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被执行死刑前的前几分钟都在想什么?

qzuser198359794

有个系统内部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聊天,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些他的见闻,我分享给大家。


他从事这个行业20多年了,算是老人,什么大风大浪基本都见过。他见过有的人在被宣判的时候就吓得屎尿都流出来的,也见过面对死亡一句话没有的,异常淡定的。总之千奇百怪什么样子的都有,但是关于犯人被执行死刑前想些什么,这一点除了自己愿意跟民警说之外,其他的都埋在心里了,或许他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些人想什么。但这里有几个例子可以分享:

有个女死刑犯,不说她犯罪的原因了。她知道自己死的时候,还比较淡定。但是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开始哭,简直就是要把一辈子的泪水都哭出来,特别伤心,但是没办法,犯法了就要承担责任。不管是否后悔了。最后都是由他人架着走的。可见人真的害怕起来,手脚是不听使唤的。


因此在临行刑之前的几天,犯人就有可能有突然发疯一般的行为。倒不是真的疯了,而是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这是他最后几天了,他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做出蠢事。后悔愧对自己的父母妻儿,开始自残,开始自我反省。这时候若是有机会,他一定能痛改前非,但是不可能了。有些事做了,就回不去了。所以当他悔过之后又不能有所改变,人的精神就崩溃了。但是这些又不得不接受,这就出现了人精神问题或者呆傻的问题了。


所以,千万别因一时的冲动做出可怕的事情,那样就不可挽回了。


老王侦查记

犯人被执行死刑前在想什么?这个问题不好深究。

看下面视频,腿都吓软了,你说他在想什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36, "file_sign": "60460b798a5206f1eba8549bf8d140b3\

这就是皇冠

预备!

枪己经对准了后脑勺稍稍往下的位置,小红旗已经举起。这时候,他(她)大小便已经失禁,极度的恐惧与无助己经失去了意识。也许尽可能放大眼球,也可能闭紧已经睁不开的眼皮,本能的把脖子缩进腔子里。然后,可能听不到那一声不敢听的轰鸣,一头栽倒在青青的草地上或难看的趴在雪地里,然后,被套上白口袋,扔在了冰凉的“车里”。

第二天,草还是那么青,雪还是那么白。那个曾经沸沸扬扬一块地儿,还依旧冬去春来。

这短短的要命的、几分、几秒还能想什么呢……过去、将来、悔恨、惭悔、曾经的我、过去的她、思念……欺盼是一颗臭子儿……或是明天就醒来的一场梦?

没了,什么都没了,什么都不想了,因为就要死了……别疼……别疼……这辈子……到头了……

现在,好像执行死刑方式变了。

但最终还是走向死亡,过程可能不痛苦了,但应该还是不会想起什么,因为恐惧占据了整个身体,包括已经破碎的心和一个高度充血的头。

不过,被执行的头几天夜里,“死人”会想很多。特别是见到明早最后一个太阳的夜里,会想、会说,会突发奇想,更会幻想奇迹在第二天出现:那就是“活了”“不会死了”。

更有人,也可能是百分之百。幻想看守所被砸漏,突然战争打到监舍,或突然地陷天塌,或突然政府大赦天下……

曾经的一个犯人就这么想的,想了一夜。一会儿哭,一会笑,一会闭目不语,一会儿“精神抖擞”,一会儿“呆若木鸡”。弄得负责“守监”的老犯一惊一乍,或跟着“得意”,或跟着流泪……

第二天“早饭”过后,随着嘈杂和镣铐远去的声音,一切都恢复了平静,至于他头天夜里想了什么?说了什么?给这世界留下了什么?没人想多说一句,也没人想起。

不过都清楚:

这个人!没了!

最后说一句: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何苦为难自己,可别去体验这最后几分钟“枪毙、注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善待自己。


骁勇34

说实话,死刑犯临刑前几分钟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研究罪犯心理学的人想知道死刑犯的心理活动,可惜不能亲临现场;而在现场的人,只想早点结束任务,早点摆脱这灰暗的过程。随着死刑执行完毕,死刑犯他们的生命也就殒消湮灭,一切都随风飘散,一切死无对证,谁也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了!

当然,不排除像古代戏剧里那样,临刑前一刻,突然有圣旨,刀下留人,侥幸逃脱一死,这样的人绝对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不过这种情况,几无可能,所以也只会在戏剧中出现。

所以,笔者跟其他人一样,也只能道听途说和以己度人的想当然。

除了一心想死的,笔者估计世上这样的人也没有几个,毕竟“蝼蚁尚且知道偷生”,何况人呢?所以,死刑犯在知道死刑复核通过之后,基本上就奔溃了,恐惧、绝望、抓狂,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喊想叫……可是说什么都迟了,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在情绪发泄之后,就是平静,心如死灰地等待着最终命运的到来! 过了几分钟,又继续发作,然后重复往返,这样不断持续。

最终事件的高潮就是临刑前,人已神思恍惚,形同行尸走肉,有的人真的是吓得屁滚尿流。心中所思所想就是害怕,不想死,这一切都在注射或者开枪后结束,罪恶的一生也结束了!


打虎拍蝇

大脑在极度的恐惧和压力下往往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自觉回避和抵制外部信息,尽量不去思考。大部分死刑犯在死刑前几分钟大多精神恍惚,脑袋空白,任人摆布,不会有太激烈的情绪。用执行人员的话说,很听话,很配合。

大一军训时,我们教官是武警,参与过多次死刑执行,用他自己的话说,手上沾过死刑犯血。据他说,执行死刑时枪直接抵着死刑犯后脑勺,子弹从后脑射入,从中口射出。因此,在开枪前,他们都会善意提醒犯人张开口。因为如果是闭着嘴的话,子弹会把整个面部都弹花,死相很难看。一般死刑犯都会配合的,有人还会说谢谢,不配合的很少……

还有一个法官朋友,以前在中院做法警,参与过多次死刑执行。死刑犯在枪响前,两边会有两个法警扶着,避免他们乱动乱晃或拼命挣扎,导致开枪不准,而他的工作就是执行前扶死刑犯跪好。他说,第一次执行时,因为没有经验,躲闪不急,被溅了一身血,回去把衣服丢了,几天没吃好饭。以后就有经验了,眼睛盯着挥旗的,小旗举起,他们立马闪,旗落枪响,一气呵成。问有没有一枪不死,补枪的,他说有,但很少。补枪时直接抵着脑壳,一枪下去半个脑瓜子都没了,脑浆迸裂,很恶心……

2013年我一个当事人被执行死刑,我去看守所帮其领遗物,当时所长接待了我们,问执行时该当事人怕不怕,所长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他在登记薄上写的最后四个字指给我们看,总共四个字“无钱无物”,但仅仅是“无”的第一横,写了不下八笔,完全是抖出来的……后来他父亲问,死前都吃了点什么?所长说前一天中午要吃烧烤,给他买了各种肉串;晚上说想吃点蔬的,就给他准备了蔬菜和水果;执行的那天早上说想吃碗面,买了,但只吃了两口……据负责看管的看守说,执行的前一天下午,将他从大号里提出来单独关押,他突然情绪失控,竭斯底里 ,要看守救救他,问看守有什么办法可以活下来,看守劝他想开点……

后来遇到监刑的法官,问起执行时他是不是非常害怕,法官说那次执行的一批他年龄最小,确实比其它犯人紧张,不过整的还好,那年他24岁。


胡延美律师

死刑犯在人生的最后几分钟里,脑海已经被恐惧填满,那还有余力想其他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刑事诉讼法老师曾经给我们看过一部关于死刑的纪录片,里面讲述了四个死刑犯的心路历程。这部纪录片采取实地拍摄和一对一采访的模式,应该说是非常真实的。

其中有一幕情形是,在把犯人押赴刑场之前,长官会进行简短训话,其中特别提到:“一会儿把犯人押赴刑场,搀扶手的任务是最重的。”


为什么搀扶手的任务是最重的呢?我们老师也特别提到这一点,他解释说是因为死刑犯被押赴刑场时已经被吓得六神无主、魂飞天外了,身体就是一摊软肉,所以搀扶手掺着他就非常吃力。所以搀扶手的任务是最重的。

这么看来,死刑犯临死前几分钟,脑海里除了深不见底的恐惧,真的就再也没有多余位置想其他的了。


冰焰

潘律师可以负责任地说,犯人被执行死刑前的几分钟,绝大多数人是什么都不想的,他们早已灵魂出窍,神情恍惚,是任人摆布的行尸走肉。

他们在被执行前的一两天想得倒不少。一涉黑团伙的头目,在当地叱咤风云十余年,社会小哥们以“我是XX的人”为荣,最终还是栽了。他在临刑前一夜,抽了几十包烟,房间里扫出几垃圾袋子烟头;在临刑前一天见父亲,相对无言,只有哇哇大哭。

后来这个父亲还给他的宝贝儿子喊冤。在他看来,是冤,忙活了半辈子,以这种最难看的死法结束生命,人财两空。只是,你儿子横行不法作威作福的时候,你干啥来?

所以,人在临死前几天心情是复杂的,是什么想法都有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追悔,反思,不甘,是对家人孩子的牵挂、不舍、甚至对父母疏于管教的痛恨,反来复去地想,如果能重新来过,如果能放我出去,如果能不判我死刑,我就如何如何……最终梦醒,看到的还是高高悬在头上的绞刑架,便会颓然长叹,回到木然痴呆的状态。

看守所对死刑犯,是仁至义尽的。态度温和,问寒问暖,对所有要求,只要能满足的,都会尽量满足,没有要求的,也以人之常情来满足,比如,吃一顿酒肉好饭上路,只是那时候,他们已经不是常人,自然也无人之常情,吃得下最后一顿饭的,鲜有。

理解和同情他们彼时彼刻的心情,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完全无害,无威胁,只是一堆求生不能求死将得的烂肉,让人恨不起来。一条活生生的命,就这样硬生生崩了,挺残忍。

但是,只要想想他们作的恶,又确确实实,只有把他们从肉体上消灭,才能对得起全社会的良知。

所以,死刑犯在临刑前的煎熬,也是他们应得惩罚的一部分。戒除死刑的最好方式,不是废除死刑,而是自己不要作恶。

自己作恶多端,再寄求于外界的宽恕,不靠谱。


潘卫霞律师

说说我办理过的案子中,被判死刑的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吧。

多年前,我办理了一起发生在河北省藁城市的故意伤害案,被告人是饭店老板的大女儿女婿(饭店老板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

饭店老板是平山县人,不是藁城本地人,饭店在沧石路边。因为开饭店算饭费跟当地的做汽车修理的老板发生矛盾,做汽车修理的当地老板找来二三十号人,在饭店门口殴打饭店老板。被告人是饭店的厨师,听到外面打的厉害,就出来看,那帮人有一些就围住被告人摁弯腰、拳打脚踢,被告人用随手拿着的剔骨刀,左右乱挥,没想到刀子正划在做汽车修理老板弟弟的太阳穴上,当时人就倒地,送医不治身亡。

做汽车修理的老板弟兄四人,九十年代就趁几百万。

这个案子中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死刑。

二审时,他的岳父找到我,让我做被告人的辩护人。

当时我们中国的故意伤害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非常明显的从轻情节,一般都是要判处死刑的,缓刑的都极少,而且二审都不开庭,只是进行书面审理。我看了案卷后,为他准备了辩护词。三次跟河北高院的法官交流案情,以被告人有自卫情节为由,希望高院不要维持被告人的死刑判决,法官坚持以案件中被告人的一句话“我对得起她家了”,说明被告人本来就有杀人的故意,反反复复,也没有做通法官的工作。被告人的岳父答应准备一些费用,但一直未有结果。最终河北高院维持了被告人的死刑判决。

拿到判决后,我去会见被告人,我问他,为什么说了这样一句话。被告人平静的说,事发当时没有其他想法,就是被人殴打反抗,碰巧刺中被害人要害。在公安部门提审时,自己说的这句话,是这些年积累的一个心情吧。

被告人家里贫穷,结婚后就在岳父开的饭店里做厨师,在家里是很没有地位的,女方一直认为被告人欠着她家,话里话外就表达出来。饭店老板对被告人也是颐指气使。

我后来想,被告人被判处死刑,他自己认为自己的行为偿还了这些年他岳父收留他的一份情,他面对死刑判决没有太多的悲哀,平静的接受了。

被告人被判死刑后,想的是自己解脱了,不要再去过压抑的生活了。

说被告人在想什么,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死吧。自己寄希望于生,又不愿过卑微的生活,在他心理,应该是觉得自己无路可走吧。

这个案件过后,我对一个家庭中一方自持优越、欺凌另一方的,都非常反感。


郭广吉律师

死刑犯临刑前的几分钟都在想什么,不得而知。但死刑犯临刑前的表情状态我倒亲眼见过几次。

少青时的我,曾参加过大概七八次的死刑犯公判大会。那时公判会一结束,只要宣判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死刑犯当场即被五花大绑地押上大卡车,慢慢经过市区游行后开往刑场执行枪决。

当时的围观群众特别多,公路两侧数里远排成人墙。我也是人群中的一员。亲眼目睹了多起死刑犯临刑前的状况。大致有这么几种

一、目光呆滞,神情木然,状同僵尸。

二,浑身战栗,面色青灰,不能自立。

三,貌似坚强,眼望前方,昂头挺立。

四,垂头耷脸,涕泪横流,抽搐不停。

……

从以上情状可以看出,大多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的几分钟(十几分钟)都是极端绝望、万分悲哀、悔恨交集的。




谁怜一灯影

犯人被执行死刑前的前几分钟都在想什么?

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了?

你就算亲临了现场又如何?谁都不可能洞察得了一个人的内心!就算是他本人亲自向你口述的,他的描述就全面且准确吗?而且时过境迁之后就算他的描述再形象准确,你的记忆也会模糊甚至存在偏差!你不可能准确得知道一个人当时的想法,哪怕他自己事后回忆都不行!

一桌子人吃同一道菜每个人感受都不同,一个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任何一种说法都是以偏概全的讲故事,人有千万种,这个人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想什么与他的经历、性格及这起案件当中自己的所作所为均有关,怎么可能所有的死刑犯行刑前想法都一样?

死刑犯被执行死刑虽然形式上与许多临终等死的人有所不同,但相同之处也很多,都是在死之前已经知道自己要死了,在等死的这段时间,即有视死如归相当平静的,也有恐惧不安甚至尿裤子的,面对自己的罪行即有悔恨忏悔留下眼泪的,也有无所谓甚至执迷不悟继续口出狂言的!人性之复杂,岂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