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許多初學者在寫書法的時候都喜歡疊格,那麼寫書法到底需不需要疊格呢?

南開大學教授田蘊章教授在其專著《歐楷解析》中這樣說: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田蘊章專著《每日一題,每日一字》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田蘊章專著《歐楷解析》

界格是對楷書的強化,界格可以疊,也可以畫,畫出來的紅色界格更顯得工整爽目,為楷書作品增色。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多麻煩,比如要求你必須把每個字都寫在方格的正中,字與字之間保持著一條無形的中線,不管橫向還是縱向都必須做到中正無斜,這是極不容易的事。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真行草每日一字》內頁

如果把字寫小了,儘管保持中正,卻會顯得全篇空蕩,如同一個瘦子穿著一件肥袍子如果把字寫大了,又會顯得全篇擁擠,如同個胖子穿著一件瘦襖。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真行草每日一字》內頁

在歷史名書家中未見犯有第一種錯誤的,但犯第二種錯誤的確是有的,請看顏真卿即是典型一例。按顏真卿的書法水平而論,可算得上是一位“囊括群英,包羅眾藝”者(馬宗霍《書林藻鑑》),尤其他的行、草書幾乎可與二王媲美。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真行草每日一字》內頁

就楷書而言,那種雄偉古拙之氣,也稱得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對後世影響極大,無論怎樣評價都不算過分。但他的楷書唯一不足之處即是字形過大,就此歷代書家多有批評。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真行草每日一字》內頁

清代書家梁巘《承晉齋積聞錄》對此進行了十分尖銳的批評:“顏魯公作書不拘字之大小,畫之多少,俱撐滿使與格齊,而古意已失,徒形寬懈,終非正格。”李後主則以苛刻的語言挖苦顏真卿的楷書:“如叉手並足的田間大漢。”米芾則更加尖酸地形容顏體楷書:“如肥大粗拙的蒸餅。”當然羊羔雖美,眾口難調。包括王羲之在內,任何書家都不可能折服所有的人,何況“冬無意陽,夏無伏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真行草每日一字》內頁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批評者批評的中心都集中在一個問題上,即顏字過於肥大,填格太滿而失去靈秀,這就給初學者以警示:在方格內作楷,須留出合理的空間。

田蘊章:寫書法到底要不要疊格,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

《歐楷解析》內頁

談到歐陽詢的楷書,也不可能盡遂人意,但在章法、行氣方面確實不曾有人提出疑義。因此我們在通臨歐楷過程中,必須細心觀察字距與行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