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何不直接杀了慈禧,自己亲政?

小离Olina

光绪不是不想杀慈禧,而是根本没有能力杀害慈禧。

先说光绪想不想杀慈禧,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光绪不可能不厌恶慈禧的垂帘听政,毕竟,他才是一国之君,而不是慈禧,没有人愿意做一个没有实权被人架空的傀儡皇帝。另外,慈禧本身的政治理念也与光绪出入较大,光绪希望实行激进的改革,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洗刷清朝的屈辱。但是慈禧是一个典型的保守派,他想的,只是如何保住清朝和满洲贵族的江山,而实行君主立宪,明显是不利于满洲贵族统治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慈禧和光绪的冲突很大。

无论是从政治权力还是推行改革的角度,光绪都必须除掉慈禧。这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光绪大力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并疏远李鸿章张之洞荣禄等支持慈禧的保守派。在最后阶段,他更是派梁启超去争取袁世凯,试图借新军的力量消灭保守派,这明显已经动了杀心了。

光绪当时的想法,就算不一定杀害慈禧,至少也会将其软禁,剥夺其权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只可惜,光绪虽然有夺回权力,推行改革的雄心,却没有成功执行的能力。

光绪的行动处处都显得过于理想化,而且操之过急,就拿夺回权力来说,光绪急切的开除了慈禧的一众老臣,并不加掩饰的大批任用自己的亲信,这过早引起了慈禧的警觉,而且,光绪推行改革急于求成,以至于将保守派全部放到了对立面,加大了自己的反对力量。另外,光绪仰仗的人多是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书呆子,没有一个是能影响局势的实权人物。光绪当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缓步推行改革,尽量不引起大的警觉,另外,要多拉拢袁世凯这样手握兵权的重臣,有了军队这样的实力,光绪才有可能真正夺回权力。实际上,慈禧之所以能让戊戌变法破产,很大程度就在于其获得了袁世凯的支持,夺得了枪杆子,可以说,谁先掌握了枪杆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只可惜光绪实在是初出茅庐,经验尚浅,最终在慈禧这种玩弄权力的老油条面前败下阵来,从而让清朝彻底失去了自救的机会。


埃尔文的理想乡

1.光绪完全没有必要杀掉慈禧,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本来没有机会当皇帝的,是慈禧将天下给了他,让他能够当皇帝。慈禧也让光绪亲政,也让光绪变法,更重要的是慈禧已经掌握大清朝的权力几十年了,从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历经三朝,天下那里不是慈禧的人。各地的封疆大吏那个不是为慈禧马首是瞻,光绪根本没有能力杀慈禧。

更为重要的,法理上说不通呀,慈禧本身没有犯过大错,对大清,她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搞起洋务运动,也给汉人官僚以权力,远比清朝皇家贵族有眼光,有谋略。另外,慈禧还将光绪抚养长大,还给光绪皇位。

最为重要的一点,光绪远远比慈禧年轻,当时的大清朝形式远远好于太平天国时期,光绪只需要好好当皇帝,不做出过分的事情,慈禧百年之后,自己肯定能够完全掌握权力的

2.如前文所说,光绪完全没必要杀慈禧,为什么最后两个人还是闹掰了。原因很简单,慈禧和光绪不但是两个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各自的利益集团,也就是所谓的后党和帝党。慈禧的后党把持朝政几十年,慈禧百年以后,慈禧肯定不会担心自己的,因为她是皇帝的养母,皇帝的亲姑姑,对皇帝有恩,皇帝拿她是没什么办法的。但是慈禧下面的后党则不会有好结果,光绪完全掌握权力,肯定不会用慈禧的旧人,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绪若是掌握权力,光绪底下的人肯定会将慈禧那一派的人铲除干净的,历史上皆是如此,无可厚非。

3.所以说最希望慈禧和光绪斗起来的,其实是他们手底下的人。慈禧的宫廷势力,荣禄这些权臣,各地的封疆大吏,那个不是靠着慈禧庇护着;光绪底下的帝党,康有为这些人,还有皇帝身边的人,那个不希望皇帝早点掌握权力,自己能够替代慈禧的人。其实,按照道理来说,慈禧手底下的人更急,因为慈禧年纪大了,熬到死,其实权力自然就光绪了,到时候这些人都没什么好下场的。光绪其实也不急,急的是康有为这些人,他们对朝廷其实没什么功能,能够入朝为官,完全是皇帝赏识。这些人毫无根基,也毫无贡献,朝廷的大臣必然不服,

所以他们肯定要弄出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

4.如前面所讲,慈禧和光绪并不是维新和保守的冲突,而是帝党和后党的权力之争。特别是维新派,虽然他们心系国家,但是做的事情真的是不太可能成功的。

比如他们改革的内容:

取消旗人特权裁撤冗员,

澄清吏治裁汰绿营

废八股,兴西学

基本上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八旗贵族,天下官僚,汉人军头,传统士子,而且还没有受益者。你做一件事情把大多数人得罪了,肯定会遇到所有人阻挠。但是你做的这些事情,却没有人收益,也就是说没多少人支持你,关键皇帝权力本来就是别人给的,这肯定是成不了。

比如康有为,荣禄问他变法不是应该慢慢来么?

康圣人大袖一甩,“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要知道,康有为只是一个书生,也没中过科举,对朝廷有什么功劳,完全是凭借皇帝宠幸,一时猖狂。

维新派还筹备着聘请伊滕博文来当顾问,甚至还有上奏让光绪帝跟英美日本四国组成联邦,让伊藤博文做首相的。

要知道变法的那帮人,完全什么政治经验,很多想法只是美好的想法。有人会说,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商鞅变法虽然得罪人,但是能给底下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呀,而且还是马上都能给的那种。比如奖励耕战,种地种得好,打仗有功劳,能授予爵位,这一年之内能让大部分人收益,当然有人支持呀。

5.最为关键的是康有为这些人最后采取极端措施,光绪帝意外背锅。光

绪还没来得及想到要不要干掉母后,政变就发生了

八月初二,袁世凯来京谢恩,康有为遂开始计划干掉慈禧的细节。他计划让袁世凯围颐和园,然后由毕永年带一百人“奉诏往执西后”

当然,最后肯定是失败了。

所以说,杀慈禧这事情,其实和光绪帝没啥关系,都是康有为、谭嗣同这帮人“皇帝不急太监急”。

但是只要光绪还没有彻底失去理智,一定不敢这么做的。因为就当时满清统治集团来说,慈禧是绝对掌握局面的人,尤其集团中的高级人员都是慈禧的人。这种情况下,一旦慈禧死去,局面很可能迅速混乱且光绪帝没有任何可能掌控的机会


历史是什么

于情于理,光绪都没有杀慈禧的必要和理由。

于情,在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对光绪可谓是尽心尽力,用慈禧自己事后回忆看——

皇帝入承大统,本我亲侄。从娘家算,又是我亲妹妹之子,我岂有不爱怜之理!皇帝抱入宫时,才四岁,气体不充实,脐间常流湿不干,我每日亲与涂拭,昼间常卧我寝榻上,看着天气寒暖,亲自为他加减衣衿,节其饮食。皇帝自在醇王府时即胆怯,怕听到大声特别是雷声,每有打雷下雨,我都把他搂在怀里,寸步不离。皇帝三五岁后,我每日亲书方纸,教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瞿鸿禨《圣德记略》)

而且慈禧对光绪的教育也吸取了自己亲儿子同治皇帝的教训,是非常重视的,光绪5岁的时候就让光绪开蒙,给他请了翁同龢这样的大儒做老师,并且她自己“(皇帝)每日所作诗、论及对子,均缮写清本,随功簿一并呈览”

在光绪才满10岁的时候,就开始让光绪跟在自己身旁学习处理政治事务,而且有时还让10岁的光绪代为批示大臣奏折,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证明,慈禧从本心上说确实是想把光绪培养成一个好皇帝的。

公正来说,慈禧对光绪的培养比明光宗对明熹宗、明世宗对明穆宗那是强多了,而论亲情,在生活上慈禧对待光绪皇帝的关怀,能让明穆宗朱载垕嫉妒的两眼发红(他由于自己老爹迷信,几乎没怎么见过自己父亲)

这样的亲情,光绪皇帝如果为了要“亲政”就要杀慈禧,那只能说光绪是天生的“雄才大略”,可惜光绪不是。

这是于情。

于理,慈禧早就归政给了光绪,具体建议大家看社科院近代所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勇先生的《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始末》,在论文里,马老师用无可辩驳的史料论证了慈禧还政于光绪确实出于真心。

甚至马勇老师还引用当时人的笔记,认为当时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当时慈禧继续训政,说不定甲午之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

慈禧太后希望完全归政的决心是坚定不可动摇的,其诚意也是不必怀疑的。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究竟是利是弊,却很难说。清末笔记《异辞录》就说,假如慈禧太后当时接受了屠仁守的建议,继续训政,那么后来的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肯定都会不一样,慈禧太后也可以避免第三次垂帘听政的尴尬,可免大阿哥入嗣之举,可免义和团之乱、八国联军入都,乃至《辛丑条约》的战争赔款。

总而言之,于情于理,光绪都没有杀慈禧的理由,而且他也确实亲政,一直到康有为坑死他的“围院之谋”暴露以后。


兰台

小时候看电视,见珍妃被投井,光绪被囚。也是怒骂袁世凯国贼,又哀光绪帝太过仁慈,为何不以皇尊先下手为强杀掉慈禧?现在回顾,顿觉当年太过幼稚,皇权政争,岂是小儿过家家?图一时意气?

姑且不说光绪帝下不下的了手,关键是慈禧掌权十多年,人事、军权、国政一手抓,虽然还了政,没个十年八年的人事变换,跟没有还政没区别。要知道,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刘彻,当年窦太后不过一瞎老太,他也不得不委屈求全,不敢稍加拂逆,何况稚嫩、柔弱如光绪?而且慈禧的实力也不是窦太后比的了的。

其二,就是天天给光绪出谋划策的那帮子酸秀才,虽然个个都懂法术势、帝王术,但毕竟没有政治经验,而且任事激进,缺乏宏大格局,其政治纲领根本得不到朝廷重臣的认可和支持,妄想靠着几个学究、一点名义上的皇权就翻天覆地,实在可以算是笑谈。

其三,袁世凯如果不搞复辟,在近代史上也还是有一席之地的,说实话,这个人还是老成谋国的。当时情景,一是几乎毫无胜算,二是照康有为他们那帮人的搞法,于国无益,即便革新派赢得胜利,也不过是换了几个阴谋家掌权而已。而且由于政治分歧过大,必然大起干戈,动摇国本。于国于民,百害而无一利。诸君看看康有为后来的轶事,可知其人品,如此小人当国,那才是中华的不幸。

最后,就人情论,光绪也确实不能有此念头,毕竟本是慈禧亲侄子,四岁开始蒙慈禧视如己出般养育教化,十八岁亲政,慈禧也没有事事干预,实在是康有为一党越搞越过份,让满朝重臣不服,眼看大局要乱,慈禧才开始作重大调整的,而且斯时尚未考虑囚禁光绪,只是调整方向,但光绪听信康有为之言,要先拿慈禧,身为长辈,岂能不心寒?

此文,不是要为慈禧正名,中国近代百年血泪史,自乾隆晚年便种下了苦果,其余几乎就拜慈禧老妖婆所赐。但就这个问题就事论事,光绪帝原本也是无能之辈,若真是雄主,自会不动声色,亲自掌舵,调整人事,收拾人心,待水到渠成,杀不杀慈禧又有何区别?


谢金澎

事实上,光绪并非没有亲政过。自光绪十五年到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整整亲政十年。

这十年间,不可否认,慈禧的心腹大臣们仍然占据要职。但是,很多大事的决策权是属于光绪的。慈禧及其心腹们,并未掣肘。

如果光绪有能力,完全可以一边使用着慈禧重用的旧臣,一边慢慢提拔自己的人马。同时抓住某些大的时机,为自己立威。

历朝历代,权力更迭,不都是这样的吗?

慈禧能够一步步站上权力巅峰,也不是无故得来的。按她自己的说法,灭长毛(太平天国),平捻子,为大清国操碎了心。

正是通过这些大事,她在朝廷上立了威,这才能够让李鸿章等人中龙凤甘心受其驱使。

光绪应该也想过立威的事情,比如甲午战争,就是光绪皇帝力主的。

如果当时这场战争打赢了,我敢打赌,光绪绝对能够顺利从慈禧手中接过权柄。可惜,他输了。

光绪亲政期间,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戊戌变法”。其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依然是失败。

光绪的病根,是能力不足,尤其是不能识人。甲午战争时,他听信翁同龢;戊戌变法时,他听信康有为。事实证明,这二位都非能臣,甚至可以说,这二位都是谋私不谋公的小人。

这样的一个皇帝,即便杀了慈禧,独掌大权,又能如何呢?何况,他根本杀不了慈禧。

一来,清朝是儒家立国,忠、孝为儒家最重要的两大信条。如果光绪胆敢弑母,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如何向身为儒家信徒的大臣们交代?

二来,慈禧是个老谋深算之人,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安全,而且掌握兵权的又是她的心腹。光绪就算真的想杀她,也没那么容易。

所以,光绪要想接过慈禧的权柄,不在于杀不杀慈禧,而在于他自己是否有能力掌握这个权柄。

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这个能力。


趣谈秘史

首先,驳斥光绪没有亲政这个观点,光绪皇帝1871年生,1875年被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立为皇帝,1881年前由两宫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之后慈安过世由慈禧一个人垂帘听政,1889年光绪18岁亲政。

可能会有人说,光绪没有实权,不是每件事都有权做主。不要说光绪刚成年,也不要说慈禧是个秉政已久的老政客,就说我们普通家庭,你父母说句话,你作为个儿子也得掂量掂量怎么处理吧。

再说,光绪亲政后干的两件大事,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首先,这两件事都是由光绪做主发动主导的,这说明光绪还是有实权的,但过程都出乎意料,最后都在慈禧干预下结尾。

总结,慈禧依然是大清帝国的董事长,光绪被定位为CEO,有执政权,执行既定方针,没有人事权。光绪亲政是事实,想干事赢得姨妈信任最终完全放权给他,但事与愿违,他干事急匆匆,毛糙,没能很好平衡各派利益,缺乏耐心周旋、博弈,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光绪与慈禧形同母子,他是皇帝,有执政权,有年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他杀母夺权,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干出来的。

慈禧为何没有废光绪帝,

1、慈禧是有废光绪的打算,他的亲儿子同治帝已早死,光绪是她妹妹的儿子,关系最亲,为何要废掉他呢。

这就要说到戊戌变法维新、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其实都没有后来清政府立宪运动干得多走得远,慈禧也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革维新,因为甲午大败之后,不变没法向天下交差。但是为什么触怒到慈禧呢。维新派都是基层官僚甚至有的还是没入仕的编外人员,光绪跟这些维新派几乎都很难见面,恭亲王在世的时候直接以维新派们级别不够,拒绝皇帝与他们见面,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也仅仅与光绪帝见过一面。

所以康有为他们就鼓动皇帝开懋勤殿(1898年9月14日)甩开军机处建自己的秘书班子,这直接触动旧官僚集团利益,把状告到了慈禧那。开懋勤殿这件事,被慈禧明确否决了,并要求黜退康有为。在太后压力下,光绪9月17日下诏要康有为去上海办报。

百日维新6月开始,到9月因为人事的事情,慈禧与光绪确有矛盾,但还不至于你死我活。但维新派认定皇帝下明诏给康有为,是在暗示慈禧已对皇帝动手,因为维新期间新旧两派交锋你来我往,在民间就在传言慈禧要废光绪另立新帝。维新派觉得士为知己者死,就开始策划废掉慈禧营救皇帝。

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要求他帮助救皇上。但就在当天,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说维新派勾结东洋人伊藤博文祸乱朝政,要求慈禧训政,抓康有为。对皇帝启用东洋人做客卿,慈禧是不满的,准备回皇宫与光绪亲自交流。

9月19日,慈禧从颐和园回到皇宫,亲自训诫了光绪,认为维新派莠言乱政,要求抓康有为这些人。并在第二天9月20号垂帘,参与了光绪与伊藤博文的见面,然后当天就回了颐和园。如果没有其它事情发生,慈禧对维新的干涉就到此为止了,光绪随后怎么操作,就看着办了。

9月19日,慈禧回皇宫,维新派就知道了,也很害怕,康有为当晚20号凌晨就从北京出逃到天津观望政局。9月20日,康有为弟弟康光仁被抓,就把维新派围颐和园废太后的计划招拱了。

9月20号,慈禧参与了伊藤博文见面后,当晚就回颐和园了。她刚回颐和园,荣禄就跑来报告说维新派招供光绪和维新派围园废后的事,她惊了,万万没想到儿子会干这种事。刚回颐和园的她,当晚21号凌晨立即又赶回皇宫,大发雷霆,当晚就杖毙4个光绪近侍太监,扔出宫外暴尸,明诏不得收殓。其它十个太监带枷永世不得取下。

9月21日,慈禧训政,明诏抓捕维新派,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废其它变法措施。

其实,光绪参与废后是莫须有的,主要是维新派在谋划,几乎也难成功。但它确实坏了光绪与慈禧的母子情,从那刻起,慈禧是有废光绪的心思。

2、中外干预,慈禧也无法废掉光绪帝。

1900年慈禧决意立她弟弟女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作为皇储,可是立储当天,外国使节都不给面子,没参加。这也是慈禧纵容义和团运动和发动第0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吧,庚子之乱可称的上是世界大战,参战国达到9个之多。

第0次世界大战,南方的封疆大吏也很不给面子,来了个东南互保运动,没有参与。

关于废光绪帝,国内很多大臣也不同意,其中两江总督刘坤一奏折里有句话流传很广: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

围园废后很难,废帝立储也不容易。

戊戌政变之后的慈禧,用处理家事的办法来处理国事,不仅把皇家、满洲带进了坟墓,也把中华民族带进了深渊。


茶亭浪子

俗话说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光绪皇帝作为大清一代正统皇帝,本应该手握生杀予夺大权,集国家各项权力于一身,但是为何表现的唯唯诺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行使过什么像样的权力,就连自己娶得老婆也无法做主,有人说光绪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亲爸爸慈禧太后太专权了,并且朝中也有许多的大臣对慈禧恨之入骨,那么如果光绪皇帝派人暗杀慈禧然后自己亲政有没有这种可能呢?

首先持有这种说法根本就行不通,不是说暗杀慈禧究竟有多难,而是暗杀掉慈禧后光绪皇帝也活不了,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光绪皇帝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并不是自己唯一的血统,同治皇帝死后无子,慈禧为了继续专权因此将自己的外甥以及同治的表兄弟光绪立为了皇帝,自从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的后人了,因此光绪皇帝无疑是慈禧太后最为亲切的人,光绪自从进宫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理政都是慈禧太后亲自辅导,而光绪对慈禧也是敬畏有加,凭他们之间的感情来说,光绪绝对没有暗杀慈禧这一二心。

其次是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就连普通百姓被这礼教枷锁禁锢的无法动弹,何况是光绪皇帝这样的一国之君,光绪见到慈禧也是从来不敢摆皇帝的架子,而是三跪九叩,所有宫里的礼节统统到位。如果光绪皇帝胆敢暗杀了慈禧,那么光绪无疑是封建礼教最大的迫害者,依托封建礼教生存的大清朝自然人心不古,惶惶不安。到时候大臣也会群起而攻之,那么中国又回到了五代十国那样荒唐不堪的年代。

然后是光绪皇帝的胆识,我承认光绪皇帝是一个梦想励精图治将大清朝恢复到鼎盛时期的皇帝,但是光绪皇帝有见识但不一定有胆识,从光绪皇帝对慈禧日常的恭敬就可以看出光绪皇帝胆识很小的,当年维新变法的时候从康有为建议杀掉慈禧,而光绪大为反对,只是说将慈禧监禁起来就可以,最后还是找袁世凯办理此事。

最后一点慈禧太后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位关键人物,她懂得的国家机制运行以及日常理政,可谓是中流砥柱式人物,在外国人的心目中光绪并没有慈禧重要,并且光绪皇帝是一个理想型的皇帝,许多东西只会想而不会实际操作,甚至是上了康有为的坑爹贼船都不知,如果光绪皇帝杀掉慈禧,清政府无疑是陷入到瘫痪的状态,到时候可不是年纪轻轻的光绪皇帝能够摆平的了。


卟铃卟铃

先不说光绪杀不了慈禧,就算是自己亲政,以他的性格能不能拯救了大清朝?

其实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他们之间的个人矛盾,也是两个所代表集团之间的矛盾,更是清朝走向强大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和签订辱国丧权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从此,中国陷入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这个教训应该是惨痛的,也是屈辱的。

可是尽管如此,还是没有让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认识到清政府的落后性。

而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找强国之路必须大刀阔斧的变法。

而这些变法却触动了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是他们所不允许的。

如果他们认识到了这是在保卫国土,救国救民的话,或是说能认识到不变法丧失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利益,还是全国的利益的话,也许他们会同意变法的。

也只能用也许了,必定历史不可能倒流,给我们留下的是惨痛的教训。

189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公开摊牌:“ 太后要是还不给我处事的权利,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而慈禧太后一直认为,没有她这一皇太后,光绪如何能做得上皇帝?因此当她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怒异常地说:“他不愿坐此位,我早不愿他坐之。”

慈禧太后迟迟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利,也是那些紧跟身后的权臣所希望的,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

尽管如此,慈禧太后还是不敢立即与光绪帝公开撕破脸面,直接从皇位上将光绪帝拉下来。

这是因为,光绪帝自继位以来,虽性格怯懦,政绩平平,但并无明显的失政失德行为,慈禧太后不得不对朝廷内外的舆论有所顾忌。

同时,她也料定光绪帝处于无权无勇的地位,尚不至于对她构成实际的权力威胁。

故而对光绪帝依靠并不掌握清廷实权的学士言官,以及康、梁维新派等进行的变法活动,暂时采取了姑息容忍的态度。

她曾对其亲信说:“由他(光绪)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

光绪帝接近并利用维新派,力图变法维新的政治举措,引起了亲后势力的不满与惶恐,与慈禧太后发生政见、权力冲突已经很难避免。

几乎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曾试图废掉光绪帝,另立某亲王之孙为帝。

因其为皇族之人,“皆知西后之凶残,畏居帝位之苦累,不欲贪虚名以受实害”,因而“佯狂不愿就”,更兼之以“恭亲王亦力争废立,西后颇惮之,其谋遂止”。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权利还是在慈禧手中,光绪凭借什么能力能杀了慈禧?唯一能比的就是年龄,我不杀你,静等你老去吧。

可是在帝、后党争日趋激烈的时候,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租借军港,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愈加严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发生政见分歧与公开的权力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慈禧太后之所以发动戊戌政变,主要是对光绪帝骤裁京师闲散衙门,“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引起朝野上下的不安与不满。

光绪帝罢斥了礼部六堂官后,慈禧太后及其亲信更真切地感受到变法给其既得利益带来的危害,“方憎帝操切”。

后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密谋兵围颐和园,囚禁慈禧太后的消息泄露后,慈禧太后以生命、利害攸关,故此才发动了戊戌政变。

时任顺天府尹的陈夔龙也说:“光绪戊戌政变,言人人殊,实则孝钦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一闻警告,即刻由淀园还京。”

不是慈禧不支持光绪变法,而是康有为等一批爱国人士意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态。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光绪杀慈禧是不可能的。

从道义上光绪是慈禧扶持起来的,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还能杀了给后人留下把柄?从实力上来讲,光绪的实力远远赶不上慈禧几十年的经营。

而列强的侵入也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有书共读

光绪杀慈禧、自己亲政,只是一些人的梦想而已,发生的概率基本没有。

慈禧是光绪的“母亲”,儿子岂会杀母亲?

纵观华夏历史5000年,杀父亲的皇帝有,但杀母亲的一个也没有。有人说了,慈禧可不是光绪的妈。是的,确实不是亲妈,但慈禧有两重角色,一是光绪的后妈,二是光绪的亲姨妈。

光绪的亲妈,慈安太后死得早,在光绪十岁左右就死了。光绪之后是慈禧照顾着长大的,慈禧其实就是光绪的养母,如果杀了慈禧,那就是大逆不道。既然这个事,前无古人来做,那么光绪也很难去做。慈禧安排大儒翁同酥当帝师,那么关于“孝”不会少讲。

光绪对慈禧有依赖思维

马戏团的大象被烧死了,事后大家发现,栓大象的链子很细,大象完全可以挣脱,为什么大象不使劲挣脱呢?

原因在于,马戏团的大象都是从小开始训练,对于小象栓的链子很粗,小象试了很多次,都挣不脱,于是小象的思维里,认为链子是挣不脱的。

等小象变成了大象,身体变大了,思维却没有变,认为链子是挣不脱的,哪怕是细链子。于是最后被烧死了,其实原因在于思维。

光绪对慈禧很依赖,哪怕后面要做事,大事都是首先征得慈禧的同意,然后再去做。

所以,光绪的悲哀在于,慈禧寿命太长,身体太好,而且不放大权,所以依赖一直存在,没有独自成长的空间。至于杀慈禧,又怎么可能呢?杀了慈禧,依赖就没有了。人的本性里,都是喜欢依赖的。

光绪的实力不够

1、个人实力。光绪独挡一面的能力,非常一般。即比不上汉朝的少年汉武天子,也比不上祖师爷少年康熙。而面临的掌权者慈禧,却比汉朝窦太后、本朝孝庄太后的权势更大,相比之下,靠光绪的魄力和实力,显然是做不了处理慈禧这事的。

2、人事权。光绪只对三品以下的官员有直接任命权,超过三品的都得慈禧来决定,总理衙门的大臣都是慈禧提拔的。谁提拔的听谁的。主要人事权都在慈禧这里,光绪能玩的空间太小。

3、军权。直隶总督荣禄(相当于如今北京军区司令),和慈禧关系那叫一个好,传说是慈禧的老相好,光绪怎么下手?张之洞、岑椿萱等实力派领袖,也都是慈禧提拔的,与慈禧共事多年,光绪又如何能控制?

4、财权。大的财政控制权在慈禧这里,特别是洋务运动都是慈禧看着搞起来的,国家的很多税收来自于工矿企业,这是一大笔收入,控制人却是慈禧。光绪没多少财权,还怎么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光绪都无法杀了慈禧、自己亲政。

除非慈禧自己退出权力圈,但慈禧又怎么会呢?


蓝风破晓

你好,光绪其实与慈禧的关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他作为慈禧的侄子兼外甥本来没有多少机会当皇帝的,是慈禧让他做的,其实从当皇帝到亲征,到制定维新变法政策都是受慈禧支持的,也一直比较顺利



,可以说光绪是很感激慈禧的,也比较孝顺,慈禧对光绪也是投入了真感情的,自己儿子死了,把他当亲儿子养,光绪也一直管慈禧叫亲爸爸,这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称呼而是发自内心的。娘俩的关系从什么时候破裂的,维新变法(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兴

新学。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当变法损害了慈禧的利益时(慈禧担心权利被光绪夺去。)慈禧就开始干涉了,光绪遂下圣旨给维新人士希望他们可以帮助自己调和与慈禧的关系。而康有为擅自做主,矫了光绪的旨意,让谭嗣同找袁世凯要杀荣禄围颐和园,囚禁慈禧,万不得已就杀掉慈禧,这事惹恼了慈禧。慈禧遂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而光绪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由此也开始记恨慈禧,19

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要带走光绪(怕联军把光绪扶持也起来夺了自己的权利)而珍妃(光绪最宠爱的妃子)不让光绪走,要光绪留下,而慈禧想着这女人居然


敢干涉,敢对自己说不,又想带着她麻烦,可能还会生出什么事端来,于是让太监把珍妃给扔到井里了。可怜的珍妃就这样死了,光绪遂痛苦不已,由此非常痛恨慈禧,可是他已经被囚禁也没有能力杀慈禧了。可怜的光绪。慈禧快要死的时
候派人去试探光绪看他对自己有没感激之情还恨不恨自己,光绪得知慈禧快要死了,脸上露出喜悦之情,被派出去的下遂告诉慈禧,慈禧非常生气又伤心,于是乎就派人把光绪给毒死了(用砒霜毒死的。)光绪毫无疑问是个十分可怜的傀儡皇帝,也是个令人十分同情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