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水粑馍馍——那一口家乡的味道

当夏天的阳光照耀在涪江的河谷之时,小河古城的农人们在烈日和闷热中挖完洋芋,庄稼地里的玉米出了天花,挂了红缨,嫩玉米棒子也一天天的鼓胀起来。这时候,农人们用嫩玉米做成的水粑馍馍便成了飘荡在家乡上空的甜美味道。

古城的水粑馍馍——那一口家乡的味道

玉米又被成为玉麦,生活在涪江上游的人们把玉米叫做“义麦”,这或许是玉麦的变音吧。掰下的嫩玉米,取一半放在锅里煮熟,另一半直接拿过来,在撮箕里面从棒子上剥落下颗颗似珍珠般的玉米粒,再用家乡的水磨磨成粘稠的玉米面,用双手捏成两个巴掌大,大约一寸厚的饼状,然后放在油锅里面进行煎炸,直到它由白色逐渐变成金黄色。

油炸之后的玉米馍还要放入蒸笼蒸熟。揭开蒸笼,在弥漫的雾气中,那香甜可口的水粑馍馍便热腾腾的出锅了。古城的水粑馍馍——那一口家乡的味道

水粑馍馍是家乡的味道,更是一抹家乡的风景。那个时候,每家每户的农人都会在夏日做上几十上百个水粑馍馍,储藏在室内。常常能吃上整整一个季节。无论是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或是出门做工,带上一个水粑馍馍,便解决了一天的生活。不管是用火灰烧着吃,还是蒸热吃,或者切成片用油炸得又脆又黄吃,那永远不变的,是那个时代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那永远忘不了的,是家乡亘古不变的味道。(杨友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