略合資車企。曾經高高在上向中國市場輸出技術的外資品牌,有可能低三下四去找中國汽車品牌尋求技術支持?有可能!多數合資車企目前仍然缺乏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積累,在雙積分壓力下,有可能會找吉利尋求合作。別忘了,廣汽三菱和廣汽豐田已經拿走了廣汽傳祺GS4 PHEV和GE3。

與比亞迪的競爭不可避免?

博瑞GE上市發佈會,吉利表示,立志成為中國新能源節能技術的引領者。相信多數汽車媒體人都會對這一口號非常敏感,儘管加上了“節能技術”4個字,它仍然與比亞迪汽車Slogan“新能源汽車引領者”高度重合。

吉利與比亞迪slogan撞車?接下來請看李書福和王傳福的表演

仔細一想,突出“節能”,是為了傳達吉利汽車的社會責任;突出“技術”,這難道不是與比亞迪的企業競爭力高度重合麼?

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裡,保持開放心態的大咖並非李書福一人。比亞迪王傳福懷揣著同樣的心思,既想靠B2C賣車模式掙錢,又要走B2B模式,兼顧車企的上層供應商。

今年年初比亞迪王傳福親自走訪長城汽車徐水工廠,並親自試駕了WEY P8,就在同時,比亞迪還跟北汽新能源一起搞了事情,搞起了比亞迪核心汽車零部件推介,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動力總成、汽車電子、新能源底盤、元器件、車身附件……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在北京車展發佈了新能源集成平臺——“e平臺”。簡單說,e平臺是由驅動3合1(驅動系統的電機、電控和變速器的高度集成)、高壓3合1(高壓系統的DC-DC、充電器、配電箱3合1)、1塊控制模塊PCB板、1塊智能自動旋轉大屏、1塊長續航電池組組成。

可見,比亞迪對自家的e平臺描述非常清楚,並且很可能已經與包括長城、北汽新能源在內的車企展開合作。

李書福通過在完全開放的汽車市場中,中國品牌不具備與外國品牌直接競爭的能力,來呼籲攜手合作的重要性,國內車企只有包容和合作,才會有可持續發展。這與王傳福身體力行,推介比亞迪技術,一定程度上有雷同的原因。

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盤子越做越大的未來,掌握“操作系統”,兼顧上游供應鏈的玩家,永遠都是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