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进不了重点高中重点班,从概率上说几乎就与名牌大学无缘了?

常争

作为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高考是考学生,更是考老师,所以,当好学生和好老师在一起时,才能产生美好的结果!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很普遍,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是好大学的“保险箱”。但是不是绝对的,这里有两个例外:

一、普通高中的重点班,同样可以考出好大学!

以山东省为例,最好的高中应该算山东省实验中学吧,这个学校可是全省招优秀学生,但是,好像近几年没有哪一年的高考状元是出自省实验吧。当然,题主的重点中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问题,因为现在没有这种划分,只有省规范化学校的说法。

一个普通中学,当然也有“大神”级别的老师,如果能遇到几个好学生,集全校之力去培养,考上名牌大学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现在多数普通学校的常规做法!

二、重点高中的普通班,也一样能够考出好大学!

高中阶段分重点班的重点高中,一般都需要进行人员流动,否则。普通班胜过重点班的例子会很多。因为重点高中本身生源都不差,老师水平也相似,但是重点班数量不会太多。在重点班的学生承受的压力远比普通班大,所以,被普通班学生赶超也很正常。

三、普通高中普通班能考出好大学,是奇迹!

相对来说,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属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类型的学生,所以,考上名牌大学,只能说是奇迹了。


赢在高三

这句话其实是有一定几率的,虽然很多人追求“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但是“凤尾”确实也比“鸡头”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挤破头甚至不惜塞钱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点高中甚至重点班的原因。

首先,重点高中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都比普通高中的要好,而且重点高中整体师生素质也会比较好,而且重点高中整体管理严格,对于学生的行为规则也会有很大的要求。而在重点班里,首先师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且班里的学习氛围也非常好,因为重点班里的学生普遍都很优秀,也会形成一种竞争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重点班也很少会出现不学习甚至捣乱的学生。而在普通班或者普通高中,学习成绩差或者不学习捣乱的人很多,有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被带跑,学习氛围也不强烈。代课老师也相对比较普通,在这种环境较差,又没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很多人会慢慢的对学习产生厌倦,会有很大几率被高考淘汰下来。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大话精神

1、重点中学和重点班聚集了最优生源。

中考是一个筛选性考试。最优的学生上最优的学校基本是这一定律。重点班又是对全学校同级学生的筛选。可以说重点中学和重点班聚集了当地或该校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从根源上就有其他学校、其他班无可比拟的优势。

2、重点中学、重点班学习氛围浓厚。

在这一阶段的好学生一般都是爱学习的。而重点班、重点学校将这些最优学生聚集在一起时,就创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又反过来激励着在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3、师资力量,国家政策。

重点中学、重点班的老师也是当地或该校最优秀的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非常突出的。好老师配好学生,结果可想而知。而政府为了发展教育,对这些学校就会给更多的教育经费,而学校也会进一步提高待遇,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形成了一个好学生、好老师、好学校的优质系统。

当然,读重点中学、重点班非常重要,但最终还是得看个人的努力程度,我们从来都不否定努力的力量,既然在这一阶段输了,就要更加努力,争取在下一阶段迎头赶上。



优学优考策略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凡事无绝对。

为什么说它有道理?就拿2017年重庆的高考来做个例子,一共有21万人左右参加了这次高考。我曾咨询了我们那地方填志愿的一把好手——什么样的分数才能上985?(文科)那位老师给的回答是这样的:“考上全市前500,学校专业都能择优选取;一旦下了前五百,但在前八百,还想要好专业,就只有川大这几所了。”

21万人中9万多是文科考生,这9万多只有前八百才能读上985的好专业,只有几千名学生能读211,21万中有3.39万名学生读一本,而这些学生基本出自重庆排名前十的中学——这就是学校间教学质量的差距。

好学校有好老师,好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收到好老师教导的好学生越来越优秀,学校的升学率有了保障,政府为了发展教育,就会加大对这些学校的投资,有了钱的学校就有好设备、好待遇,也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这就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好学校里也会分三六九等,这同样体现在教学质量上。重点班的老师一般都是老资格,也会有一些后起之秀,他们都是这个学校的中流砥柱。除了老师,学校还会针对重点班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可想而知,在这样强大的师资条件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哪怕在重点班垫底,也会比其他班的学生好一些。像我曾经呆的火箭班,两个班87个人左右,几乎包满了年级前80。参加高考,无一人分数在一本线下。

凡事无绝对呢,看的就是在其他班相对稀松的学习环境中,有没有脚踏实地的人存在。学习是自己的事,再怎么好的外部条件也只是锦上添花。上面我也提到过,火箭班87人并未囊括年级前80,那些空缺就是被其他班上的同学拿下的。一个学校,再怎么不济,都会有好老师存在。做不了凤尾就做鸡头嘛!相比于重点学校重点班,普通学校普通班的同学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他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与牺牲才能为自己搏出一个前程。这样拼命的同学甚至也能考上清北。

不论是在好学校还是差学校,好班还是差班,每个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世事梦浮生

我就以我自己为例说一说。本人农村孩子,初中考入重点高中,普通班级,重点班进不去。高一一个学期从入学时班里第18升到第3名,高一下学期开始直到高考一直是班级第一。第一考场每一次35人,至少30人是重点班级学生。最少的一次,第一考场就我一个普通班级的考生。我的成绩最好的一次是22,也就是说我的排名一直是22-33之间,这就是重点班和普通班级的差距。差距来源最大的还是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我的高中三年就是做题,和班里同学没有任何交流,高中毕业的毕业宴数了一下全班有13个人没和他们说过话。大家也能知道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了。感觉班里的很多同学在高二高三就已经不想学习了,自暴自弃了。重点班感觉学习氛围要好的多。学生学得快,老师讲得多。就像当初物理,老师讲完很多人听不懂,所以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本来应该重点分析的,老师也就是讲一讲,学生听不懂也就算了,想学的自习课自己去问老师。这个真不是老师不负责任,没办法啊。有时候班主任不在,全班除了少数几个都在说话,老师一来教室就突然安静,要不有的时候老师没来,可是教室也是突然安静。重点班里不会这样吧。同样一个人,把他放到一群认真学习的学生中,他的成绩再差能差到哪里去。像我,基本就是个书呆子,除了做题就是睡觉,吃饭,这种模式下也考不到前20名。一群牛人在一起是相互促进的,就我这样长期班级第一的,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到了大学才知道自己有多菜,这就是视野啊。


冰雨63701230

虽然老话说“事不能做绝,话不能说尽”,但提问者的话,我还是很赞同的。我也是一名学生家长,儿子上六年级,女儿上高二,我先结合她俩的事例谈谈。

由于常年打工在外,疏于对儿子管教,男孩又调皮,所以成绩很不好。我们村小学儿子班里共有20名学生,去年放暑假时,我把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与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成绩做了一下对比,大为震惊,我儿子班里的第一名在中心小学都排十名后面了。几经周折,托关系让儿子进了乡中心小学,一个班有60多名学生。效果很明显,年底儿子就抱了个进步奖外带一支笔回家了,他很高兴,我更高兴,这是他上学以来第一次获奖。我觉得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环境能影响人。我计划初中时让儿子去我们县重点高中的附中去上学,因为这儿的教育资源要比我们乡好很多。

托老天爷的福,虽然对女儿也疏于管教,但由于女孩大部分天生听话,我女儿考上了我们县的一所重点高中,现在高二了。这所学校分培优班和普通班,培优班配备的都是有经验的教师,管理很严格,但时不时的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互动,谈天说地,嘻嘻哈哈,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普通班的班主任把他们班里的学生分为三等,前十名、十一到二十名、二十一名往后,前十名是重点关注对象,十一名到二十名被列入关注对象,往后的自生自灭。你可以想象一下,不被约束的青春期孩子有几个有自我控制力的?

2017年,我们全市考上清华北大的一共有22人,其中市里一所重点高中就占了11人,其余的11人被五县四区的重点高中瓜分了,没有一个来自非重点高中。

我没有从其他方面分析,只是举例说明,欢迎大家补充、指正、探讨!


千辛万苦的人生

是吗?我昨天碰到我们小区的,幼儿园小学都是同班,就是初中不同学校,他家读的是东莞吹得最有名的东莞东华私立学校,月考最高分才考了650分还补习,我家读的是没名堂的公立学校,这学期碰到变态老师,2个半钟不准上厕所,造成热气太重,睡上不好睡觉,经常请假没自修,月考最分690多,读书是看人的


垣荡做人

作为一个在高中读重点班的学生,来说一下实际情况!

无论哪所高中,评价其等级或者好坏的最大标准就是升学率和名牌大学录取率!然而无论什么高中,学生进去之后一年,优生、差生就差不多显现出来了,于是为了让优等生都能升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必须把好的学生尽可能的集中到某几个重点班级,重点培养。毕竟每个学校优秀资源都是有限的,于是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比较有潜力的学生身上(优等生),才是资源最优化配置。

然而进不了重点班的学生,首先本身是成绩一般,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对,先不要说是学校主动放弃了他们,这些学生本身也放弃了自己!我之前的高中,老师一眼就知道哪个班是重点班,哪个班是普通班。因为重点班无论老师是否在教室,都是安安静静地做题或看书,然而普通班往往老远就能听见学生聊天喧哗的声音。还有就是早晚开灯、关灯时间,重点班都是最早开灯、最晚关灯。

当然不排除有些学生爆发力强,在普通版也可能成绩不错,但是环境真的影响人的,当你周围学生都认为反正努力也是受罪,也是考不上,所以干脆玩耍时,不自觉的就会影响到你。所以他们离名牌学习会越来越远……


高中就是大家都是你追我赶的紧张状态,当你在普通班悠哉的时候,很快本身就优秀的同学就把你狠狠甩开,追上基本都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停在原地啊……

重点班的学习气氛,普通班学生感受不到的,愈是优秀的学生,愈是分秒必争,所以重点班任何时候都不太需要老师看着,大家自发的只学习,谁会浪费时间开小差呢?如果可以,让孩子进入重点班,这样家长根本不需要操心孩子不学习,班级气氛自然带动孩子。所以说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不需要家长监督。


鳄鱼妈妈

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我非常认可这种说法。中考考入什么样的高中基本决定了你三年后所上大学的层次。

一、名牌大学录取人数非常有限,985大学录取率很低。全国名牌大学数量有限,录取率较低,就算是北京、上海、天津高校集中地录取率在5%左右,而河南、安徽等地录取低至百分之一点几,可谓百里挑一。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普通高中基本上是与名校无缘了。千万别跟我说偶尔也会有一两个幸运儿,那可能是千里挑一了,小概率事件。



二、非重点中学的学习环境差多了。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中其实也有部分中考失误的学生,智商和学习能力不比重点中学学生差。但是更多的是成绩平平,资质一般的学生,所以老师也不可能把课程教得太难,节奏也会放慢,无形中让你拉大了与重点中学学生差距。而且非重点中学有部分混的学生,上课纪律不好,宿舍熄灯后讲话等,会拖你的后腿。同时你也没有了竞争的对手,哪怕你每次进前几名,放到重点中学去也只有垫底的份,但你却不知道。上个一本也许就是你天花板了。



三、重点中学有更好的资源。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重点中学是普通中学无法比的。更何况重点中学会有更多的机会,比如参加全国学科竞赛的机会,比如有保送名牌大学的机会,或者申请国外名校的机会等等。重点中学个个都有可能进名校的机会,所以学习的主动性要强得多,学习氛围好,互相你争我赶的。比如长沙高中的四大名校,差不多把湖南的北大、清华的招生名额瓜分完。下图为湖南师大附中2017年高考上线情况。



良心老师

凡事无绝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老师是客观存在,但是主观上没有学习的热情,没有领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含义,放到哪都考不上大学,更不要说名牌大学了。

虽然《教育法》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禁止学校设重点班,但是有些地方从初中开始就设立所谓的重点班,用来提高学校整体的升学率和知名度。高中就更不用提了,什么“励志班”、“宏志班”、“0班”……学校的升学率是上去了,在本市或者本地区排名也靠前了,知名度也提高了,在家长和学生中的口碑也完美了,但是从我个人看来,是不赞同这种做法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名字不尽相同,但是为了躲避检查而设立美化了名称的重点班,其本意或者本质是相同的。只要设立重点班,学校的老师以及优质的教学资源势必向重点班倾斜,都是祖国的花朵,人为的给少数学生吃“小灶”,合理吗?!这有违教育公平公正的选择,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初衷只能停留在学校的围墙上了。

进不了重点班就上不了名牌大学了吗,非也!可怕的不是上不了重点班,而是因没有进重点班放弃了努力学习的颓废!有句诗说的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相信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怀着一颗平常心,坚持不懈,争做非重点班的那朵奇葩,一样可以考出好成绩,金榜题名读名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