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当怀“功成不必在我”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要“功成不必在我”,指出这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功成不必在我,体现的是一种情怀。正如毛泽东主席在《咏梅》一词中所写到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无不展现出革命领袖淡泊明志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多次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情怀,讲忠诚、尽责任、敢担当。而不是做出一丁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摆资格、说贡献、论功劳。真正做到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甘做人民勤务员,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功成不必在我,宣示的是一种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原意是革命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在我任期、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实现,但每个人要为革命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业的发展与成功都非一人力,旦夕之功。功成不必在我,就是要求为政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不管处于哪个岗位,都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消极、不懈怠,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用心用力地去做手中的事、当前的事,为党和人民事业打好基础。

功成不必在我,彰显的是一种境界。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然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这就需要为政者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贪功、不冒进,树立正确全局观和政绩观,坚决撇弃那种新官不理旧账、一任一个主张的错误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气度,时时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记在心中,把工作落实在行动里,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定不会辜负党和人民所托。

“功成不必在我”既是为官之道,更是为政之本。为政者应常怀“功成不必在我”之心,不忘初心,埋头苦干,真正把干事创业的心思、精力和劲头用到造福百姓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