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小學英語教師用英語教英語有哪些條件?

隱形的夢想

我是一名英語教師,在小學做過研究,見習。自己在初中,高中,專科學校任教過。個人認為,

要實現中小學英語教師用英語教學理論上可行,但實踐中存在困難,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雙重努力,我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一點自己的看法,拋磚引玉。



一:教師層面:

以目前的師資隊伍水平來說,當前的教師招聘中中小學教師的最低學歷要求為專科,本科。在專業學科知識層面絕大部分教師是專業的,尤其是英語這門學科,每年有大量的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湧入教育行業,就學科知識來說,在中小學從教,要求教師全英文教學,從教師的個人專業素質層面來看,這個可以實現。

二: 學生層面: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在學習時是缺乏語境的。首先,英語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母語。其次,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教學還主要停留在“課堂上”。也就是說只在課堂內教師指導要求下學習,課後缺乏用運用的機會。語言因其“日積月累,熟能生巧”的特點,需要“環境的浸染”。耳濡目染的多了,那麼相關的“語塊知識”才能增加,才能在綜合運用上有所提高。 而中國學生缺乏這樣的“

語言環境”。如果要求教師用全英文教學,教師可以做到,但是學生能聽懂能跟得上嗎?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及社會還是要求教師出“成績”以實現升學更多一點。

三: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因為自己曾接受過系統性的“語言學”以及“英語教育”學習。深知外在環境對於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當自己成為一名教師後,我要求自己課堂上實現全英文教學。但現實是骨感的。專科學校的學生都表示“老師,不要全英文,我們聽不懂”。回想自己,初入大學時,自己的老師上課用全英文教學,自己整整一個學期都聽得雲裡霧裡。直到後面才適應,自己也在課外做了大量的努力,才漸漸做到能聽懂,跟得上老師教學的節奏。


而在中小學,教師全英文,對於教師來說是種挑戰,對於學生來說更是一種挑戰。教師用全英文教學,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玩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卡片,圖片等。還要做一名“演員”,隨時使用“肢體語言和神態語言”提供幫助。但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時候仍舊是教師“一個人的狂歡”。大部分學生的表情似乎寫著:“你說的什麼火星語,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 而教師還有來自學校及社會的雙重壓力: 成績及升學率。

其一:如果學生聽不懂,成績不高,學校及家長會認為教師的能力有限誤人子弟。

其二:如果教師全英文教學,勢必要考慮學生的接受度。所以為了讓學生“聽懂”,教師必然要放慢速度,影響進度。那麼學校和社會又會認為教師消極怠工,不負責任。

學習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

如果連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搞不懂,該怎麼通過語言去學習語言?就像要求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去讀報紙,還要求報紙上告訴講了什麼是一樣的道理。因此,理論上可行,但實踐難以落實。

建議: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儘量使用英語教學,用最簡單的最常見的單詞及短語,學生能夠理解,還能為學生創設情境,創設口語交際的機會。而遇到專業性較強的部分,如語法,可適當夾雜漢語。


我是MissX,歡迎來 liao,一起漲知識,一起長經驗!


叫我MissX

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很高興可大家分享英語教學經驗。英語是一門外語,是我們中小學中一門最重要的科目之一。然而有許多學生英語學的不好,主要問題是缺少必要的語言環境,這就要求中小學英語教師能夠用英語教英語,創造用英語交流的環境。

那麼中小學教師用英語教英語,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首先,要有流利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具備較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是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的必要條件。較強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夠激勵學生,作學生的榜樣,激發學生的熱情。同時能夠較好的主持課堂活動,增加學生聽英語的機會,減少用漢語的機會,形成習慣。從而在較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

其次,要具備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的表達能力。學習英語,免不了要有一些語法知識,比如說名詞英語是noun,動詞的英語是verb,名詞的複數plural form等,必須學會用英語來表達,而且比較熟練,避免用漢語還教英語,這樣老是形成習慣了,學生也跟著學會啊。

最後,英語課堂中教師要注重情景對話的設計。創設情景,讓學生用英語對話,這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學生在對話當中形成用英語的習慣,培養用英語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能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他們才有積極性,才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否則教師就會漲得過多,剝奪他們用英語的機會。

此外,學生要具備較好的聽說能力。用英語教英語,不僅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認真地組織學生的交際活動,而且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聽說能力,這就要求學生的詞彙量要足夠,較好的掌握語法,同時有較強的學習慾望。


總之,中小學英語教師要實現用英語教英語目標是需要許多條件的,重要的一點是堅持,只有堅持了才能形成習慣!


隱形的夢想

要實現中小學英語教師用英語來教英語並不難,難得是,如何才能讓學生聽懂。在北上廣深哪怕是公立學校,裡面也有英語教師能做到用英語教英語,在英語國家裡,各行各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他們經常使用語言(話),例如,在英語國家裡把導遊工作時經常用的語言,總結起來,就是旅遊英語或導遊英語。雖然英語俚語更新比較快,但在行業裡面還沒有那麼大的變化。要做到這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廢除或改變現在的國家英語教育制度或者規則

在我國長期的英語教學中,培養閱讀與寫作的技能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要想實現全英語教學就必須改變教學得主要方向,重視聽力與口語。只有聽懂了,才知道怎麼用英語去回答,如果你課堂上說的英語沒有學生能聽懂,還怎麼上課啊??

2 請外國的教育專家編撰教師課堂用語教材

當然教材並不一定只限教師使用,學生也可以使用翻譯版本,但教師用的必須是全英文的,在培訓教師時,必須讓他們無限次地模仿,直到滾瓜爛熟。

3 用美國TESOL證書取代中國的教師資格證

TESOL說白了就是美國的教師資格證,學完考取這個證書在中國用英語教英語根本不是問題,另外,英語教師課堂用語這類的教材噹噹網上可以搜到。

用英語教英語並不難,難得是如何讓學生聽懂。


書寫學習進步22160

個人認為,就全國目前學生的平均英文水平,雖然比我們小時候有了極大的進步,但是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教師實現百分百英文。比如小學階段有許多遊戲安排,如果用純英文,許多孩子是聽不懂的。中學階段涉及到語法和閱讀時較複雜句子的翻譯,用中文估計不少孩子都聽得一頭霧水~更不要說英文。實現全英文的關鍵不在教師,因為現在教師都是專業出身,至少要過專四,只要認真備課,純英文對他們來說並不難。關鍵在學生。只有每個孩子從小就打好了英語的基礎關,才能配合老師上好課。所以,我覺得差不多80%用英文上課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