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私募殼值100萬!代持新手法出現,市場亂象不斷

私募“保殼”市場依舊火爆,方式也花樣百出。一些機構私募殼哄抬價格,叫價到幾百萬,還出現了代持等規避監管要求的新手法。

股權類私募保殼需求旺

花樣百出一條龍服務

上海某私募諮詢服務公司人員表示,幫私募“保殼”有兩種方法:如果私募有自有資金,他們可以幫忙做產品設計、投向安排、填寫備案資料、找券商託管等,新三板、上市公司定增等項目都可以找到;如果私募沒有資金,他們可以先借給私募幾百萬發產品,但要約定好備案以後幾個月產品清盤。

“我們的費用是根據保殼的難度、公司盡調的情況等來確定的。重點不是為了保殼,而是輔助私募成長。如果短期資金緊張,可以先幫私募發行首期產品,未來會督促私募儘快發行自己的產品。”該諮詢服務人士稱。

上海某券商託管人士說,現在一般是自己“保殼”,比如發個幾百萬的產品,然後自己購買。為了保證資金安全,證券類的就買貨幣基金,股權類的就買銀行理財等,不會實際投出去。

為了打擊“保殼”,監管對私募產品投向嚴格審查,一些中介機構和私募一起也是開始在項目上做“文章”。在“保殼”項目來源上,定增、併購、新三板等都可以找到。

前述上海諮詢公司人員稱,近期收到客戶反饋,監管要求募集賬戶提交資料,進一步證明資金投向,還有資金的實繳能力等也要審核。“我們可以提供投資標的書,作為確切的投資去向,所有的鏈條都符合邏輯,完全滿足要求。”

北京某私募律師表示,現在股權類“保殼”花樣很多,比如找一些“明股實債”的項目,還有併購、新三板、產業基金等,找到這類項目對於券商來說並不難,等到產品備案完成,再等一段時間就聲稱投資失敗、投向調整,暫停或者解散產品,這些做法很常見。”

北京某大型券商機構業務部人士透露,定增、併購基金都是股權項目,券商可以幫忙找一些企業做定增、走通道,然後私募自己找LP資金。而純股權的項目比較難找,託管也不好做。“因為之前出過事,券商對純股權託管都很謹慎,需要提供私募的投資經驗、人員、股東背景等信息。”上述業務部人士說。

匯付信息華東業務總監劉德多表示,有些管理人迫於時間壓力,會做一些虛假項目,比如股權類會去投一個空殼公司,幾個月後清退,這些項目有的是虛假的,有的達不到投資標準,就是為了保殼去投,這是跟監管精神相違背的。

私募殼叫賣上百萬

代持等新手段出現


私募備案和管理趨嚴,“保殼”、“殼買賣”不絕

隨著監管對“空殼”私募的嚴格清理和私募備案要求的趨嚴,謀求“保殼”的私募增多,殼買賣仍然十分熱鬧。

私募備案要求趨嚴

近期,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公開表示:將與工商部門之間建立工商註冊與登記備案協調機制,敦促已完成工商註冊但未完成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儘快履行登記備案手續,對長期未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予以清理。

上海錦天城(廣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秦政判斷,這意味著很多殼公司會被清理,如果要設立私募基金,需要新設立一家資產管理類公司,而市場上並沒有現成的殼公司。秦政表示,一家公司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需要至少3個月時間,多數還會延長1-2個月,也就是說有大半年是在準備階段,但公司人員的工資、社保和公積金都需要支付,這樣燒錢讓私募更積極“保殼”。

“保殼”難做實質審查

對私募來說,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後,還要發行首隻私募基金產品,這也是私募基金“保殼”興起的一個主要驅動力,而目前看相關部門對“保殼”的風氣難進行實質性的審查。

按照中國基金業協會2016年2月發佈的《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私募基金公司登記成功以後6個月內必須發行備案第一隻產品,否則將被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在6個月內成功發出首隻產品,在私募行業被稱為“保殼”,為幫助私募達到目的,券商以及中介機構的相關業務也應運而生。在業內人士看來,“保殼”顯然和監管倡導的投資精神相悖。但是,對於“保殼”產品不管採取何種方式,託管機構和備案機構都很難作出有效的審查。

匯付信息華東業務總監劉德多表示,託管部門只能審核資金是否按時到了基金合同約定的賬戶,但無法評估投資的項目是否真實,提交的項目材料是否準確。基金業協會的審核則主要集中在政策監管層面,但也很難對投資的方向做出實質審查,這就給了“保殼”可乘之機。

劉德多認為,“保殼”導致一些虛假的投資,儘管不會對金融市場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但畢竟是一種不良行業風氣。同時,為“保殼”而進行的虛假投資也會帶來統計數據的失真,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更重要的是,6個月內發產品的規定,初衷應該是杜絕那些為了買賣殼而拿牌照的現象,現在‘保殼’還在盛行,達不到杜絕買賣殼的目的。”劉德多說。

股權私募殼價值水漲船高

私募殼價格水漲船高。北京某私募中介透露,股權私募的殼價格已經漲到100萬以上。“現在備案特別難,協會要求提供資產證明,實繳資金必須大於25%。股價等新的規定出來,股權的殼可能要漲到150萬。”

上海某私募人士表示,現在申請股權類私募比較難,買殼也不容易,股權不能一次變更,需要持續好多次,非常麻煩。

上述北京中介人士表示,目前新的私募殼全部不能轉讓,只能轉讓老一點的私募殼。“現在有轉讓或者收購私募殼嫌疑的,都得註銷。老殼安全一些。但是太老的殼還需要做盡調,很可能公司還有陳年爛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