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轟炸機從發明至今為何還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仿造?

奮鬥中的95後

正如題主所說,B-2問世近30年來,一直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各國最多也就是有一些無人機或者模型與B-2類似,這個尺度和用途的,確實沒有。之所以如此,得從“要不要”和“能不能”兩個方面來說。

先說“要不要”吧。對於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來說,壓根就沒有裝備類似B-2這種載彈量超過20噸、航程超過12000公里的重型隱形轟炸機的需求。即使是老牌大國英、法、德之流,其影響範圍也基本上收縮到歐洲周邊了,中型轟炸機都浪費。所以,雖然歐洲各國研製的無人機,如“神經元”、“雷神”之類,也採用了與B-2有相似之處的飛翼外形,但對於大一點的有人駕駛轟炸機,壓根半點興趣也沒有。

真正需要B-2這一類轟炸機的有誰呢?美國、俄羅斯、中國而言。(當然,印度或許也有類似的夢想,但是估計也就是個夢想罷了。)這就涉及到“能不能”的問題了。

美國有了B-2,自不必說,下一代轟炸機B-21很可能也和B-2“沾親帶故”。但對於俄羅斯和中國來說,雖然想要這樣的轟炸機,但確實還力有未逮,技術上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事實上,雖然隱身飛機這個概念很早就提出了,但真正在理論和技術上獲得突破還要到上世紀70年代開始。原因很簡單,雖然大家都知道要讓雷達波不反射回去,但具體怎麼做?雷達波的反射、散射、繞射、衍射模型又該如何建立?如何解決不同方向的隱身問題?……這些基本理論到1970年代美國才開始找到一點方向,這一類的技術到現在也仍然是各國最高機密之一。俄羅斯在研究隱身技術的時候秉承了一貫的簡單粗暴的原則:既然理論上暫時沒有辦法突破,乾脆就研究等離子隱身技術,直接把雷達波全部給吸收掉。但事實證明,這條路走不通,於是就悲劇了,到現在的蘇-57隱身能力仍然為人詬病,更不用說B-2這種黑科技了。至於中國呢?起步晚、底子薄啊……很多科學理論和基礎技術是沒有什麼取巧之路的,只能靠一點一點積累,中國目前缺的就是這些積累,所以暫時也沒有。

另外,B-2的價格也是個大問題。1990年代B-2的單機造價就已經高達20億美元了,這個價錢即使原樣放到現在都是個天文數字,更不用說加上通貨膨脹因素。所以,真不是誰都買得起、養得起的。T


聯合防務

這個問題,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戰略需求。二、技術問題。三、資金問題。首先來看看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基本情況,這是個人整理所得,有不周之處,還請見諒。


飛行中的B2

B2隱形戰略轟炸機,現在早已全升都級成了B2A,升級的地方包括:更換新的隱身塗料,安裝Link—16數據鏈,換裝新型雷達,電子設備等。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B2的作戰航程達到了12000公里,經一次空中加油,作戰航程更是達到了18000公里。首批B2於1997年4月入役,共生產了21架。到目前為止,B2轟炸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美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全球打擊”能力。

B2驚人的掛載能力

B2不僅是高科技武器,更是金錢造就的武器。單價B2的造價就達到了24億美元(B2服役後,美空軍對外公佈的數據。那可是將近20年前的價,按今天的物價情況來計算的話,還要高得多),按B2重量來算的話,單位價格比黃金還要貴2—3倍(按B2服役時,當時的黃金價格計算)。這裡還沒算上研發費用、戰機飛行員等其它費用。

B2A隱身戰略轟炸機座艙

B2執行常規作戰任務,更像是空中“炸彈倉庫”

說到仿製,首先得有實物或者是相關設計圖紙作為參考,才能談到仿製。B2隱身戰略轟炸機,至今保密程度仍屬最高:莫說實物、設計圖紙,就是B2的詳細性能參數各國都無法得到,這種情況下,何來仿製?就憑網上的幾張圖片、無關緊要的性能參數(還不知裡面有多大水份)?哈哈,別開玩笑了,這可不是做玩具。

B2正在進行空中加油

就是有國家造出了與B2外型100%相同的隱身戰略轟炸機,那也不是仿製,應該叫自研,原因在上一段中說過。許多網友以為外型相似,就是仿製——這是嚴重的錯誤。而世界上其它各國為何沒有研製類似裝備的呢?

有三個原因,下面就來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一、戰略需求。B2主要是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當然也可執行常規打擊作戰任務(費用卻要比普通轟炸機高出許多)。“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是指:擁有空基、陸基、海基三種發射平臺來進行核打擊的能力。執行常規打擊作戰任務,有其它更合適的裝備;而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各國普遍向陸基、海基方向傾斜——陸基方面,發展車載可移動式核武;海基,發展更加先進的戰略核潛艇。同時,發展多彈頭等技術來提升突防能力。況且,B2旨在實現“全球打擊能力”,這是美國的戰略所催生的武器。其它各國沒有這種戰略需求,自然不需要這種武器,就是沒有發展類似裝備的必要,這是最重要的原因,沒有之一。


B2升空

二、技術問題。任何一款先進的裝備,都有其先進的設計理念、科學技術、製造工藝等等。B2毫無疑問擁有所有這些先進的東西,實力稍微差一點的國家,根本就研製不出來。舉個例子,在F22、F35服役後,世界多國都開始了四代機的研製工作。然而,到今天為止,僅中國的殲20入役,俄羅斯的蘇57生產了12架,中國的殲31還在研發階段,其它如日本等國都已宣告失敗。B2的技術難度更高,世界上有實力研製類似裝備的不超過兩個國家(除了美國)。我空軍司令也已證實:轟20並非類似B2那樣的戰略隱身轟炸機。


B2

三、資金問題。這個容易理解:就是缺錢。高科技武器,不僅需要高科技,更需要大量的資金。前面已講到B2的造價,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才不過45億美金左右(早期服役的便宜些,後期服役的要高許多),F35A單價降到了8000多萬美元,一架B2就能買30架F35了(若考慮物價因素,還能多買幾架F35。)哪個才划算?相信各國都有自己的算計。盲目跟從,後果只有一個,像前蘇聯那樣:最終解體。

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裝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儒道之主

首先我們必須搞明白,B-2這種高度隱身的戰略轟炸機是幹什麼用的。在近些年的局部戰爭中,B-2參戰極少,大部分的轟炸任務還是由老舊的B-52來完成的。為啥?因為B-2這種戰略轟炸機主要是針對中俄這樣的軍事強國而研製的,是通過隱身突防和大航程,進行大縱深作戰,而且必須有像F-22這樣的隱身戰鬥機護航才行。

網友繪製的中國轟-20新型戰略轟炸機

可如今能研製出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也就中美俄等少數幾個國家,其他國家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和技術來研製隱身戰鬥機,更別說隱身戰略轟炸機了。目前,中俄也分別研製出了隱身戰鬥機,那麼下一步可能就會研製隱身轟炸機了。俄羅斯目前由於經濟問題,下一代戰略轟炸機何日亮相,還沒有正式的報道,況且俄羅斯以前走的超音速轟炸機的路線,典型代表就是圖-160,其下一代戰略轟炸機是否會走隱身路線,還存在一定的爭論。不過,中國肯定會走隱身路線,中國的轟-20一定是類似於B-2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而且,中國在研製隱身戰略轟炸機方面還具有後發優勢,畢竟B-2已經是幾十年前的產品,包括隱身技術和隱身塗層在內,近些年來發展較快。中國轟-20服役的話,其性能應該不會低於B-2。

轟-6N正在試驗掛載空射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未來的轟-20也將具備這一能力

另外,中國的轟-20將具備美國的B-2所不具備的遠程打擊能力,這就是空射彈道導彈能力。前不久亮相的轟-6N新型轟炸機,就將試驗掛載空射彈道導彈,即東風-21或者是東風-26。轟-6N僅僅是試驗掛載空射彈道導彈,將來真正掛載空射彈道導彈的應該是轟-20。轟-20掛載的東風-21D和東風-26,屬於反艦彈道導彈,其最核心的任務就是打擊敵方的航母,號稱“航母殺手”。這樣的話,我國不僅擁有陸基公路機動的反艦彈道導彈,而且還將擁有空基反艦彈道導彈,對付敵方航母的手段日益多樣化。


東方談武器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為什麼要仿造?

隱身戰機在空軍裝備中的定位是用來執行突襲,或者說“踹門”任務的,是一種進攻性很強的裝備,如果沒有相應的戰略需求,國家根本沒必要花這麼多錢去搞這個項目。

目前世界上既有研發能力又有需求的國家,總共也就中美俄三家,這三個國家的利益可不僅僅只侷限於本土,而是在包含近地軌道在內的人類已探明的大部分區域!

換句話說,這三個領導世界的國家要面臨的對手往往不會弱於自己,因此對於隱身戰機這種尖端機型就有了需求。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技術問題。

B-2作為全世界唯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美軍在當前可以說是一家獨大。作為美國的鎮國重器,B-2的各項數據都被嚴格保密,現如今網絡上關於B-2的所謂“技術貼”只不過是軍迷們或者專家根據一些隻言片語做出的個人推斷,理論上並不具備參考性。

B-2是美國航空工業和電子工業最頂尖的作品,可以說是美帝軍工產業的集大成之作,從隱身塗料到其內部的發動機,都是世界最頂尖的技術產品,別的國家不是不想仿製,而是這背後所代表的是一個頂級軍工強國的一整套先進產業鏈,即便是自己拿到了B-2的關鍵數據也沒有能力仿造,最後只能賣給其他有能力的國家,但這樣造成的政治風險自己又無法承擔。

再加上B-2那24億美金的單價,綜合起來,這種飛機真不是隨便哪個國家就有資格擁有的!


軍事帝

B-2目前沒有哪個可以相比的對手,主要還是其本身研製難度、成本以及支持體系的龐大複雜導致的。

B-2本身高度複雜,無論是隱身,還是氣動控制(例如沒有尾翼帶來的困難),還是最先進的遠程火控系統,都是其他國家暫時難以企及的。只有中國正在研製的轟20可能可以與之相比。

而且,美國空軍還在大規模升級世界最先進的這一隱形轟炸機,延長其服役至本世紀50年代,服役期將長達70年以上。這些連續的高額投入,也令人難以追趕。

B-2轟炸機在升級武器掛載能力之後,可以攜帶新型B-61核炸彈及LRSO(機載遠程核導彈),更多常規炸彈如2,000磅精確制導聯合制導攻擊武器、5,000磅聯合制導攻擊武器、聯合戰區外武器、空對地戰區外導彈,以及28枚GBU 5,000磅制導鑽地炸彈。GBU 5,000磅制導鑽地炸彈的威力非常強大,可以摧毀受10~60米不同硬度鋼筋混凝土或40米中等硬岩石保護的敵方軍事工程。B-2升級後將能攜帶一種更強大的常規炸彈,即一枚30,000磅常規巨型鑽地彈增強更大的轟炸威力。

這裡必須提及B-2使用這些武器背後的複雜支持體系,要遠程使用精確打擊武器,需要有全球範圍可靠工作的高精尖偵察定位網絡,這涉及衛星、飛機、艦艇、地面人員的複雜偵察體系,僅僅導航定位一項就有驚人的技術難度。

研製不了這樣的體系,就談不上研製B-2這樣的轟炸機。

B-2自身一些複雜設備,例如成像清晰的微波合成孔徑雷達可以為飛行員顯示地面情況,盯住打擊目標,這也是其他國家近年才開始裝備的武器。

該機將使用新的防禦管理系統,保持更好的預警狀態,更好的決定攻擊方向。該機使用優秀的防禦管理系統,掌握敵方的空軍防禦位置,避免被敵方發現。這令該機的電子防禦能力也很出色。

該系統升級後還會加強B-2的通訊系統,擴展信號帶寬,增加數據的傳送量,提高飛機與司令部及指揮中心的聯繫。

總而言之,這一轟炸機的大而全,對其他國家,例如中國轟20的追趕,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加特林

所以,中國是有需求,沒經驗,到現在轟20正在研製中。俄羅斯有需求沒銀子,研究無法開展。英國,其實還有法,有一定技術潛力,但既沒需求,也玩兒不起。至於其它國家,就別提了,技術經濟都沒戲。

另外,吐槽一下題主的“仿造”二字。有能力造隱形大轟的,就未必需要仿造。即便相似,頂多是理念相同,大致輪廓相仿。其內部必然是自己研發,外部尺寸、後掠角度等細節也不會相同。


錫兵中士

美國 的B2轟炸機從發明至今為何還設有任何國家能夠仿造,是一個非常廣大的題目,題目涵蓋的時間段又比較長,所以切入問題的切入點可謂是五花八門。

應該肯定的是,B2轟炸機既是冷戰的產物,又是冷戰後有相當時段都在軍事上有重大影響力的武器,而要對它進行仿造又不是一件輕容易舉的事情,本文就要從頭講起:

美蘇之間的冷戰先從原子彈氫彈開始,繼而在運載工具一一導彈,雙方最後都不約而同走到了導彈防禦系統的打造進行競爭。

所謂導彈防禦系統就是以幾十個甚至幾百個雷達組織成一個網絡,密切監視敵方的導彈發射,在敵方導彈未擊中己方目標前發射針對性的導彈將敵人導彈摧毀,為了防止對方導彈實現先發制人戰術,美蘇又搞起摧毀對方導彈發射基地的武器研發。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和蘇聯的圖160轟炸機就有這種意圖。

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不是戰略轟炸機,它是戰略轟炸機的開路先鋒,它的目標是摧毀對手的雷達系統,目的是讓對方變成瞎子,變瞎後無法對己方的戰略轟炸機進行監視,然後讓己方戰略轟炸機摧毀對方的核武器基地,海空軍基地,指揮中心。

這種飛機的作用有時甚至比戰略轟炸機更加重要,為了能夠摧毀對方雷達,它用特殊塗料層去吸收對方雷達的無線電波,它用長距離超低空飛行方式掩蓋自己的行蹤,它用良好的氣動性能達到大載彈量的目的,它用激光制導炸彈以提高命中率,它用設計萬公里以上的飛行距離去隱藏起飛基地。上述五大用途要求用世界最高水平的飛機設計手段,要求設計特別的生產線,要求有高性能多用途的飛行設備,所以這種飛機制造時耗資巨大,製造後又保養困難。

蘇聯在冷戰時期的戰略思想與美國不同,所以沒有仿製這種飛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又設有實力進行仿製,中國沒有參與冷戰,戰略轟炸機沒有著落,相應的戰略方向未定,也沒有必要仿製這種飛機,至於世界其他國家也花不起仿製的巨大資金。


大偉140797056

B2轟炸機是美國科技之大成,柔和了隱身,材料科學,還有衛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是美國綜合國力的象徵,同時又是一個系統武器系統,又兼造價昂貴,連美國都是少量擁有,美國追求的是全球打擊能力,很多國家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全球打擊的要求,即便有了這樣的飛機,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大部分國家都放棄了研究,這就是不被別人仿造的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理論上我國會慢慢獲得這項技術,同時我們也有衛星通訊技術基礎,我國也有威懾力的剛性需求。


東方智慧之星

B2隱型戰略重型轟炸機美帝一共只生產了二十一架,前些年(二00八年)墜落了一架現在還剩二十架。

為什麼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仿造,實際上很簡單,一,造價太貴,製造一架B2需要燒銀子二十二億美金。相當於一百五十四億元人民幣一架,我相信現在全世界任何國家軍力要想編成中隊生產B2那就是集全國之力也很難辦到,因為後期保養飛行一次,或者一年保養,可能花費幾億元人民幣,我相信現今世界上任何國家軍方都是很難承受的。

二:高科技化太難。現今除了美國掌握看這種原開發的,可以躲避:紅外線.聲學裝置,電磁和雷達波都不能監視到它,超強的隱形能力能讓它在完成任務後很少遭到敵方戰鬥機的追擊。這些綜合性的高科技能力也只有美軍方和製造商能夠掌握和運用,世界上任何國家對此技術也只能望背興嘆。

這就是無法模仿的絕對兩個主要原因!





空一體

B52都沒仿造出來,何況B2了?黑影S70仿造了多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