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文丨玖肆

纵观上半年的文化类综艺,从《国家宝藏》到《信·中国》,从《传承中国》到《经典咏流传》,从《朗读者》到《同一堂课》,依然延续着去年文化综艺的热潮,继续如火如荼地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当代化、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推动着文化类综艺的3.0时代的到来。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但殊不知,就在头部文化综艺获得一众好口碑、收视时,还有一系列小体量文化类综艺已然湮灭在众多综艺节目当中。如今,文化类综艺与其他类型综艺一样,依然逃脱不了“综N代”、同质化的窠臼,当一档《朗读者》走红之后,如《阅读·阅美》《风雨日记》等读评类节目接踵而来,但对于观众而言,同类节目过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达不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最终不利于节目的长远发展。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文化综艺的成功离不开利好政策的扶持,也得益于众多明星大咖的倾力推广,但值得思考的是,文化传承只能靠综艺节目这一载体单肩来扛吗?

明星的号召力推广传统文化,并非万金油

近期,北京卫视的《传承中国》以京剧这一元素切入,在节目中京剧名家真教、明星真学、真演,让观众感受京剧学习之路,在演出中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国粹京剧之美,从节目品类上脱颖而出,让观众瞬间眼前一亮,豆瓣评分8.8分,但收视上仍然敌不过同晚播出的《极限挑战4》《新相亲时代》等节目。

曹云金在《传承中国》节目中曾说:“七天对于艺人学习京剧来说太短了,但是能够传播京剧文化。”的确如此,毕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明星利用七天的时间来学习京剧更像是完成短期小作业一样,更多的是通过明星们的学习体验,借用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传播京剧文化。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当然,也有不全靠明星助阵的,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龙的传人》这一类竞技性质较强的节目,口碑较好,关注度较高,观众代入感强,参与度高,比较少的依赖于明星。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同时,这些明星在成为班主前的签约条约中,也包含了传播京剧文化这一条约,在传播推广上能够尽可能地起到作用。但

节目是否依靠明星影响力取决于内容题材的需求和节目体量的大小,毕竟明星加盟文化综艺也并非是促进收视的万金油。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剧综动音联动,探寻传承戏剧文化的N+1种方式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爆发与相关政策有关,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2017年7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文化类节目”。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在爆发初期,文化类节目在内容上仅限于字词、成语、诗歌等文学类领域,内容开掘上较为单一,而如今已然开始对更宽的文化类型范畴进行深耕。以《传承中国》推广京剧为例,节目将联合百名戏曲名家传承、京剧乐器艺术家、致力传承京剧文化的明星大咖,在你教我学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地道出京剧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传承、传播传统文化并不单单是靠制作相关综艺节目来完成,可以将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动联合起来,共同传播传统文化。以京剧为例,不单单有《传承中国》这档节目的推广,在影视剧、动画片、音乐等内容领域也融入了这一元素加以传播,诸如在去年火爆荧屏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陆毅饰演的侯亮平化身刁德一,胡静饰演的高小琴化身阿庆嫂,来了一出京剧名篇《沙家浜》中的唱段《智斗》,虽然播出时用的是配音略尴尬,但还是因当时剧集的热度让不少观众对京剧圈了粉。而早年间的影视方面还有《霸王别姬》《梅兰芳》《青衣》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在讲述人物故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京剧文化进行推广。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在音乐方面,陈升的《北京一夜》《卖水》《牡丹亭外》,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王力宏的《盖世英雄》《花田错》,杭天琪的《唱脸谱》,周杰伦的《霍元甲》,陶喆的《苏三说》,屠洪纲的《霸王别姬》等大众熟悉的音乐作品,或多或少都融入京剧的元素在其中,传唱度极高。

虽然说,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喜好,京剧是老一辈人的一种娱乐方式,年轻人所喜爱的少之又少。但通过综艺、影视剧、动画片等形式对不同年龄段的成员都是一种有目标性的知识性的普及,让京剧这一国粹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的传递下去。

同理于其他传统文化,也能以单一的小众文化为切口,除了综艺节目的加持,也能在影视音等领域进行再创造。从笔者观剧经验来看,早年间的影视剧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较多,比如单以传统刺绣和纺织工艺为基底进行剧情构造的电视剧,稍作盘点,就有《凤穿牡丹》《美人如画》《天涯织女》《明德绣庄》《绣娘兰馨》等家喻户晓的剧集,近来与刺绣有关的剧集只有一部现代都市剧《因为遇见你》,将刺绣与现代时尚结合,贯穿于主人公的成长故事。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近年此类作品的减少或许与市场行情有关,是在盈利的压力之下结合受众喜好进行正常取舍的商业行为。见好不叫座是这类作品的普遍困境,传承匠人唢呐精神的《百鸟朝凤》就是高口碑低票房的典型代表。《百鸟朝凤》上映期间,电影制片人方励在网络直播中下跪磕头,恳请影院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网友对制片人的下跪行为褒贬不一。面对这一现象,有网友评论称:“华语电影市场,才刚刚能做到,给艺术追求的以口碑,给商业追求的以票房。”

传统文化仅靠综艺加持疲态尽显,综影剧音等全面整合才能长效传承

尽管现实情境于此,但文化传承始终不能仅仅单靠综艺节目这一载体单扛,还需整合影视动音等多方资源全民加持,以传承传统的优质文化为内核,进行艺术创造,让传统文化以多样的姿态出现在观众视野里,从而才能够多方辐射、联动发展,让传统文化有着生生不息地生命力,得以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