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以前给大家讲过很多关于风光摄影的知识,今天只讲风光摄影构图中的一个点:前景在风光照片中的作用。在风光摄影中前景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增加照片的纵深感和层次感,从而使得照片的立体感更强、更耐看。

但是很多人在拍风光照时对前景的运用掌握不好,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在拍风光照时怎么利用前景来创造出不一样的画面效果。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一、前后呼应

在选择前景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前景和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尽量让前景和背景起到相互呼应的效果。比如:在拍摄蜿蜒的山脉时,选择的前景也尽量要有蜿蜒、延伸的趋势,这样整个画面看起来才协调。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前面横向的树枝作为前景和后面横向的山脊弧度很相近,从而产生了前景和背景相互呼应的效果。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当利用纵向分布的树枝作为前景时,这种蜿蜒延伸、前景、背景相互呼应的效果就没了。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利用纵向分布的树枝作为前景,此时的前景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前景和背景相互呼应的作用。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大家在拍瀑布时就可以利用纵向分布的前景来和背景相互呼应,比如:下面这两张照片,左边这张是利用纵向分布的树枝来作为前景,右边这张照片是利用横向分布的树枝来作为前景,两张照片之间的前景效果,一对比就看出来了。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二、色彩对比/明暗对比

除了让前景和背景相互呼应之外,还可以让前景和背景产生强烈的对比。而想要实现对比,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色彩或者明暗进行对比。

举例:下面这张照片,因为光线的原因导致前景和背景一亮、一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丰富了照片的层次感,还形成了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明暗对比

举例:下面这张照片前景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形成了强烈的颜色对比,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色彩对比

三、清晰模糊对比

清晰模糊对比就是你在拍摄时利用大光圈将背景或者前景模糊,这样也能形成前后景的分离,从而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如果你拿不准是该让前景模糊还是让背景模糊,建议你两样都尝试一下,然后做出你的选择。

举例:像下面这两张照片,左边的照片是让背景清晰,前景模糊;右边的照片是让前景清晰,背景模糊。无论是让前景模糊还是让背景模糊,拍出来的效果都非常不错,所以大家在拍摄时可以两样都做尝试。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四、前景为引导线

以前给大家讲过,在构图时可以利用引导线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之汇聚到画面的焦点。而引导线除了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之外,还能作为前景去丰富照片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不仅能引导观众视线,还能丰富照片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另外,大家要注意一点,并不是只有笔直的线条或者物体才能作为引导线。如果画面中有很多相似物体而构成的某种延伸趋势,这也可以当做引导线来用。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重复排列的石凳就形成了引导线

生活中的引导线有很多,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发现它。大家在拍摄时可以多观察、多变换角度,你就会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元素。

五、前景作为主体的运用

前面给大家讲了前景的选择和前景的作用等,主要讲的都是前景作为陪衬,而不是画面的主体。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前景作为主体会怎么样,如果前景非常醒目,并且是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那么为什么不把前景作为主体呢?

举例:下面这张照片,在广阔的沙漠中,驼队不仅是照片的前景,更是画面的视觉聚焦点。如果此时把驼队去掉,那么观众就无法感受到沙漠的广阔;只有当画面中有对比物时,观众就能通过对比知道沙漠的广阔。这个时候照片的前景既成为了照片的主体,也给画面提供了对比关系,丰富了照片的层次感。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下面这张照片和上面那张照片非常相似,在雪白的雪地上,已经枯黄的树枝显得格外的耀眼。它的出现不仅让观众有了大小、对比的概念,更让人联想到了生命的顽强。枯黄的树枝即是照片的前景,也是照片的主体。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六、前景的位置

前景的位置并不是让它在前面就行了,前景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对前景的安排很考验大家对构图、点线面、色彩搭配、明暗对比等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新手我建议你先考虑一下前景是作为主体还是作为陪衬,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再根据三分法的原则来安排前景的位置。

风光摄影构图知识,你的风光照离大片只差一个前景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知识,如果你对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补充,欢迎在文末留言,大家一起相互交流、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