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果然幸福” 可以關注哦!
果然姐說
前段時間,寫出《沙漏》、《第一次奮進》的六年級小邵同學火了。
小盆友們在寫作上的優秀表現真的讓我們耳目一新。
今天,我們的“小娃說”也收到了這樣一篇非常優秀的文章,小作者徐宇澄還在讀小學五年級,卻在流暢的行文中展現出了不遜於成年人的獨立觀察思考能力。
他在文章中體現的觀點,更值得我們所有人好好思考一番。
強烈推薦給大家——《 關於和平,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
我從一些動物身上感受到了和平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團結,所有的動物一般都不會與自己的同類發生衝突。
比如白蟻。書上說,兩窩白蟻如果碰頭的話,就會發生衝突。但我在學校很多次見過,兩個在從不同地方發源的白蟻窩,這兩窩白蟻在一棵樹碰頭了,但它們並沒有發生衝突,而是合併到了一起。我只見過白蟻和螞蟻打架,但沒有見過白蟻之間打架。
假如它們打架的話,一定會打得頭破血流,兩敗俱傷。它們沒有這樣做,是因為以前有些白蟻這樣做了,然後那些白蟻就減少了,所以這些白蟻漸漸地遺傳了熱愛和平的白蟻的基因。所以它們都不打架了。
就算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之間,也會盡量減少戰鬥。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狼放在籠子裡,給它幾塊肉,幾隻死老鼠,幾隻活雞,本來狼是更愛現殺現吃的,但狼還是先把死老鼠吃和肉吃完了之後,才吃活雞。這說明了這些大家公認的猛獸也不喜歡殺戮。
因為,假如它們總是隨便殺活物的話,這些活物就會漸漸數量減少,那麼它們也會很長時間都吃不到好東西。所以它們在長年的進化中,已經養成了習慣,不能隨便殺生。
很多群居動物中,現在都傾向於讓熱愛和平的個體作為首領,而不是讓體格強壯但熱愛打打殺殺的個體來做首領。
我在書上看到,赤狐有“殺過現象”,就算吃不完也會大量地殺死能殺死的動物,甚至也不儲存,只是把這些被殺死的動物丟在一邊。
它們這一行為可能是為了避免競爭對手太多,因為赤狐體積小,需要食物數量也少。只需要吃一點食物就夠了,但如果它大量殺死動物,它的競爭對手就沒法很好地生存。
但這一習慣是弊大於利的,可能是因為赤狐沒有進化得足夠完善。再過幾千年它們就不會有這個習慣了。
而人類,也像赤狐一樣,養成了這種不太好的習慣。雖然人類現在常常呼籲保護動物,但其實保護動物的意識仍然不夠完善,他們仍然會大範圍地、消滅對人類有害的動物,比如把它們稱為“害蟲”,但他們卻沒有想過,幾乎對所有的野生動物來說,人類都是害蟲。(而其它動物不會大範圍地殺害它們的天敵,一般是處於半冷戰的狀態)。
以前的每個生態鏈(比如恐龍時代、冰河時期等)食物鏈的最頂端都不只一個,而現在,食物鏈的最頂端只有人類。
隨著大自然的完善,人類不可能永遠都是地球的霸主,要麼就是滅絕,要麼就是動物中進化出可以跟人類抗衡的物種。
其實日本的一些野豬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們適應了核幅射,然後體積變得更大,更兇,人類也無法食用。這其實是動物適應人類環境的另一種形式。
所以,
我不覺得“人性”比“獸性”更加高級。我可以肯定,人類不是一種進化完全了的動物。以人類現在的發展來看,人類要麼是滅絕,要麼是漸漸地繼續進化完全。某種意義上來說,害蟲並不是在毀滅人類,而是在幫助人類。老師
這是一篇非常不錯的文章,小作者年紀雖小,對於和平卻有著很多大人都沒有的深入思考。文章中運用了大量生動鮮活的事例,既有書本知識,也有親身觀察,可以看出小作者的獨立思考能力,並不人云亦云,非常難得!
看完真的為我們人類感到汗顏,的確有些時候,人還不如動物做得好。
悠悠爸
晴天媽
寫得真好,很多動物的故事都是我們平時沒留意或是不知道的,看完很有感觸。
閱讀更多 果然幸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