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汗該怎麼調理?

南上北122

出汗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天氣炎熱手腳出汗屬於生理現象,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由植物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控制。當環境溫度或身體溫度超過人體自身的體溫設定點後,為防止體溫進一 步升高,交感神經興奮,支配汗腺分泌,汗液蒸發帶走熱量,從而降低體溫。汗腺分泌與運動強度有著密切關係,出汗多少有個體差異。 病理性多汗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盜汗,另一種是自汗。

原發性多汗指無明顯原因引起的汗腺分泌亢進狀態,是 一種汗腺過度分泌的自主神經功能性紊亂。繼 發性多汗是因為,人體罹患了一些神經內分泌及其他系統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 低血糖、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等)而引起的多汗症狀。此外,按出汗部位分,多汗症又可分 為全身性多汗和局部多汗。全身性多汗多為繼發性多汗,而局部多汗則多為原發性多汗。

平時手心容易出汗,腳底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多由脾胃溼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這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如果伴有口乾、牙齦腫痛,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如果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

有的人呢是頭面部出汗多。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頭頂出汗,宜滋腎清肺,可用麥冬等泡水喝,適當吃 一點百合粳米粥,可以潤肺止汗。每當吃飯時, 就頭汗淋漓,身體發熱,這種要以瀉胃火為主,並注意不要吃得太過油膩,多吃新鮮蔬菜,清淡飲食。


中華醫學科普

我有個同事,老愛出汗。別人剛感到熱,他的衣服就能讓汗給溼透了。

從中醫角度分析,他流汗的原因可能有2種,一種是氣虛自汗,一種是陰虛盜汗。

一、氣虛自汗

氣虛自汗的人,熱風一吹就流汗,冷風一吹就打噴嚏,容易感冒。

中醫裡的“氣”有固攝作用的功能,司毛孔開合。並保護人體不受外來邪氣侵襲,簡稱“衛氣”。

形象理解,就如同許多衛兵,把守人體的城門(毛孔)。

當衛氣虛時,相當於把守城門(毛孔)衛兵少了,其後果,城門就很容易被攻破(毛孔很容易打開合)。

當人體感覺熱的時候,汗液就想通過城門,跑到外面去。別人的城門還在關閉,我的那個同事已經汗流浹背。

當人體感覺冷的時候,寒涼之氣想通過城門進入人體。別人的城門關閉的死死的,我的那個同事,城門已被攻破,很容易著涼。

調理辦法:

食補;平時多吃大棗、山藥、茯苓等,可補充元氣。

藥療:玉屏風散/玉屏風顆粒

主要成分為:防風、黃芪、白朮。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反覆感冒、鼻炎的人,可選用玉屏風顆粒。

二、陰虛盜汗

中醫裡的“陰”多指陰液,可通俗理解為人體的營養物質。經常熬夜、夜裡休息不好的人,很容易盜汗。睡覺醒來,發現身上全是汗。

調理辦法:

1、生活規律,注意休息。

2、服用滋陰斂汗的中成藥:當歸六黃湯(感興趣的可以網上自己查一下。)

此外,知柏地黃丸、麥味地黃丸也可以。

3、這類人群身體還伴隨肝腎陰虛的症狀,購買前一定要對症下藥。



Time執業藥師

“容易出汗怎麼調理?”的最客觀的回答是“因人而異……”。

有氣虛者易汗,治宜益氣固表,如黃芪,白朮……

有陰虛內熱者,治宜滋陰降火,如生地,白芍,天冬;

有胃熱盛者汗多,則清胃瀉火,如石膏,知母……

有太陽中風汗出,治宜祛風解肌,如桂枝,白芍,甘草;

......

總之辯證求因,審因論治。寒者溫之,熱者請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