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的有錢人,是怎麼起家的?是做什麼生意的?

蛐蛐180566994

第一階段,我09年認識他,至今也有快十年時間了。關係非常好的一位朋友,他開始是一個木工,小學文化。最後做權證和股票,虧得一塌糊塗。08年在權證上掙了第一桶金,然而好景不長,國家暫停了權證的買賣。但是10年國家放開了第一個金融產品--股指期貨。真所謂

“上天給你關了一扇門,又給你打開了一另外一扇門”!

第二階段。轉戰股指期貨投資,由於在權證上積累的豐富經驗,第一個月就實現了穩定盈利,每天幾萬張的成交量,當時在鄭州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存在。期貨上最恐怖的就是複利的存在,穩定盈利很可怕,很快他一年下來掙了有八百多萬,幾乎每個月都是盈利的!

第三階段,高峰期是在14,15年,股指放開了交易量的限制,他很快實現一個月八百多萬的盈利!那時候上證指數也達到了08年以來的高點5178點,他也實現了人生的鼎盛時期!

第四階段,衰落期!由於股指期貨的過度投資,市場認為是股指期貨導致了大盤指數的大漲大跌,最後限制股指期貨開倉和提高佣金。他也就暫時告別了期貨市場,進入鄭州房地產市場,在16年和15年投資了幾套房產和別墅,也是賺的盆滿缽滿,不過目前還拿在手裡沒有套現!

從他的發家史可以看到一個道理,人的一生有高潮有低谷,在低谷時我們蓄勢待發,積累能量,在高潮時,我們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

期貨市場明星很多,但是壽星卻很少。這個朋友就是難得的一位高人!

最後再提醒一次,期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童哥探盤

“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發財致富的。

我身邊認識的人變得有錢,一是抓住了機遇,二是有膽量。除了這二者之外還可以怎樣賺錢呢?那就是想辦法,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問題,想想怎樣的產品和環境是消費者喜歡的。

我有個朋友,在武漢開了一家賣小鍋魚的餐廳。他們家本來並不是很有錢的,但是拿出10萬塊錢學技術、裝修店鋪,購買餐具、家居等,開了這樣一家店。現在很多賣小鍋魚(酸湯魚、番茄魚、麻辣魚等)的店鋪,他們家有什麼特色呢?一是多,一如既往的多,顧客會覺得實惠。二是店鋪裝修的好,非常有感覺,來店裡的顧客都會拍照,這簡直是自帶流量。三是選址好,周圍有很多寫字樓,很多白領下班就會來這吃。

還有個朋友家在新疆伊犁的一個縣上,風景非常好,夏天會有很多人來旅遊,於是她把家裡的房子改裝成了青旅。一樓自己住,剩餘的房間租出去。我們都知道有一家便宜、環境很好的青旅,大家還是很樂意來住的。

大家都知道2011年的時候淘寶剛起來,那時候服裝的生意很火。我有個同學沒上高中就去廣州做淘寶了,一年就賺了100萬。

建議想做生意的人,還是先有點本金,這樣壓力不會太大,最好能稍微留點存款。在開始一個項目之前,提前考察好市場,預估風險等,做好準備工作。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如果自己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料還是規規矩矩地找一份靠譜的工作吧。有錢有有錢的過法,沒錢也有沒錢的過法,錢並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說一下幾個典型的企業家吧。

娃哈哈宗慶後、新希望的劉永好。一個是做飲料的,一個是做飼料的。這一輩企業家都發家於80年代,那個時候物質比較匱乏,大家文化比較低,消息也非常閉塞。

他們兩個比別的人比較好的一點就是消息比別人更靈通一點,靈通在哪裡呢? 喜歡讀書看報。所以當時發現了市場的機會,然後就開始折騰起來。那個時候國內需求大,做什麼產品都有市場,所以很快就有了第一桶金。

但那個時候,大家還是比較崇尚體質內的工作,這個時候, 他們有勇氣,敢於從體制裡出來,用以前的話說,打破鐵飯碗,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業。比如新希望的劉永好,就是從體制裡出來的,還有聯想的柳傳志,也是從體制裡出來自己單幹,這是第二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這樣讓自己的企業衝到了中型企業規模。

在企業做大以後,他們紛紛上市,依靠資本市場的力量,對企業擴大規模,然後把中型企業做成了大企業。

總結來說,第一,他們比周圍人消息更為靈敏,平時更注意接受新東西;

第二,他們更有勇氣打破穩定的工作,追求更大的發展;

第三,做大以後,他們憑藉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得更大。

差不多老一輩的企業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大貓財經

6毛錢瞬間百萬富翁:

我一農村朋友,真的是牛逼。有一年,他去北京打工。天氣實在不耐人,口渴十分。看見路邊的水果,似乎望梅止渴已經對他不管用了,問了問價錢,買完水果就沒錢生活了。他在廣州的路邊看到了大紅棗,家長主要產這種水果。在廣州一斤買4元。看著3.4元的差價!立即打道回府,準備召集幾個人回去拿貨!到自己的家長後,四處借錢,先買了3t的大棗,號召了十幾號人。把貨帶到北京。沒想到十多天就全部買完,損失幾乎為零。看著那麼多的鈔票興奮的回到自己的家長,分享著自己的致富人生!他的這一舉動,不僅解決了同村人賣不出去,找不到售貨渠道。他富裕了自己,幫助了家鄉更多的人,他現在還在北京買水果,隨著時間推移,自己的圈子越來越來,變得越來越優秀!



福建大學生送外賣,三人組隊日入3000

這一事件真的很讓人感慨萬分,三名大學生疼出自己中午吃飯的時間去送外賣,電動車的校園風波,以及三人的分頭行動。首先作為常人,如果上完課第一時間去送外賣,首先精力上是跟不上,其次呢還要客服種種困難,這麼做只是豐富自己的生活,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們是大學生的榜樣,在採訪的過程中,他們說現在只不過是校園內的生意,等過不久。可能發現到周圍更多的地方,可見年輕人的一腔熱血。他們這種精神已經可以足夠可以喚醒那些還在裝睡的人。想掙錢不努力怎麼可能得到收益!



郭敬明的小努力:

他是80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他的小說已經風靡全球,之前贏得了同齡人的讚美和中小學生的喜愛。他大學就開始創業,作家排行榜也居第一位。他的商業頭腦帶動這他寫作之路的神經。如果你認為他寫一些娛樂文字去吸引很多的女孩子,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他的商業頭腦特別的靈活。他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大學時期(“島”工作室)出版自己的作品。從大學就開始不斷的包裝自己,把自己的人脈圈,網絡最大化!他用自己的努力排出了《小時代》。曾經為個人的影視界創造了5億票房的奇蹟!


窮極一生只為歸途璀璨

這個問題我完全有資格回答,給大家一點意見吧!我今天分享兩個我的客戶,都是搞餐飲的。

第一個:老麻本味抄手。老闆姓賴,四川自貢人,創業在四川成都。

他是2012年開始創業的,開了第一家老麻本味抄手,獨立品牌。在以前就有老麻抄手連鎖店,他就加了兩個字,然後他得食材就在原有的抄手基礎上多了一點餡。他的抄手餡在餃子與常規抄手之間,可以吃的飽,味道很好,食材也新鮮。大概有50平米的店,在一個安置房小區邊,生意很好。每天營業額在3000元左右,毛利潤大概在2000左右。當時全部是他自己煮,沒有請廚師。也很辛苦,每天晚上忙到10點過很正常。


到了2014年,開了第二家分店。鋪面差不多大,營業額和第一家差不多。第二家店就是他和一個親戚合作了,姓劉,和我也很熟悉。店面管理就是劉總的表弟,收銀就是賴總的老婆。

到了2015年,開第三家分店。面積在100平米多一點,這家店一共10個員工,平均營業額在5000左右,週末7000左右。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清楚,我和他們比較熟,都會給我說。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註冊商標,把這個店打造成為品牌總店。就在2016年上半年,加盟店兩個月時間,達到了38家。他算成功了,現在更多了。現在我因為自己原因,主動脫離了他們。

如果你在四川成都,可以去嘗一下,很不錯的。現在應該至少50家以上了吧!後期他們就提供每一家加盟店的食材,就這個都會賺慘了。

第二個:蘭州拉麵。這個店開始也是厲害,到了後期就不行了,為什麼呢?因為競爭。

2013年,一個剛剛修好的高層小區,還沒有多少人,蘭州拉麵的第一個老闆就去開店,面積大概在80平米。開業的前兩個月,日營業額在4000左右,開了兩個月,立馬倒手,轉讓出去,轉讓費30萬,這兩個月就賺了差不多50萬。這個老闆專門做這種生意的,現在他又去找下一個口岸了。



第二個老闆接收之後,日營業額大概也就5000元左右,幹了8個月時候,他感覺生意不太好了,說實在的,確實不太好了,我是供應商,所以我知道。他就轉讓,轉讓費80萬,沒錯,就是80萬,當然第三個人接手了。當時接手的時候,人家會考察的,看見生意還可以,一天有4000左右(比以前生意差了一點嘛),覺得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第二個老闆一年不到,淨賺100多萬,然後就到處玩。

第三個老闆就慘了,他接手之後幾個月時間,周圍全部鋪面都出租出去了,各種餐飲店全部開了,一天也就2000多遠營業額了基本賺不到什麼錢了。

這些賺錢的老闆風險意識很強,其次商業規劃也是有的。所以什麼生意都是從小到大,不是一口吃一個胖子。我也見過開傢俱廠的兄妹兩個人投資100多萬搞一個火鍋店,兩個月不到就是關門了,還是我的客戶。

我還見過噴塑廠的老闆從一個小小的廠房,兩年時間做到連鎖經營,這個人我們都喊他張哥。還有那些煙花老闆也是從生意風生水起做到倒閉關門,我們叫她易姐,年齡50多歲,本來都該叫阿姨了。

今天分享到這裡,做事情一定要腳踏實地,把基礎打牢,哪怕多花幾年時間。你要知道竹子前幾年只長了幾釐米,然後一個月時間就可以長几米甚至十幾米高。你的努力可能暫時看不見效果,你不是沒有成長,而是在紮根。


解讀人

靠偷來的200元錢做生意,成為鞋子大王。

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江老闆兩兄弟很調皮一個小學畢業一個小學未畢業,經常跟人打架,有一次打群架,雙方都打傷了人,這下就創下了大禍,被他們的父親知道後也是遭受一陣痛打併把他們兄弟倆趕出了家門。

兄弟倆一合計做生意去,就悄悄的回到家偷了家裡的200元錢,跑到廣州的白馬市場進了一批大尖角領短袖襯衣,當時臺灣的大明星秦漢在電影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穿的這種衣服,是很流行的。進貨後,他們回到長沙,就在位於中山百貨大樓前門的三角花園服裝市場擺地攤,2天時間就賺了300多元,在當時一個上班的人一個月的工資還沒有100元啊。兄弟倆嚐到做生意的甜頭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先後賣襯衣、賣喇叭褲、賣羊毛衫、賣電子手錶等等。

五個月後,兄弟倆花20萬元/年在中山路百貨大樓租了一

個專櫃,有的人想看他們的笑話,一年能賺回來20萬元租金嗎?租下這個專櫃後,做什麼呢?兄弟倆也捏了一把汗,當時剛剛興起穿“AAA"和”老人頭“皮鞋,那就做皮鞋吧!就這樣他們用3年時間在中山路、黃興南路、東塘開了八家不同店名的皮鞋店(因為當時還沒有連鎖店這種商業模式),後又在武漢、北京開店,到他們做生意的第五個年頭,兄弟倆的資產已經達到3000多萬元,那時他們還是20多歲的帥小夥。

2000年長沙市黃興南路步行街拆遷,兄弟倆獲得了近4000萬的補償款,哥哥用分得的補償款購買了下河街、北正街的門面,而弟弟就因為炒股、嫖賭賠掉了,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兄弟倆沒有用心管理其他未拆遷的店面最後都倒閉了。而今,哥哥因為房產增值和每年能獲得高額的房租仍然很富有,而弟弟每天靠擺地攤很艱難的生活!

想知道更多有錢人的故事,請關注我哦!


A花生米米米

必須把我表弟的創業史告訴大家,他現在身價過億,但都是實實在在做正當生意賺來的,應該可以做大家的楷模,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個正確的觀念。

1994年,17歲的表弟來到江蘇的常熟市。開始在招商城賣服裝,由於老鄉們全部搞服裝,競爭激烈。他在一次買醬油燒晚飯時,腦洞開了:這麼多人要吃要喝,何不開家小店,看上去比賣服裝幸苦,但錢一定能多賺。說幹就幹,年輕人膽子大,花大價錢在眾商戶必經之地的路口租了門面房。要說運氣也好,小店開業後,天也熱了,收攤回家的商戶一箱一箱的從他這裡買啤酒。有一次他告訴我,光啤酒一項最好的一天淨賺3千多元,這是什麼概念,別的糖煙小包裝食品之類加上去,他一天不會少於一萬吧。反正別人看到他賺錢了,也學著開起了小店,可這時表弟已經是大超市老闆了。形勢一片大好,零售這塊他招了20多人,批發這塊他招了50多人還忙不過來,因為那些新開小店的都來他這裡拿貨。


後來,康師傅,統一,蒙牛,伊利等一級代理商被他爭取到了,光大貨車就50多輛,有時忙不過,還要租人家車子,駕駛員超過百人。

這時他發現做實業來錢更快,於是研究起了牛奶配方,一批批的原料發往山東,由當地廠家加工成自主品牌的包裝牛奶,再發給各地的經銷商。很快他就嫌山東廠家出貨慢,就回老家購置廠房,辦起了大型乳製品廠。

別人開廠最怕產品銷售,而他是從一線零售開始的,二十來年的人脈資源,手下的業務團隊,穩定的經銷商,所有這些讓他不愁銷量,只能講他做人的誠信是他最大的財富,所以每一種新品都能大賣。


天台觀寧波


這個題目很有意思,因此,前來囉嗦幾句!

中國有俗語“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又有“貴人相助,不富亦富”。在此,分享兩個貴人相助而發財的典型!

一、蒲某。

他的發跡不但有貴人相助,還十分戲劇性,同故事一樣。

2010年,我們這邊開發,修一條新龍大道。他家就在道旁幾百米的地方,修路的浙江老闆將項目部設在他家二樓!

一天,老闆告訴他,去買臺挖掘機,說是這邊剛開始開發對挖掘機的需求很大!他回答說:沒錢!於是老闆借錢給他買了臺300的大挖掘機,並且安排到自已工地上幹活。到第二年,他又按揭了一臺凱思210型挖掘機!第三年換了臺五十萬的越野車。第五年在鎮上開了間快捷酒店!現在資產千萬以上,挖掘機有四、五臺,全是大型的!

二、李某某

他也是挖掘機起家,以前就是個混子!

以上就是我身邊老闆們發跡的故事!雖然表面上得益於貴人的相助,但也離不開平時的努力打拼!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沒有平常的努力,即使機會來了,貴人相助了,依然還是扶不起的阿斗!與其羨慕別人,不如認真做好準備,等東南風一起,便揚帆起航創造自已的故事!


亂彈琴的亂彈琴主

1.我爸爸的一個同學,他在上完高中以後就去縣城做生意。開始的時候,他主要是自己販賣煤球,請人把這些煤球送到各家各戶,後來他發現了這個比較賺錢,就開始自己生產煤球,後來慢慢做的自己有了生產的基地,並且在那附近買了房子。在生產煤球賺了錢以後,他又在縣城的西邊兒又買了一片地皮,弄了一個院子開始大規模生產煤球,後來縣城的西邊兒這一塊兒發展起來了,他就把生產煤球的那個院子蓋了一排鋼架的房子,一樓是門面出租出去,二樓是做健身場館,據說這塊地皮現在就值一千多萬。他在縣城還弄了一塊地皮,蓋了一棟20多層的樓房賣。



2.有個表叔,他上完初中以後就去山西那邊學習修車、汽車裝潢,後來學了幾年以後技術也很成熟了,他就回到了縣城開始自己開汽車裝潢店。他做生意的比較靈活,經常請那些保險公司的老闆吃飯,然後讓他們把汽車保險的業務拿過來,這樣弄了幾年以後他賺了不少錢,後來他又擴大規模,在縣城的南邊兒開了一家比較大的汽車修理、裝潢店,估計現在賺的有幾百萬了。


3.有個舅舅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跑貨車,還跑過班車。後來他通過借錢買了一輛麵包車,開始在縣城、鄉下跑出租車業務。那時候從縣城通往鎮上的公路有一百多里,有段時間那條公路開始拓寬、鋪瀝青,不允許班車、出租車跑,舅舅通過和公路上的人搞好關係,使得他可以跑那條路,通過這個他賺了不少錢。


1927年的古董先生

認識的有錢人不多,說一說我們老闆吧。

我是做西裝定製的,那從事的行業自然也和服裝有關,山東青島這邊的紡織業是很發達的,上世紀80年代,山東青島即墨興起的批發市場讓成衣製造生意紅火,那時候一大包衣服背到市場上馬上就能賣光。我們老闆就是在這波浪潮中起步的。

上圖照片有些年數了,可見當時服裝市場的火爆。

1995年,老闆兄弟二人創立了服裝公司,2000年,兄弟兩人分家,弟弟做銷售,哥哥(也就是我們老闆)做生產,只能做團購和定製,不能做品牌零售。於是乎,老闆開設了兩家定製店鋪,一個位於青島市福州路,另一個在濟南大明湖正門。

沒想到生意出奇的火爆。好到什麼程度?過年時候,兩個店鋪一天最多可以做八十套定製衣服。大明湖店一共三間店面,有時店面的一頭因為質量問題吵架,但在店面的另一頭生意絲毫不受影響,新顧客依然排著隊做衣服。這讓老闆覺得定製是有市場的。

再後來,定製一發不可收拾(中間過程就不多講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禮服定製,到近期馬雲創辦的“湖畔大學”的校服定製,全部由我公司承接。連央視也多次到我們企業拍攝素材,前陣子央視很火的《大國重器》欄目,其中“智能製造”就是取材於我們。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老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