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藥,必不可少,但大家似乎對劑型所知甚少。

以前在藥店上班時,經常有顧客問我是片好還是膠囊好。

為何同一種藥有片,有膠囊,可能還有顆粒和丸藥等等,它們到底有啥區別呢?

如果你也不知道,那請你繼續滑動屏幕。

不管是片還是膠囊,均屬於藥物固體劑型的一種。

藥物劑型,按形態分類,一般分為固體劑型(如:阿莫西林膠囊)、半固體劑型(如:紅黴素軟膏)、液體劑型(如:葡萄糖注射液)和氣體劑型(如達克寧噴霧劑)。

在藥物總劑型中,固體劑型約佔70%,常見的有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丸劑、膜劑等,其中以片劑(佔固體劑型的50%)和膠囊劑最為常見,故,本篇只講片和膠囊。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藥物製劑技術主要由西方傳入中國,在西方,這種小藥片歷史悠久。

公元前1550年左右,古埃及的Ebers Papyrus(《埃伯斯紙草文稿》,又譯《伊伯氏紙草本》)中第一次提到藥丸,並記載藥丸由藥材與發酵麵糰、蜂蜜或黃油等混制而成。在古希臘,人們將此類藥丸稱為katapotia(意為可以吞嚥的藥物)。

公元23~79年,羅馬學者普林寧(Pliny),首次將此類藥丸起名為Pilula(拉丁文,丸劑的意思),英文Pill(藥片、藥丸的意思)由此而來。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天曉得那時候的藥丸有多苦,反正我是沒吃過,但鑑於那時候的工藝侷限,估計絕大多數藥丸都苦不堪言、難以下嚥。

早期,聰明的科學家們認為藥丸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只要專研,總能做出成績,因此,他們以跑馬的耐力和精神,孜孜不倦地研究藥物的劑型。在藥物劑型研究的跑道上,誰先發表論文並獲得專利,誰就是冠軍,不僅名留千史,還能腰纏萬貫。

19世紀,藥物製劑技術開始全面爆發,此時的科學家們均摩拳擦掌,邁開大長腿,向著終點衝刺。

好了,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場馬拉松比賽中的主角。

先說片劑。

1843年,英國一個叫William·Brockedon的哥們發明了片劑,並獲得專利。

1876年,另一個叫Remington的傢伙發明了壓片機。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此時的片劑即我們現在吃的普通藥片,也叫素片,相比早期藥丸,素片更容易製備生產,但,在口腔內就開始溶解,所以味道較苦。

隨後,科學家發明了糖衣片,即在藥物外層包裹一層糖膜。與素片相比,糖衣片味道微甜,口感較佳,但因其含大量的糖分,糖尿病患者禁服。

19世紀50年代,美國雅培公司(Abbott)率先生產薄膜衣片,即在藥物外層包裹一層高分子聚合物,並獲得專利。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相比糖衣片,薄膜衣片幾乎無苦味(在口腔內不容易溶解),穩定性更好(薄膜衣可阻擋空氣中的水份和氧氣等),副作用更小(溶解時間長),但,起效較慢。

顧名思義,緩釋片是緩慢地釋放藥物,速度不恆定;控釋片是勻速地釋放藥物,兩者均可在特定的時間內保持藥物的濃度,以最小的副作用達到最佳的療效,但控釋片比緩釋片效果更好。兩者均不可嚼碎或擊碎服用,需整顆吞服,否則達不到緩慢釋放的目的。

與一般片劑相比,緩控釋片劑療效更好(作用時間長),服用片數更少(一日只需服1-2片),副作用更小(緩慢釋放),但,價格較貴。

再說膠囊。

1834年,法國名叫Dublanc和Mothes的兩個哥們一起發明了空的軟膠囊,並獲得專利。

1846年,法國一位叫Lehuby的夥計發明了空的硬膠囊,並獲得專利。

1847年,英國的James·Murdock傢伙發明了兩節可套起來的明膠膠囊,即硬膠囊劑,並獲得專利。

1933年,Scherer朋友發明了液體軟膠囊封裝工藝,是第一個批量生產膠囊的工藝。

1949年,美國氰氨公司發明了固體軟膠囊填充工藝。

硬膠囊,即我們所說的一般的膠囊。與片劑相比,膠囊不苦(口腔內不溶解),穩定性更好(膠囊殼可保護藥物免受空氣中水、氧氣等的影響),起效較快(膠囊殼溶解後,藥物即可快速被人體吸收)。

但,2012年的“毒膠囊事件”,讓大家知道,明膠空心膠囊竟然可以採用皮革等下腳料生產而成,這種生產出來的膠囊重金屬鉻嚴重超標,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另,插播一個小知識:明膠空心膠囊其實就是膠囊殼,屬於一種藥用輔料,藥廠一般不自己生產,而是從相關輔料廠家外購。

相比膠囊,液體軟膠囊(如用於降血脂和改善視力的魚油軟膠囊)口感較好(軟軟的),吸收較快(膠囊溶解後,液體藥物即可直接被人體吸收),但,價格較貴。

跟片劑一樣,膠囊也有腸溶膠囊、緩釋膠囊以及控釋膠囊,它們的特點與相應的片劑相似,就不再一一述說。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藥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選購時應注重性價比,選擇合適的劑型。

只要用心,藥也沒那麼難懂。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文字:小叨君

劑型第一話:片跟膠囊有啥區別?

螞蟻藥事,做有溫度的藥物科普。

小叨君,中國藥科大學藥物製劑專業畢業,曾在藥廠做過生產、驗證以及檢驗,現在藥店小藥師一枚,愛生活,愛科普,愛分享。

大白,英專自由職業者一枚,不愛社交愛分享,不愛熱鬧愛翻譯。

我們是一群一群小螞蟻,我們在一步一步往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