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 沉醉良宵

诗情画意 沉醉良宵

清夜良辰、庭院深深,微风轻送、花掩朱楼。有雅人无眠,若有所思;睹清宵美景,流连不已。是时也,玉兔东升、光满大千,万众仰望,与尘世千家灯火辉映。此情此景,撩人清兴;浅吟不足,援琴而和,悠悠然随风远近。一曲鼓罢,苍宇沉寂、四围人静,花、月、风、春,呈现出一幅绝美的画卷。斯人沉醉其间,直想溶入这诗意的刹那,忘却红尘。

上述的诗意画卷是古琴曲《良宵引》带给我们的美境。在众多的琴曲小品中,《良宵引》无疑是一首精品,也是许多古琴爱好者经常弹的曲子。此曲虽小但意味隽永、气度安闲,音节和雅、细腻传神,深得清微淡远之致;是一首浑然无雕、玲珑剔透的抒情小品,闲来数鼓,味之无穷。

谈起清微淡远,有的琴友就会理解为弹琴无力、声音细小、旋律感不强的古琴演奏方法,这其实是对清微淡远的误解,或曰片面理解。本人理解,清微淡远是对古琴演奏境界上的一种追求,而非技术上的要领。清者,曲意不落俗境,雅致可观。微者,曲韵细腻幽深,纤毫得现。淡者,情味淡而禅味浓,淡中有境。远者,时空广大之意,远则可观,距离产生美感。

诗情画意 沉醉良宵

就《良宵引》而言,良宵浅吟得其清,幽韵婉转得其微,气韵平和得其淡,意象古典得其远。要想弹好这样一首乐曲,没有数年之功,难入其门。演奏时,一需右手对声音的控制力,二需左手对吟猱的细微把握,三需对音乐进行中呼吸的控制,四需对音乐的意境了然于心。如此方能心手相应,一弹数鼓,余味不尽。

第一段清风徐来,夜静声稀。画楼明堂,有雅人清坐,徘徊庭院,沉醉于歌馆楼台、东风阵阵,赏心不已,远望如画。此段旋律优雅,气息绵长。

第二段开始,数句优美而稍显喜悦的乐句,仿佛清夜的琴音歌声在晚风里荡漾,回响在无边的月色里。随后是一段抒情式的吟唱,旋律优美、寄兴悠长。象诗人在吟诗,诗心融化在良宵的微风。

第三段起首打圆,音乐又回到对夜色良宵的描摹中,后面的乐句是第二段前五节的重复,似夜风在四处逡巡,月色如昼、几人不眠!然后在一声撮中归于沉寂。最后泛音又起,夜深人静、点点疏星映窗,音乐随之沉入梦境,在按泛和音中渐止,按音要细吟,余韵悠长。

演奏《良宵引》,应当扣住三个字:曰匀、曰恬、曰静。

胡思琴,安徽合肥人。幼慕雅道、好书爱乐,长而喜读经典、多方涉猎,博采众芳、以养素志。游心于千载之下,流连于翰墨之间。虽居市井一隅,长以山林为念。闲来吟咏春秋、醉意古典,以翰墨写心、诗词养性,于音乐尤为属意。早年用功于笛、簘,后潜修西乐十余载。然数艺之中,最喜古琴之幽静深远、道通天地。曾随诸城派宗师刘赤城先生习琴,后又受教于当代名家龚一先生。二十年来用功不辍、操习不倦,复留意诸家、浸淫古谱。自以恢复中华传统琴道精神为己任,于闲时开舘授徒,传习古琴技艺,兼从事古琴音乐的创作与教学研究。愿结交同道,为古琴艺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