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上週六,我剛陪完佳佳寫作業,正忙於準備加班的材料,突然被幾張遞來的活動單頁給打斷了思路:

“爸爸,你看這個活動,好多小朋友都去參加了,我也想去! 你帶我去好不好?”

“你們老師還有完沒完了?我天天上班已經很累了,下班還要輔導你作業,現在還要陪你去參加這,參加那!你跟老師說,我們沒時間,不去!”

可能是當時的語氣不太好,讓滿懷憧憬的孩子失望了,他居然嗷嗷大哭起來。

雖然事後我也向他道歉了,可是自己是真心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第一,平時太忙,難得休息,懶得動;第二,反正都是玩,在哪兒玩不一樣,幹嘛要出去花錢、還活受罪?

我以為我這種想法絕對不會改變,可是今年9月,當我看到了一則新聞,我的想法開始有了些許動搖: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今年9月,四川一位80後爸爸帶著兒子徒步進藏,二人從自貢乘車到達康定後,沿318國道徒步抵達拉薩。

途中曾出現高反症狀、中途掉隊、體力不支等危險情況,可兩人從未想過放棄。

爸爸擔心地問兒子:“很多人都無法走完,我們翻越了這麼多山已經算很了不起了,放棄也不丟人,你想不想放棄?”

兒子回答:“放棄?那之前的路不是白走了?”

爸爸繼續問:“這次徒步進藏這麼辛苦,你怪不怪我?”

兒子脫口而出回答:“不怪。”父子倆抱頭痛哭。

這位爸爸稱:之所以要參加這個活動,目的是陪伴兒子成長,培養他吃苦耐勞、勇敢、堅強的性格。

同時,也算是給兒子佈置的一個課外作業,由父親帶著他一同完成!

近年,親子活動、戶外活動的確很吸引眼球,很多家長都希望通過這樣邊玩邊學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能力,增進親子關係。

為了能更加了解這塊內容,我又翻閱了相關書籍和請教了一些教育人士,發現參加戶外活動固然是好,但確實也要考慮清楚以下兩個問題:

為什麼要帶孩子參加?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活動內容好不好玩?價格便不便宜?都會成為家長考慮是否選擇參加的原因。但同時,能否給孩子成長帶來幫助,從中有所收穫才是關鍵。通常,參加戶外體驗是為了收穫:

1、知識與見識

如今社會壓力大,很多父母都片面的重視孩子智力方面的教育,忽略了孩子能力方面的培養,殊不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多動動,不僅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還有利於拓展見識。用實際體驗的方法讓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往往比死讀書更有效!

2、品德與意志

在戶外體驗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挑戰。就像那位80後爸爸帶兒子徒步西藏,就出現了各種情況。

這些困難與挫折,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老師”,孩子通過活動,鍛鍊了吃苦耐勞、勇敢、堅強等品德,對他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將有莫大幫助。

3、社交與協作

馬雲說:20年之後,有些人會面臨失業。其中,單打獨鬥的人就屬於這一種。

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高材生因為同學關係處理不當,被勸退;某某留學生因為不合群,被同事排擠。一個不懂社會交際、團隊協作的人,成績再好,在將來也勢必受阻,未必有大出息。

讓孩子離開家,學習與外界的人、事、物接觸,從小學會如何待人、如何處事,與團隊共同努力去完成一個任務、克服一個困難,是孩子未來生存的必備技能。

長期以來,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活動內容越難,孩子成長越快,這樣的活動更有意義。

其實,該選擇什麼樣的戶外體驗與活動本身的難易程度並沒有直接關係,說白了,為了刻意追求難度,而去選擇參加的體驗活動並不一定能達到效果,說不定還會有反作用。

能否達到體驗效果,才是我們衡量活動是否該選擇的標準。

你準備好了嗎?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關於參加戶外體驗的擔心,例:活動是否安全?孩子會不會沒學到本領反而玩物喪志?並不是全無道理,為了確保達到體驗效果,避免意外發生,需提前做好以下幾個動作:

1、做好信息收集與調研

參加活動前,我們需要對活動信息有一個具體的瞭解,包括時間、地點、內容及特殊說明,不僅要考慮活動的投入,更要考慮它的專業,小心上當受騙。

2、測評一下孩子是否適合參加活動

測評的要素包括年齡、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及心理特徵,通過該環節,確定孩子是否可以參加,如有較大風險存在,建議放棄,不要讓戶外體驗成為了負擔。

3、做好計劃、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根據活動的難易程度,我們需要制定詳略得當的行動計劃,包括時間、路線圖、行程安排、配備工具等,不要到了活動開始的時候才發現很多事情做不了。

4、注意身心變化,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活動中注意觀察身心變化,如果出現明顯不適,因立即停止,調整、休息。不要強迫孩子做無謂的堅持,參加戶外體驗可不是為了拔苗助長。

5、結束後,給身體一個緩解的過程

活動結束後,難免會感到疲憊,切記不要讓身體立馬“停”下來,身體機能從快速運轉的狀態恢復到大體平靜,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做好了以上幾點,無論參加什麼類型的戶外體驗,都能應對自如了。

戶外體驗的種類非常多,內容豐富多彩,像我們上面提到的生存考驗、極限運動,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不是人人都適合參加。

為了給更多像我這樣開始想帶孩子出去玩,又有各種顧慮的家長提供更多戶外體驗的好選擇,我整理了“最受家長歡迎的6大體驗項目”,現列舉如下,希望可以幫到各位:

園林踏青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民史探究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生活體驗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生存考驗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能力拓展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特色旅遊

課後幫:一位爸爸的育兒心路歷程 , 點醒了無數家長 !

這週末,佳佳判若兩人,整個人開心極了,因為我主動報了一個叢林探險的項目,帶著他“一探究竟”!

回來的路上看他滔滔不絕地和我說著,森林的知識、自我保護的常識,我打心底十分高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會體驗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