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均衡發展讓孩子共享教育陽光

在贛州市興國縣,幾年前,這裡許多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教學環境破爛,尤其偏遠鄉村教學點,教學設施更為落後。如今,不論城鎮鄉村,學校內教學樓、運動場、食堂等硬件設施一一俱全,一所所學校建設得足以與大城市學校相媲美。

近年來,興國縣始終把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整合優化教育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幾年來的努力終於換來了一張令人欣慰的靚麗答卷,今年2月,興國縣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讓“科教興國”戰略在興國真正落地為科教“興國”。

加大投入 夯實城鄉教育基礎

初夏的午後,瀰漫著一股悶熱的氣息,走進贛州市興國縣園嶺村園嶺小學,校園內卻是歡聲笑語,孩子們在操場玩耍,背後是嶄新的教學樓,牆體的校訓、名人名言格外醒目;走進教室,整齊的桌椅替代了老舊的桌凳,講臺旁邊赫然擺放著一臺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功能室內各類器材擺放井然有序……

可是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這裡的教學場地還是租用的民房,音體美課程更是紙上談兵,用“翻天覆地、煥然一新”來形容這所鄉村小學的變化絲毫不為過。

兴国:均衡发展让孩子共享教育阳光

圖為興國縣隆坪鄉高園小學學生正在操場玩耍。張聲 攝

近年來,興國縣加大對校建項目的投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硬”均衡,不斷縮小城鄉差異。自2011年以來,興國縣累計投入14.93億元,實施新改擴建校建項目1090個,新改擴建校舍面積70.97萬平方米,新增校園面積1463畝;投入1.44億元,實施電教儀器裝備工程,新增計算機5636臺,圖書230.2萬冊,實驗儀器48萬臺(件),音體美衛儀器19萬臺(件)。同時,標準功能室、心理諮詢室、通用教學設備等設施完善,全縣各學校迎來了美麗的蛻變。

在抓好校建的同時,興國還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該縣以“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為目標,各校積極開展“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國學文化”教育特色,開闢“興國山歌唱響核心價值觀”等文化活動,形成了百花齊放、百舸競發的新格局。

關愛幫扶 保障特殊群體入學

興國現有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34388人,佔全縣兒童總數的27.2%。為切實保障留守兒童教育,興國縣構建了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家庭、社會各方廣泛積極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網絡體系。興國累計投入資金2.24億元用於新建學生宿舍、食堂,全面解決留守學生的食宿問題。

同時,該縣開展農村留守孩“相守計劃”公益項目,建立全縣留守孩檔案,併成立留守孩心裡諮詢室、“留守孩之家”、“留守孩親情視頻”室,留守兒童和家長交流溝通平臺,確保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該縣還加大對特殊兒童學校投資力度,滿足殘疾兒童入學需要,在全市率先實施“紅軍後代貧困學子關愛工程”,每年投入400萬讓800多名紅軍後代及孤兒貧困生免學習、生活費。

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上學難”問題,興國縣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除免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外,還對在籍在校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補貼,小學每人1500元/年,初中每人1750元/年。該縣還建立了貧困、殘疾、農村留守孩、隨遷子女等特殊群體救助與就讀機制,健全濟困助學體系,開闢“綠色通道”,全方位統籌安排,實現入學“零障礙”。

源頭活水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水平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幾年,興國縣通過配強教師隊伍,加強隊伍管理,強化在職培訓及保障教師待遇,一大批優秀教師走進鄉村、紮根基層。他們默默奉獻,讓偏遠山區孩子享受到了和城裡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2017年,興國縣在全省創造性地鼓勵和引導具有音、體、美、科學、計算機等專長的在職中小學教師,深入農村邊遠地區學校開展“走教”服務,提高教師隊伍素養。目前,該縣共有11個鄉鎮的320多名教師參加“走教”活動,194所邊遠山區學校的5800名學生受益。

此外,興國還率先在全市啟動實施“教師素質工程”,積極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活動,並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隊伍定期交流,名師、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和選派年輕教師到縣城頂崗學習制度。近三年,培訓教師3.9萬餘人次,培訓覆蓋率達100%;參加支教走教、輪崗交流、跟班學習等教師達3000人,教師的道德素養、專業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在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方面,興國縣多渠道完善教師補充機制,自2011年以來,全縣共招聘3097名新教師,全面改善了農村教師隊伍的學歷、學科、年齡等結構,尤其補充了體、音、美等短缺學科教師,給農村教師隊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時籌措資金6900萬元,建設教師宿舍面積達48800平方米保障教師安居愛崗。

興國縣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以實現教育公平為取向,高標準建設校園,優化教師隊伍,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一顆幸福的種子,享受優質教育的潤澤,沐浴均衡發展的陽光,茁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