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水到渠成共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的沙河梁式渡槽段。
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複雜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施工於2009年,通水於2014年。因結渡槽構設計工況複雜,被譽為目前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
“天河”通水至今未發現滲漏
南水北調輸水總乾渠與很多地方河道全為交叉形式,與地方水系完全隔離。無外水入渠,確保了丹江水一路向北的純淨。
因此,為了與沙河、大郎河等地方水系隔離,南水北調幹渠在魯山縣境內修建了沙河渡槽,全長9.05公里,懸空橫跨在沙河之上,可以說是一段“天河”。
據瞭解,梁式渡槽全長1666米,槽身採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U形槽結構形式,4槽平行佈置,單槽淨寬8米,淨高7.4米,4槽槽身相互獨立,每兩槽支承於一個下部支撐結構上,槽身共47跨,每跨相隔30米。
南水北調中線魯山管理處信息機電處工程師張鵬介紹,當時在修建懸空渡槽時,架橋機的高度達到了35米,相當於12層樓的高度。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滲漏,槽身設有橡膠止水帶,澆築過程保證了連續作業,即一次澆築成型,避免出現施工縫,所以到現在沒有出現滲水的情況。
據悉,截至2018年5月9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沿線四省市分水130億立方米,近5310萬人喝上長江水,現已成為北京、天津等多地的主力水源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工程效益好於預期。
平頂山是第一個用上丹江水的城市
2014年夏天,河南省中心部和南部地區嚴重乾旱,特別是平頂山白龜山水庫水量持續減少,嚴重威脅城市供水安全。為緩解旱情,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從丹江口水庫向白龜山水庫應急調水,歷時45天,累計調水5011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平頂山城區100多萬人的供水緊張問題。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首次調水,平頂山成為第一個受益的城市。
閱讀更多 河南商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