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年前的“二里头”和5300年前的“良渚”,谁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华夏先秦史

二里头文化是夏朝晚期黄河流域中游的一种文化,处在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期商文化的主序列之中。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一处文化,中原文化广泛吸收了良渚文化,其时期为5300年前到4000年前。和仰韶文化的重叠时间较多,两者的交流也比较多。

这里不作更多的考古论证,而是提供一种周期学时间上和经济重心转移上的全新方法的论证。

二里头文化归属在夏文化之中,夏文化存续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1600年。二里头文化主要为夏文化后期。

良渚文化主要存续于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我们以黄金分割率率的平方0.382为公比逐次可以对应出相同地位的时间和地点。

夏文化的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1600年,

对应公元674年到公元853年的西欧

又对应公元1722年到公元1790年的中国江南。

良渚文化的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对应公元204年到公元701年的中东和地中海东岸。

又对应公元1542年到公元1732年中国北方内陆。

在西方世界的中世纪时代中东和地中海东岸,显然是西欧的文化科技来源地。但是,西欧继承了这个来源地的哪一种文化呢?是阿拉伯文化,还是波斯文化,还是希腊文化,还是拜占庭文化,甚至是古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呢?

显然,首先继承了拜占庭的罗马型文化,后又复兴了希腊文化,其中广泛的吸收了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的科技部分。而古埃及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文化互异性太大,科技又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这说明初始的文明中兴的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主要集中在后起之秀上。


世界发展等比周期律

二里头遗址在河南洛阳偃师,属于一个大型聚落遗址,他的年代被定格为3750年至3500年之间。洛阳网友们引以为傲的口号是“中华5000年文明看洛阳”,这句话对吗?错了朋友们,我们是中华5000年文明,不是只有3700年。

我们盼望已久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了“实锤”,专家们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最能代表中华5000年文明的是: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三大四五千年前的超级古城。

既然提问中提到了“浙江良渚古城”,我们今天就特别的来详细介绍一下。

大约在5300至4500年间,在长江流域有一场“数万人大会战”,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建了一座面积高达300万平方米的超级城市“良渚古城”。正是因为修建的时间非常短,所以专家们分析他肯定受到了周围大量部落的支持,所以他当时是一座王者之都。

如果说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开创了中国人用玉的传统,那么良渚人就把玉石文化做到了极致。玉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标志性的文化,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玉器种类,甚至影响了以后北方地区的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的玉器样式。大量的礼仪性的玉器和象征权力的玉器在这里被发现,说明这里曾经是权力的中心。

这里发现了数吨重的碳化稻谷,我们都知道小麦是来自于西亚的,而大米是中国传统的当地的物种。在它的周围发现年代最早的人工种植稻谷竟然出现在1万年前,震惊了史学界。


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被一座圆形的城墙所包围,仅仅城墙地基的厚度就达到了35米之多,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围绕它的还有宽达30米的护城河,防卫系统非常完善。在它的外围又发现了一个史前浩瀚的水利工程,几座巨型大坝,又一次震惊的人们的视野。人们很难想象,这是在石器时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浩瀚的工程。

我们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以及“木地板拼插技术”,竟然出现在了5000年的良渚,他直接影响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传统建筑。


她是一座巨大的史前城市,它是一座象征权力的王者之都一一浙江良渚古城!


大唐神都

社科院:“约在5800年前,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西辽河流域便出现了文明的迹象。在5300年之后,中国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可谓是“群星璀璨”; 距今3800年前,中原地区形成了多元于一体的二里头文化,可谓是“众星捧月”; 二里头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社科院对于这些遗址的评价

群星璀璨:良渚,陶寺,石卯等等……

众星捧月:二里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