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绑架了我,我爱上了你,谈让人爱恨交织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效应是指受害者在人性上屈服于施暴者,进而对施暴者产生同情、甚至爱慕等一系列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发现源于国外的一起抢劫案。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之后警方与歹徒进行了长时间僵持达到130个小时最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几个月后,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反而对他们产生了怜悯之心,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有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劫匪,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个事件引发了心理学家的思考,将之称为斯德哥尔摩效应。这种心理主要会产生在那些有同情心,感情丰富,会换位思考的人身上。因为他们会想:当初他完全可以要了我的命,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说明他人还不错,我应该感激他。那种一根筋的很少会产生斯德哥尔摩效应,他们是这么想的:老子(老娘)被你绑架,恨你还来不及,还替你考虑!

你绑架了我,我爱上了你,谈让人爱恨交织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产生斯德哥尔摩效应的以感情丰富,会换位思考的的女性居多。后来发生的一些绑架案也印证了这一点,比如1974年的帕翠卡•哈斯特绑架案,受害人帕翠卡被匪徒绑架2个月之后,居然端起枪和匪徒一起去抢银行,即使有机会也不逃跑(笔者猜测可能这两个月期间受害人可能被绑架者洗脑了)。再比如,1985年环美航空公司847次航班劫机案,有人质声称“绑匪不是坏人,他们让我吃,让我睡。他们给了我生命”。

中国也有一起典型的斯德哥尔效应案例。2011年9月,河南洛阳警方破获离奇的李浩性奴案,34岁当地男子李浩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瞒着妻子秘密在外购置一处地下室,耗时1年开挖地窖并将6名歌厅女子诱骗至此囚禁为性奴。李浩在将6名女子诱骗、囚禁之后,对这些女孩“调教有方”,女孩子们不仅毫无反抗之意,反而相互妒忌。常常以“晚上谁能陪大哥睡觉”而发生争执。时间一长,女孩子们都喜欢叫李浩为“大哥”、或者“老公”。其中一名女子与另一被囚女孩因争风吃醋发生打斗。李浩协助后者将前者打死之后,将尸体就地掩埋。

你绑架了我,我爱上了你,谈让人爱恨交织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斯德哥尔摩效应的患者,很多心理咨询中心也会遇到这样的受访者,她们长时间遭受老公家暴,但是却忍气吞声一直不肯离婚,理由无非就是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或者“想一想他有时候对我也挺好,我怕遇不到更好的人”。看到后面这句话了吗?其实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效应。我认识的一个人,老公有偏执和暴力倾向,大概是有人格障碍,动不动就对她拳打脚踢,但是她硬生生忍了十几年!虽然两人都分居了,但是就不离婚。我相信在长时间的暴力下,被害者已经产生了屈服、放弃反抗的心理,同时有时候会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因为她没有忘记他对她拳打脚踢之后给她吃的那颗甜枣。她的焦点在枣上,却漠视了当初的拳打脚踢。这种人很可怜,也很可恨。在外人看来,就是遭遇可怜,恨其不争。我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概就有其中的这种含义吧!

你绑架了我,我爱上了你,谈让人爱恨交织的“斯德哥尔摩效应”

这种心理的效应也有一种变种,心理过程大概和斯德哥尔摩效应差不多,但是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两个人在交往的过程中,男人对女人时好时坏,打一巴掌给颗糖吃,就这样反复几次,那些心软的女孩就欲罢不能,死心塌地跟着男的了。有些用心不良的人就用这招骗女孩子,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你的身边有这种潜在的斯德哥尔摩效应者或者相似的事,也不妨说说他们的境遇,也好提醒身边的人看清这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