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未來》:平行視角看人在他鄉

“你在他鄉還好嗎?”一句平實的問候,讓無數漂泊在異鄉的人心裡泛起漣漪,“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有多久沒回過故鄉了?你的故鄉還是記憶中的那個模樣嗎?當下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令世人驚訝,快速的經濟發展讓無數的人成為了城市中的漂泊者。然而,在現代化的城市中,你過的好麼?

《路過未來》:平行視角看人在他鄉

電影《路過未來》用一種平行視角在講述人在他鄉的種種,你會看到共鳴,為什麼有人在影院裡落下淚水?相信他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無奈拼搏的影子。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家鄉,看不見的未來。聚焦8090這一代的城市漂泊青年迷茫、焦慮,李睿珺這一次極度寫實,因此也放棄了藝術取捨。平實、樸素的在講述城市異鄉客的生活與愛情,每個看電影的人角度不同,所以感悟也會不同,有人看到的是動人的愛情,有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還有人看到的是城市化進程中模糊了故鄉的印記。

《路過未來》:平行視角看人在他鄉

《路過未來》是80後導演李睿珺第五部作品,它入圍了2017年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這也是2017年唯一一部入圍戛納的華語長片。別看導演年輕,但他一直深受世界級電影節的青睞,處女作《夏至》就入圍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第二部作品《老驢頭》也獲得了鹿特丹劇本發展基金和後期基金支持,併入圍釜山電影節,2012年,憑藉執導的鄉村片《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青年導演,入圍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法國文化部華語電影教材。2014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該片獲得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提名,李睿珺憑藉該片獲得第1屆柏林華語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第18屆北京影視春燕獎最佳新人獎 。

《路過未來》:平行視角看人在他鄉

李睿珺關注的是社會民生,平凡人物,他充滿關懷和力量,雖低調無名,但鋒芒畢露。在這個人人都在趕拍賣座片的時代,他還抱著一顆對電影的赤子之心——遵從自己,拒絕名利誘惑。通過作品來影響一些人,讓大家對當下的社會的一些現象產生思考李睿珺在《路過未來》中依然保持著剋制的導演風格,沒有刻意的煽情,沒有花哨的鏡頭語言,平實的不能再平實的向觀眾展示一個個社會現實,點到為止的讓觀眾陷入沉思與遐想。

從鄉村到城市,從老人與小孩再到年輕人,從詩意到寫實,《路過未來》中他把以往藏在鏡頭下的現實冰冷呈現在觀眾面前,融合打工族、整容、醫療等多個議題,骨子裡有一脈相承的脈絡可循。李睿珺拍出了一個群體的困境和失落,城市裡無法安家,家鄉里土地流轉,透支著自己的青春與身體才得以在異鄉漂泊,每一個漂泊在異鄉的人都會感受到共鳴,其實,電影中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故鄉很近,其實也無比遙遠,它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那個故鄉,城市打拼的你我已經逐漸模糊了故鄉的記憶,當你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那已經不再是你的故鄉,土地流轉、家已變成羊圈……其實,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背井離鄉,在他鄉又難以落腳,他們如候鳥,成為故鄉和他鄉的雙重陌生人。導演用影像呈現了當下的現實中國: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反映的是整個中國近代的改革和變化,國家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積累的給這些打工者的困境。

《路過未來》宛如一部微型社會實景,其中隨處可見各種隱喻和符號,講述中國社會中的微妙的現實。

有的觀眾說影片很長,筆者認為這是導演有意為之,因為影片中有眾多空鏡的停留,這種停留就是給觀眾留下的思考,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太需要適時的停住腳步思考。電影中大量有意義的留白都有讓人難受的力量,比如製造業下滑對工人的打擊,比如房價高漲對平民的排斥,比如土地流轉對農民的影響等等。導演說離家久了,回到故鄉覺得自己變成了客人,在工作生活的城市,也時時刻刻發生一些事情提醒你不屬於這裡,這就是他鄉與故鄉的微妙現實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