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秘传真诀,修丹道之人必看

五、人身紧要处

(原文)人身还有紧要之处,如山根、玄膺二窍,皆是通精气往来要道。人能存想山根,则真气自然上下复归黄庭旧处。人能观照玄膺,则真津自然摄提而上。尔等每行一次,此二穴不可忽也。古云:“玄膺气管受精符。”又曰:“玄膺一窍生死岸。”又古云:“山根是人初生命蒂。”吾人开督闭任,通气往来,即是此窍。苟能存神于兹,自可长生不老,却病延年。

[解释]山根一穴,在两眼之间鼻粱上,即祖窍或玄关窍的俗称,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注释中曾论及,可以参阅。

玄膺一窍在舌下金津、玉液二穴之间。此窍可通气管,即《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性命圭旨》云:“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溉灌一身皆本于此。”

六、集神于玄窍

(原文)昨言元神斡运其间,究竞元神在人身中藏于何所?长于何地?有曰:方寸之地为元神之居;有曰:玄关之内为元神之宅;又曰:天谷元神守之。果真此三处皆元神之所栖,但不知下手之初何处为始?《易》云:“洗心退藏于密”。是又闻古云: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玄窍之内吾身之室也,众人则守神于方寸之地,耳目得入而摇其精,修土集神于玄窍之间,耳目无门而窥其隙。如此看来,下手之时即当集神于玄关窍中,虚无圈内,庶几混混沌沌,杳杳冥冥,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方能养成不二元神。若不藏于隐幽之地,而常于方寸中了了灵灵,未有不驰于尘情俗虑而日夜无休息也。何谓天谷?盖人头有九宫,中有一所名曰天谷,清净无尘,能将元神安置其中毫不外弛,则成真证圣即在此矣!所以《黄庭经》云:“子欲不死守昆仑”。是可见守此天谷有无限妙蕴也。

[注释]方寸喻心,天谷、昆仑均喻泥丸,玄窍在此意为虚无。

道家秘传真诀,修丹道之人必看

下手兴功垂帘塞兑,即《周易参同契》所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扬”之意,我宜集神于玄窍,元神走泄大门,若集神于心府,易为识神所扰;至功行渐深,则又宜集神于泥丸,此中清净无尘,更觉隐幽。如此亦合练功程序。

七、丹田地步

(原文)吾故教生先息思虑,庶一片灵光炯炯直达其所。不久之间仍如幼年稚子,阳气熏蒸,日充月壮,其精神健旺无已也。又莫谓真阳如似一物,实有形象,而丹田实有地方。虽古人谓为气海,谓为祖窍,谓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有其名却无其实,然亦不可谓全无实也。以为虚也而万化生于此。以为实也究竟寻不着一个物事出来。久久如此,即吾所谓丹田地步,亦杳不知其所之,似在空中盘旋一般,然亦不可竞向空中驰逐也。此中分际一言难尽。

[注释]黄氏虽将下丹田定位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处,但在观照此窍时主张在若有若无之间,不即不离,反对死死执着,故云丹田地步似在空中盘旋。行功中更有观照心之下肾之上虚无窟子、观照脐下丹田离皮肉一寸三分间之法,均是讲求虚灵活泼,学者宜善会之。

八、上下丹田配合

(原文)诸子近时用功,不可专顾下田。虽下田气壮自能升至泥丸,消铄上田渣滓,若神气犹懦未至圆明,须久久顾提,不妨以真心发真意,网顾上田,则泥丸阴气被阳气一照,自然悉化而头目不至昏晕也。故古人谓顶上圆光者此也。又观绘画之工塑一泥木神像必画一圆光于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谓毫光照彻世界照开地狱者,就是此元神之光。若单守于下田,则神光一时不能自整,未免多昏沉散乱。其昏沉散乱者即真阳不升,真阴不下降之故。今欲升降得宜,不可过急亦不可太缓,比如半夜忽然阳生,此是一派寒冬忽有阳气生于地下深深之处,若不提摄阳气,转眼之间又昏睡不知矣!尔等此时起立,即依吾前法修持,尤要知稍用意思将神气摄之至上,庶几天清地朗,霎时间即三阳开泰乐不可及矣!不但此也,平日守中若神气沉于海底,头目昏晕,亦不妨提摄而上。夫玄功别无妙法,只在升降上下往来运变而已,亦非教诸子专用神气升散于外而不收敛也。夫以神气不运于周身,则周身阴气不化,无非死肉一团,终是无用,且日积一日,不免疾病纠缠,故吾教修命,是教人以水火周身运动,使血肉之躯化为活活泼泼,随心所用无有阻碍。到得一身毛窍晶莹肌肤细腻得矣!又不可贪神气之周于一身,苏软快乐流荡忘返,还要收之回宫不准外泄。却不要死死执着一个穴道认为黄庭,须知收之至于极处,无非与太虚同体,浑不知其所在。时而动也亦与电光同用,一动即觉,一觉即灭,前无所来,后无所去,仍一杳冥光景,还于无极焉耳。功夫至此,身外有身。若未到此,不过有相之灵神。

[注释]运行真气升降上下往来,须顾到上、下丹田的互相配合,此关系到是否性命双修和平衡人体阴阳,若专用下田而忽略上田,或专顾上田而不用下田,均是一偏之学,断难有所成就。古云:“性者天也,常潜于顶,故顶者性之根也;命者海也,常潜于脐,故脐者命之蒂也”。因此,性命双修者必因机而配合使用上、下丹田。人身上半属阳,下半属阴,为求阴阳平衡亦必须顾到上、下丹田的配合和调剂。

对患病者来说,更须注意上、下丹田的运用。阴虚阳亢者或高血压病患者则不宜过份观照上丹田(泥丸或两眼之间的玄关窍),否则,必招致阳更亢而阴更虚或血压上升。阳虚阴盛者或低血压患者则宜多观照上丹田,使真阳能上升而真阴下降。

今人流行功法多专顾下田,偏重于修炼命功,亦可强壮下元,尤为老年人或破体所宜。但若能如黄氏上文所言,必要时回顾上田,以扫除泥丸阴气,兔致昏沉散乱当得益更大。

道家秘传真诀,修丹道之人必看

九、动处炼性,静处炼命

(原文)昔人云:“动处炼性,静处炼命。”二语已包括性命双修之要,独惜人不知耳。何谓动处炼性?动非举动不停之谓,乃有事应酬之谓也。人生世间谁无亲戚朋友往来应酬,亦淮无衣服饮食身家意计,要知此有事之时,则是用功修性之时。于此不炼又从何处炼焉?我于此时视听言动必求中礼,喜怒哀乐必求中节,子臣弟友必求尽道,衣服饮食必求适宜,如此随来随应,随应随忘,以前不思,过后不忆,当前称物平施,毫无顾虑计较,所谓我无欲而心自定,心定而性自定。炼性之功莫此为最,否则,舍却现在,而于闲居独处之地自谓诚意正心,此皆空谈无着。何如对境而有返勘之念,于时时应事即可时时养性。稍有念动欲起,人不指责于己,即己亦有不自安之处。此所以炼性于动处,其功夫为易进也。古人云:“炼己于尘俗”。邱祖云:“吾于静处修炼,不胜大益,及后游行于廛市,应酬于事为,始知动处之炼胜过静处之烁多矣!”至于静处炼命又是何说?静亦非不动之谓,乃无事而未应酬之谓也。我能于无事之际,无论行住坐卧,总将一个神光下照于丹田之处,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会一团,悠扬活泼往来于丹田之中,如此日积月累,自然真气冲冲包固一身内外,而河车之路通矣!若非真机自动,漫将此气死死用意翻上河车,鲜有不烧灼一身精血,变生百怪诸症者。如此炼命,一日十二时中又有几时不得闻?只怕生等不自打紧耳。何患事累烦多而修性炼命无有空间之候耶!至若河车之路的于何时始通?如生等打坐时,始也神入气中,只觉神气相依,交会于黄庭之地,久久积精累气,则真气冲冲自踊跃于一身,觉得一身之中,真气已行包罗,我如在云烟之内,乘驭而上一般,如此再加积累功夫,肾精不泄,耳目口三宝亦无发通之处,不过一月两月之久,河车之路自通。惜人有此真气,又为尘垢所污、私欲所蒙耳。而五漏未除,精气又泄,所以将达其阶而又退下也。

[注释]此为将气功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之良法,即“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气功)”,亦即《入药镜》所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也是古人所说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将性命分配于动和静的环境中去煅炼,这是合乎生活规律的。动处练性,即待人接物中务求中礼、中节、合情合理。在待人接物中去炼性可以有所考验,当较脱离实践的空想空谈更有效益。静处炼命,即无事独处时不忘观照丹田,保持我身之精气神经常打成一片。学者如能做到此,则周天之路不难自通。

如果真喜欢丹道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或者太极拳套路练劲,经过进一步练劲用劲,效果非常显著。

道家秘传真诀,修丹道之人必看

道家秘传真诀,修丹道之人必看

道家秘传真诀,修丹道之人必看

道家秘传真诀,修丹道之人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