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進不了重點高中重點班,從概率上說幾乎就與名牌大學無緣了?

常爭

作為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高考是考學生,更是考老師,所以,當好學生和好老師在一起時,才能產生美好的結果!

題主說的這個問題,很普遍,重點高中的重點班,是好大學的“保險箱”。但是不是絕對的,這裡有兩個例外:

一、普通高中的重點班,同樣可以考出好大學!

以山東省為例,最好的高中應該算山東省實驗中學吧,這個學校可是全省招優秀學生,但是,好像近幾年沒有哪一年的高考狀元是出自省實驗吧。當然,題主的重點中學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問題,因為現在沒有這種劃分,只有省規範化學校的說法。

一個普通中學,當然也有“大神”級別的老師,如果能遇到幾個好學生,集全校之力去培養,考上名牌大學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現在多數普通學校的常規做法!

二、重點高中的普通班,也一樣能夠考出好大學!

高中階段分重點班的重點高中,一般都需要進行人員流動,否則。普通班勝過重點班的例子會很多。因為重點高中本身生源都不差,老師水平也相似,但是重點班數量不會太多。在重點班的學生承受的壓力遠比普通班大,所以,被普通班學生趕超也很正常。

三、普通高中普通班能考出好大學,是奇蹟!

相對來說,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屬於姥姥不親,舅舅不愛類型的學生,所以,考上名牌大學,只能說是奇蹟了。


贏在高三

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定幾率的,雖然很多人追求“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但是“鳳尾”確實也比“雞頭”強。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擠破頭甚至不惜塞錢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點高中甚至重點班的原因。

首先,重點高中的師資力量和教學環境都比普通高中的要好,而且重點高中整體師生素質也會比較好,而且重點高中整體管理嚴格,對於學生的行為規則也會有很大的要求。而在重點班裡,首先師資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而且班裡的學習氛圍也非常好,因為重點班裡的學生普遍都很優秀,也會形成一種競爭讓學生主動學習,而且重點班也很少會出現不學習甚至搗亂的學生。而在普通班或者普通高中,學習成績差或者不學習搗亂的人很多,有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被帶跑,學習氛圍也不強烈。代課老師也相對比較普通,在這種環境較差,又沒有學習氛圍的地方,很多人會慢慢的對學習產生厭倦,會有很大幾率被高考淘汰下來。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大話精神

1、重點中學和重點班聚集了最優生源。

中考是一個篩選性考試。最優的學生上最優的學校基本是這一定律。重點班又是對全學校同級學生的篩選。可以說重點中學和重點班聚集了當地或該校最優秀的學生,因此從根源上就有其他學校、其他班無可比擬的優勢。

2、重點中學、重點班學習氛圍濃厚。

在這一階段的好學生一般都是愛學習的。而重點班、重點學校將這些最優學生聚集在一起時,就創造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這種學習氛圍又反過來激勵著在其中的每一個學生,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3、師資力量,國家政策。

重點中學、重點班的老師也是當地或該校最優秀的教師,都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能力非常突出的。好老師配好學生,結果可想而知。而政府為了發展教育,對這些學校就會給更多的教育經費,而學校也會進一步提高待遇,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從而形成了一個好學生、好老師、好學校的優質系統。

當然,讀重點中學、重點班非常重要,但最終還是得看個人的努力程度,我們從來都不否定努力的力量,既然在這一階段輸了,就要更加努力,爭取在下一階段迎頭趕上。



優學優考策略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凡事無絕對。

為什麼說它有道理?就拿2017年重慶的高考來做個例子,一共有21萬人左右參加了這次高考。我曾諮詢了我們那地方填志願的一把好手——什麼樣的分數才能上985?(文科)那位老師給的回答是這樣的:“考上全市前500,學校專業都能擇優選取;一旦下了前五百,但在前八百,還想要好專業,就只有川大這幾所了。”

21萬人中9萬多是文科考生,這9萬多隻有前八百才能讀上985的好專業,只有幾千名學生能讀211,21萬中有3.39萬名學生讀一本,而這些學生基本出自重慶排名前十的中學——這就是學校間教學質量的差距。

好學校有好老師,好老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收到好老師教導的好學生越來越優秀,學校的升學率有了保障,政府為了發展教育,就會加大對這些學校的投資,有了錢的學校就有好設備、好待遇,也就會吸引更多的人才——

這就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好學校裡也會分三六九等,這同樣體現在教學質量上。重點班的老師一般都是老資格,也會有一些後起之秀,他們都是這個學校的中流砥柱。除了老師,學校還會針對重點班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可想而知,在這樣強大的師資條件與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哪怕在重點班墊底,也會比其他班的學生好一些。像我曾經呆的火箭班,兩個班87個人左右,幾乎包滿了年級前80。參加高考,無一人分數在一本線下。

凡事無絕對呢,看的就是在其他班相對稀鬆的學習環境中,有沒有腳踏實地的人存在。學習是自己的事,再怎麼好的外部條件也只是錦上添花。上面我也提到過,火箭班87人並未囊括年級前80,那些空缺就是被其他班上的同學拿下的。一個學校,再怎麼不濟,都會有好老師存在。做不了鳳尾就做雞頭嘛!相比於重點學校重點班,普通學校普通班的同學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他們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與犧牲才能為自己搏出一個前程。這樣拼命的同學甚至也能考上清北。

不論是在好學校還是差學校,好班還是差班,每個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世事夢浮生

我就以我自己為例說一說。本人農村孩子,初中考入重點高中,普通班級,重點班進不去。高一一個學期從入學時班裡第18升到第3名,高一下學期開始直到高考一直是班級第一。第一考場每一次35人,至少30人是重點班級學生。最少的一次,第一考場就我一個普通班級的考生。我的成績最好的一次是22,也就是說我的排名一直是22-33之間,這就是重點班和普通班級的差距。差距來源最大的還是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我的高中三年就是做題,和班裡同學沒有任何交流,高中畢業的畢業宴數了一下全班有13個人沒和他們說過話。大家也能知道我是怎樣的一個人了。感覺班裡的很多同學在高二高三就已經不想學習了,自暴自棄了。重點班感覺學習氛圍要好的多。學生學得快,老師講得多。就像當初物理,老師講完很多人聽不懂,所以一些難度較大的題,本來應該重點分析的,老師也就是講一講,學生聽不懂也就算了,想學的自習課自己去問老師。這個真不是老師不負責任,沒辦法啊。有時候班主任不在,全班除了少數幾個都在說話,老師一來教室就突然安靜,要不有的時候老師沒來,可是教室也是突然安靜。重點班裡不會這樣吧。同樣一個人,把他放到一群認真學習的學生中,他的成績再差能差到哪裡去。像我,基本就是個書呆子,除了做題就是睡覺,吃飯,這種模式下也考不到前20名。一群牛人在一起是相互促進的,就我這樣長期班級第一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到了大學才知道自己有多菜,這就是視野啊。


冰雨63701230

雖然老話說“事不能做絕,話不能說盡”,但提問者的話,我還是很贊同的。我也是一名學生家長,兒子上六年級,女兒上高二,我先結合她倆的事例談談。

由於常年打工在外,疏於對兒子管教,男孩又調皮,所以成績很不好。我們村小學兒子班裡共有20名學生,去年放暑假時,我把他們的期末考試成績與鄉中心小學的學生成績做了一下對比,大為震驚,我兒子班裡的第一名在中心小學都排十名後面了。幾經周折,託關係讓兒子進了鄉中心小學,一個班有60多名學生。效果很明顯,年底兒子就抱了個進步獎外帶一支筆回家了,他很高興,我更高興,這是他上學以來第一次獲獎。我覺得孟母三遷是有道理的,環境能影響人。我計劃初中時讓兒子去我們縣重點高中的附中去上學,因為這兒的教育資源要比我們鄉好很多。

託老天爺的福,雖然對女兒也疏於管教,但由於女孩大部分天生聽話,我女兒考上了我們縣的一所重點高中,現在高二了。這所學校分培優班和普通班,培優班配備的都是有經驗的教師,管理很嚴格,但時不時的會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與學生互動,談天說地,嘻嘻哈哈,氣氛很活躍,學生學習熱情很高。普通班的班主任把他們班裡的學生分為三等,前十名、十一到二十名、二十一名往後,前十名是重點關注對象,十一名到二十名被列入關注對象,往後的自生自滅。你可以想象一下,不被約束的青春期孩子有幾個有自我控制力的?

2017年,我們全市考上清華北大的一共有22人,其中市裡一所重點高中就佔了11人,其餘的11人被五縣四區的重點高中瓜分了,沒有一個來自非重點高中。

我沒有從其他方面分析,只是舉例說明,歡迎大家補充、指正、探討!


千辛萬苦的人生

是嗎?我昨天碰到我們小區的,幼兒園小學都是同班,就是初中不同學校,他家讀的是東莞吹得最有名的東莞東華私立學校,月考最高分才考了650分還補習,我家讀的是沒名堂的公立學校,這學期碰到變態老師,2個半鐘不準上廁所,造成熱氣太重,睡上不好睡覺,經常請假沒自修,月考最分690多,讀書是看人的


垣蕩做人

作為一個在高中讀重點班的學生,來說一下實際情況!

無論哪所高中,評價其等級或者好壞的最大標準就是升學率和名牌大學錄取率!然而無論什麼高中,學生進去之後一年,優生、差生就差不多顯現出來了,於是為了讓優等生都能升學,為了提高升學率,必須把好的學生儘可能的集中到某幾個重點班級,重點培養。畢竟每個學校優秀資源都是有限的,於是把有限的資源利用到比較有潛力的學生身上(優等生),才是資源最優化配置。

然而進不了重點班的學生,首先本身是成績一般,或者是學習方法不對,先不要說是學校主動放棄了他們,這些學生本身也放棄了自己!我之前的高中,老師一眼就知道哪個班是重點班,哪個班是普通班。因為重點班無論老師是否在教室,都是安安靜靜地做題或看書,然而普通班往往老遠就能聽見學生聊天喧譁的聲音。還有就是早晚開燈、關燈時間,重點班都是最早開燈、最晚關燈。

當然不排除有些學生爆發力強,在普通版也可能成績不錯,但是環境真的影響人的,當你周圍學生都認為反正努力也是受罪,也是考不上,所以乾脆玩耍時,不自覺的就會影響到你。所以他們離名牌學習會越來越遠……


高中就是大家都是你追我趕的緊張狀態,當你在普通班悠哉的時候,很快本身就優秀的同學就把你狠狠甩開,追上基本都不可能,因為沒有人停在原地啊……

重點班的學習氣氛,普通班學生感受不到的,愈是優秀的學生,愈是分秒必爭,所以重點班任何時候都不太需要老師看著,大家自發的只學習,誰會浪費時間開小差呢?如果可以,讓孩子進入重點班,這樣家長根本不需要操心孩子不學習,班級氣氛自然帶動孩子。所以說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越不需要家長監督。


鱷魚媽媽

這種說法非常有道理,我非常認可這種說法。中考考入什麼樣的高中基本決定了你三年後所上大學的層次。

一、名牌大學錄取人數非常有限,985大學錄取率很低。全國名牌大學數量有限,錄取率較低,就算是北京、上海、天津高校集中地錄取率在5%左右,而河南、安徽等地錄取低至百分之一點幾,可謂百裡挑一。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普通高中基本上是與名校無緣了。千萬別跟我說偶爾也會有一兩個幸運兒,那可能是千里挑一了,小概率事件。



二、非重點中學的學習環境差多了。非重點中學的學生中其實也有部分中考失誤的學生,智商和學習能力不比重點中學學生差。但是更多的是成績平平,資質一般的學生,所以老師也不可能把課程教得太難,節奏也會放慢,無形中讓你拉大了與重點中學學生差距。而且非重點中學有部分混的學生,上課紀律不好,宿舍熄燈後講話等,會拖你的後腿。同時你也沒有了競爭的對手,哪怕你每次進前幾名,放到重點中學去也只有墊底的份,但你卻不知道。上個一本也許就是你天花板了。



三、重點中學有更好的資源。不管是硬件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重點中學是普通中學無法比的。更何況重點中學會有更多的機會,比如參加全國學科競賽的機會,比如有保送名牌大學的機會,或者申請國外名校的機會等等。重點中學個個都有可能進名校的機會,所以學習的主動性要強得多,學習氛圍好,互相你爭我趕的。比如長沙高中的四大名校,差不多把湖南的北大、清華的招生名額瓜分完。下圖為湖南師大附中2017年高考上線情況。



良心老師

凡事無絕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老師是客觀存在,但是主觀上沒有學習的熱情,沒有領會“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含義,放到哪都考不上大學,更不要說名牌大學了。

雖然《教育法》有明確的條文規定,禁止學校設重點班,但是有些地方從初中開始就設立所謂的重點班,用來提高學校整體的升學率和知名度。高中就更不用提了,什麼“勵志班”、“宏志班”、“0班”……學校的升學率是上去了,在本市或者本地區排名也靠前了,知名度也提高了,在家長和學生中的口碑也完美了,但是從我個人看來,是不贊同這種做法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雖然名字不盡相同,但是為了躲避檢查而設立美化了名稱的重點班,其本意或者本質是相同的。只要設立重點班,學校的老師以及優質的教學資源勢必向重點班傾斜,都是祖國的花朵,人為的給少數學生吃“小灶”,合理嗎?!這有違教育公平公正的選擇,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初衷只能停留在學校的圍牆上了。

進不了重點班就上不了名牌大學了嗎,非也!可怕的不是上不了重點班,而是因沒有進重點班放棄了努力學習的頹廢!有句詩說的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要相信自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解題技巧,懷著一顆平常心,堅持不懈,爭做非重點班的那朵奇葩,一樣可以考出好成績,金榜題名讀名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