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人物名几乎都是单字?

三国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三国是中华文明史的上的明星,可以说没有哪一段历史如三国一样长久以来为人津津乐道到如此深度与广度了。

那在看三国这段历史时,很疑惑为什么三国的人物“名”几乎都是单字呢?

如:曹操、荀彧、荀攸、郭嘉、于禁、杨修、曹丕、曹植、曹仁、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黄忠、刘封、赵云、姜维、孙权、孙策、周瑜、张昭、鲁肃、陆逊、甘宁、太史慈、吕蒙等等。

当时呢,单字取名是一个礼仪,取名流行“:单字为贵、双字为贱”,如果是双字名字的话,代表着这个人是底层人民,身份低微。譬如正史当中有记载的女性名字: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女性古代地位低,故而张春华二字名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什么三国人物名几乎都是单字?

那单字取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一:取单字名的传统是先秦时期就有的:孔子著作《春秋》里有一篇文章“仲孙何忌”的名字被叫做“仲孙忌”,这被《公羊传》认为是孔子故意为之的,是讽刺“仲孙忌”的双字名,由此有了“春秋讥二名”的说法,《春秋》是影响力极大的儒学经典,所以人们也就跟风不愿意起双字名。

第二:王莽篡汉:虽然有网友恶搞分析王莽是穿越过去的,但是实际上王莽是复古派,推崇“周礼”,王莽当政的一系列政策都能反映出来。当时王莽实行“二名之禁”,“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也就是不准人们起两个字的名。后来王莽覆灭了,“二名之禁”被取消,但是单字取名的传统还是一直被沿袭了下来,所以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取名还都是单字。

第三:古代要避讳天子名讳,单字的话可以减少避讳,毕竟双字从概率学上讲中招的可能性更大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