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早期發現結腸癌,並遠離它?

p的眼裡有小星星

要想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篩查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在結、直腸癌篩查方面還存在著一些誤區。

誤區一:得了腫瘤,治不治都一樣難受,早查出來早遭罪

誤區二:體檢就能查出結、直腸癌

有些結腸癌患者在確診後很疑惑,為什麼每年單位組織的體檢沒發現問題?為什麼體檢化驗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呢?

體檢並未涵蓋所有篩查項目,目前常規的體檢項目並不包括結腸鏡檢查。體檢的抽血化驗只是常規的肝、腎功能、血脂等生化檢查。對結、直腸癌術後監測較有意義的腫瘤標記物是癌胚抗原(CEA),但CEA作為結、直腸癌的診斷缺乏價值。CEA主要用於監測復發,換句話說,即使體檢提示血液腫瘤標誌物正常,也並不能代表沒有腫瘤。

誤區三:沒有症狀就不用篩查

誤區四:便血可能是痔瘡,給點止血藥就好了

誤區五:結腸鏡檢查特別痛苦,所以不想做

很多患者聽別人說做結腸鏡特別痛苦,難以忍受,因而非常懼怕結腸鏡檢查。目前結腸鏡檢查技術已日益成熟,大部分患者行結腸鏡檢查都可以忍受。而且現在臨床上加用了肛周的局麻藥物,改善腸鏡引起的肛周不適,同時操作過程中有醫療人員幫助患者放鬆。如果遇到極個別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以採取無痛腸鏡的檢查方法。

誤區六:做別的檢查來代替結腸鏡吧

臨床上多種檢查對於結、直腸癌的診斷有不同的意義。結腸癌早期在腹部B超、CT及磁共振(MRI)檢查都沒有任何改變。CT對於中晚期結腸癌患者來說,可以判斷臟器及淋巴結是否轉移。MRI對進展期直腸癌診斷較CT優越,早期直腸癌無特異性。CT仿真模擬腸鏡對直徑大於6毫米的大腸癌的檢出率和結腸鏡檢查相似,較小或扁平病變無法識別。膠囊腸鏡受腸道內準備條件影響較多,特異性不高。

雖然篩查方法有很多種,但只有結腸鏡加病理活檢才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第二、糞便實驗,如果是結腸癌的患者可發現糞便隱血陽性,結腸癌患者的檢出率大於60%。檢查優點是創傷小、依從性高、經濟實用。

第四、採集空腹血,檢測腫瘤標誌物,其中癌胚抗原、CA199、CA50等對結腸癌的診斷有一定價值。研究發現,結腸癌患者的這些指標明顯正常人,癌症時期越晚,指標越高。

第五、CT,主要是應用平掃+增強CT,能更清晰的看到癌的浸潤程度以及腸壁的增厚、突出情況,可以看到周邊的組織有無受累以及轉移情況。

本期答主:閆曉曉,醫學碩士


杏花島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趨勢十分明顯,發病年齡多在40~60歲,50歲左右到達高峰。

如何才能早期發現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起病往往很隱匿,早期常常僅見糞便隱血試驗陽性,之後才逐漸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

排便習慣於糞便形狀改變 這往往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多以血便為突出表現,或有痢疾樣膿血便伴裡急後重。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也可表現為腹瀉與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糞質無明顯黏液膿血,多見於右側結直腸癌。

腹痛 表現為右腹鈍痛,或涉及右上中上腹,可出現餐後腹痛,病房腸梗阻時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

腹部腫塊 出現腹部腫塊提示癌症已近中晚期。

直腸腫塊 多數直腸癌患者經指檢可發現直腸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呈結節狀,有腸腔狹窄,指檢後的指套上有血性黏液。

全身狀況 可有貧血,低熱,多見於右側結直腸癌,左側結直腸癌則以便血、腹瀉、便秘和腸梗阻等症狀為主,左側結直腸癌有時會以完全性腸梗阻為首次就診原因。

如何遠離結直腸癌?意思是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首先,針對高危人群要開展篩查工作,肛門指檢、乙狀結腸鏡和全結腸檢查等非常重要。

其次,加強體育鍛煉和改善飲食結構,減少高脂肪食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吃蔬菜少吃肉),補充維生素,戒菸戒酒等。


麻醉超人鋼鐵俠

結腸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所佔的比例很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麼警惕一些腸道腫瘤病變的前兆,其實結腸癌很籠統,根據其病理類型及部位,大致可以分為右半結腸和左半結腸惡性腫瘤,雖然它們都叫做結腸癌,但是左右結腸的臨床表現是不太一樣的。右半結腸也就大體位於我們腹部的右側,這個部位的腫瘤病理類型多是腫塊型,就和我們平常所想象的那樣長了個腫塊,它的臨床上表現主要是貧血、消瘦、腹部可以摸到腫塊等,既然形成腫塊樣瘤子就需要很多的營養來供應其生長,所以身體消耗就比較多,全身症狀比較明顯,有大部分人是看到自己的肚子越來越大才來就診。左半結腸病理類型多是浸潤型,不像是可以看到摸到的腫塊實物,而是在結腸腸壁內瀰漫增生,使得腸腔粘膜發生病變,多會出現大便習慣及性狀的改變,比如腹瀉、便秘、便血都是可能的。

不管是右半還是左半結腸只要有消化道病變的發生,就要儘早的檢查。我們知道的很多老年人以為便秘、腹瀉都是老年化原因,直到便血出現才知道腫瘤範圍已經很大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為減少結腸發生病變的幾率,要多進食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免得加重腸道負擔,要給我們的腸道進行定期清理和減負,多進食一些富含纖維素食物,促進胃腸蠕動,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有了足夠的免疫力就能減少腫瘤的發生概率。


醫學慕課

如何早期發現結腸癌?

首先注意識別結腸癌早期症狀,其次重視內窺鏡檢查、大便隱血試驗檢查等普查手段。

結腸癌早期症狀包括:

體重明顯減輕;原因不明貧血;

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及食慾減退;腹部包塊;

大便帶血或出現黑便;大便中有膿血或黏液血便;

檢查發現有多發性息肉或乳頭狀腺瘤等。

乙狀結腸鏡檢查是診斷乙狀結腸疾病的一種檢查方法。通過乙狀結腸鏡可以直接觀察直腸及乙狀結腸的腸壁黏膜等的形態,並可實施活體組織標本採集。對預防及早期發現直腸和乙狀結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


康愛在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結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多數結腸癌患者就診時已是晚期,因此如何早期診斷結腸癌至關重要。

那麼什麼是結腸癌呢?

結腸癌是癌腫發生於結腸的惡性腫瘤,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好發於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其次為盲腸,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性較女性多發。其發病率佔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息肉患者以及男性肥胖者等為易感人群。

結腸癌的病因是什麼?

目前結腸癌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確,現代研究認為,其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的攝入不足。結腸的慢性炎症使腸癌的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結腸息肉者,結腸癌發病率是無結腸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腺瘤,癌變的發生率更高,遺傳因素也是結腸癌的發病原因。

結腸癌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在早期結腸癌患者多無明顯特異症狀,可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隨著病情發展,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並伴有腹痛、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若繼續發展腫瘤潰爛失血、毒素吸收後,常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水腫等中毒症狀。消化道症狀也進一步加重,如腹脹、腹痛、便秘等。腫瘤較大或出現腸梗阻時,患者可自行發現活動或固定的包塊,晚期可出現黃疸、腹腔積液、水腫等轉移徵象。若腫瘤位於盲腸和右半結腸,常以貧血、營養障礙為主要表現,腫瘤若位於乙狀結腸和左半結腸,則以梗阻為主要表現。


因為結腸癌早期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常被漏診,對中年以上患者日常生活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當出現下列症狀時,應列為結腸癌的高危因素。

  1. 近期無明顯原因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多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症狀;
  2. 持續腹部隱痛,經過多次糞便隱血試驗均為陽性;
  3. 糞便時干時稀或帶有血液和粘液;
  4. 腹部可捫及包塊;
  5. 不明原因出現乏力,貧血,體重減輕等。

若有上述情況,首先應考慮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

,電子結腸鏡在發現病變的同時,可進行病理診斷以確診,腹部CT可配合電子結腸鏡,進一步明確病灶部位,有無腹腔及臟器的轉移。



因為,以上幾種病要斷根是很難的,只有用藥抑制,帶病生存。要知道,久病而變,積久成毒,不可大意。謝謝!


用戶67479858大難不死苦難出真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