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里面,谁的楷书写得最好,赵孟頫的书法怎么样?

恋上八雅

楷书四大家中,前三人是唐代书法家,只有最后的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而恰恰是最后这位的赵孟頫,与前面三人的书体大不相同。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赵孟頫的书法,现在存世的墨迹是所有古代书法家中最丰富的。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知道了一种有别人唐代碑帖的书法“翰牍书”。“翰牍书”,是古代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书体。说通俗点,就是手写体。这是区别于唐代楷书的一个重要特征。唐代欧颜柳三位的碑帖字体,叫“碑版楷书”。碑版与翰牍的区别在于:碑版重于工整、庄重,只应用于重要的场所树碑立传之用。应用面效小。翰牍书则以自然、随性为书。是平时广泛应用于书信往来,遣性消娱,著文作诗时用的书写体。


要说谁的楷书最好,他们每个人都是经过历代书学者所公认的宗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只有你最喜欢的,没有最好的。不必怀疑你的选择。因为同样和你选同一个人字体的爱好者也很多。在你们眼中,你们喜欢的那个人,他就是最好的一个人。


子衿tjk

哪家楷书最好,这个问题有些笼统,谈到最好那就和书法欣赏能力有关了,因此笔画,结构,风格,行气可以说是判断书法的基夲要素,缺一不可,自知功夫浅,不妄谈谁好谁坏,那就从古人中找一找答案吧!欧阳询所做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现在书法欣赏所说的“楷书”即为“正书”。

  《九成宫醴泉铭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也被称为楷书极则。


既然是极则,那么就表示欧阳询的成就在颜柳之上,而其中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楷书是一种着重表现结构性的字体,所以从字的结构上来解析,应该可以作为判断的标准。而字体的结构又以点画为单位元素,因此再细分到点画的特色,表现,就应该可以找到判断的方法。

我们把欧颜柳的楷书放在一起看,果然可以看出其中高下。颜柳,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程式化的笔画,每一种相同的笔画,如横竖,在所有字中都有差不多一样的感觉,但欧的横则变化万千,随着不同字的形状,位置,而有很大差异。


欧楷的高明,首先表现在各式各样的笔画单位中,有一定的基本形式,但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形状,所以欧千变万化,而颜柳千字一面,从书写技巧和呈现的结果看,欧比其两家高明。

然而就字的风格来说,颜柳风格却比欧强烈,尤其颜厚重大气,让人过目不忘,而且很容易的感受它的特色,柳铮铮铁骨,让人神情振奋,欧字就不那么抢眼。

就临摹来说,颜柳比较容易上手,因笔画形状重复性高,变化不会太大,所以颜柳也就成为千百年来书法学习者的入门首选,其影响自然起过欧,但颜柳虽然容易入手,却也不容易写好,再加上过度规律的笔画,很容易写死写俗,欧字变化多,不易学,但要把欧写俗了,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欧最好,而赵体取法二王,字体潇洒,媚气十足,不宜初学。


肆工斋

《欧阳询楷书入门第一无需争议,赵孟頫楷书实用性第一》

欧阳询被世人尊称楷书四大家之首,在大多数人心中,就是欧阳询奠定了中国汉字“方块字”的风格。对于书法学习者学习书法不学习欧阳询楷书书帖的人可能少之又少。

其实很多书法学习者估计与笔者有一样的疑难:欧阳询所有楷书作品全无墨版本存世,经过雕刻的欧阳询书法总是有点只见骨架不见肌肤的感觉。在欧楷所有碑刻版本中,《九成宫》可谓大名鼎鼎,几乎是每个书法学习都会临写的范本。

图:欧阳询《九成宫》《皇甫诞碑》笔法

从两幅碑刻作品比较来看,《九成宫》作品刻痕加然更加清晰,但是其中雕刻的金石之气太重,感觉象是被庖丁刮过骨的“牛”一样,只见僵直光秃秃的骨头架子,满身肌肉与皮肤都被剥离了一样。有人声称自己临《九成宫》最象,那可曾想过,越象就越不是手写的字了。至少越来越不象欧阳询的欧书了,最多象那个雕刻工将的雕刻而矣!
但是在《皇甫诞碑》中,虽然文字模糊不清,但从只言片语,我们还多少可看出字迹的一点手写味。也许从这个角度看来,《皇甫诞碑》是我们研究欧阳询楷书真像的突破口。
附:欧阳询《皇甫诞碑》宋朝拓本。

从欧阳询《皇甫诞碑》拓文可以看出,欧阳询的手书虽然也追求笔画的平正,但并不象大家常说的那么僵直。作为“楷书四大家”第一大家的欧阳询的手书法并不“尖牙利齿”,圆润之风存在,只是被刀锋给刮掉了而矣!

而赵孟頫书法则增加了更多的实用性特色!


创新炎黄

对这个问题可能我最有资格回答,因为四大家我都临了个遍,很少有人像我这样练书法的。

四大家里颜体的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当仁不让的名誉主席;

欧体看似严谨实则最险绝,实则超过颜体,是实力派的主管副主席;

柳体是颜体的继承者,同时吸收了许多欧体元素,写得比较疏朗俊秀,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但从单字考虑,好多字的字体结构不完美,所以柳体属于新锐派的理事;

赵孟頫比较好的保留了二王风采,又吸收了李邕和魏碑的风格,字体比二王宽博大度,适合大众审美观。但我认为他没有写过严格意义上的楷书,即使《胆巴碑》也多带连笔行书特点。所以赵体是当红明星。

还有容易被忽略的褚遂良,他对二王的继承更直接更坦率,同时书中饱含大唐的至高无上和风流倜傥。我觉得你要上追晋唐的话学褚比学赵更是捷径。


虎之韬

“谁的书法好?”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这就像问四大天王里,谁最帅一样。(当然是刘德华最帅!)欧颜柳赵,这四个人是经过上千年历史认可的楷书大家,每个人的楷书都有其不同的风格。

欧阳询的字体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学习。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柳公权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赵孟頫在四个人中最小,是元朝人,晚了两个朝代。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十分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赵孟頫的字笔法秀媚,苍劲浑厚,规整庄严又潇洒天真,可谓笔笔提起,字字挺拔。赵孟頫书法在用笔结构两方面的技巧层面都达到了精熟秀润的极致,在“熟”于“二王”这一层面上,中国历代书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赵孟頫,恐怕就连其本人也无法超越,同时代的文人十分推崇他。


新氧生活

大家都知道,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各类书法培训班,一般教学都是从颜、柳、欧开始,很少有建议学生从赵体入门的。再放眼整个书坛,以赵体书风扬名的书家更是寥寥无几。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实在是复杂,首先赵孟頫之后明代基本上都是深受赵的影响,以至于馆阁体大盛,时间久了再经典也会让人审美疲劳;另外一点,赵孟頫身为宋朝皇室贵胄却出仕于元朝,这自然成了原罪,艺术就这么和历史,政治挂了钩而被掩埋了本来的面目。清初的傅山提出了“四宁四毋”的审美基调后,赵体就以秀气而获罪了,自此很便陷入长期的争论中。

从艺术的角度分析,颜体大气磅礴;欧体劲瘦险绝;柳体骨力雄健;唯独赵体以秀美名世。但是,赵体的秀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初学者很难得其神韵而流于皮表。另外,一般书家都认为赵体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楷书,实际上是属于行楷,很难体现楷书应有的法度,这也是大多数书法老师都不建议学生从赵体入手的原因。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赵孟頫楷书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味却是毋庸置疑的,把赵孟頫列入“楷书四大家”也是实至名归。

赵体,脱胎于二王,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灵气十足有不失端庄,纤秾合度。并且赵孟頫书写速度是极快的,五千字的道德经小楷,只两日就完成了。那样工整的楷书,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不信的话可以刷刷各个书法论坛,一般临赵孟頫的道德经,时间上都是半个月起啊。据说赵孟頫可日书万字。如果学习赵体入门,之后过度到行书草书都相对容易些。

对于赵孟頫书法的评价,历来就颇有争议。整个元代的书法都是以魏晋为宗,而这正是赵孟頫扭转宋以来书法时弊努力的成果,有元一代,中国书法重新回归了高峰,这几乎就是赵孟頫一个人的功劳。

赵孟頫于书法最神异的地方不是天资,而是努力,赵几乎是临遍六朝法书,六朝之前有李斯,六朝之后褚河南李北海乃至宋四家,赵松雪可以说都得了精髓,当然最着力者还是二王。后世有人批评赵字媚俗,也大都是抱着政治的偏见。


惊龙轩

不敢说谁写得最好,四人各成一派,各有千秋,各有人爱,这个问题不做过多赘述。

重点说说赵孟頫。他被誉为第二书圣,粉丝遍布全球。牛津大学荣誉院士迈克尔·苏立文曾提及

他可能和塞尚一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主任何慕文畅想,我最想与赵孟頫彻夜长谈!

但是,他也是被骂得最惨的艺术家,说他没气节,是贰臣,书法媚俗。

历代艺术界全才其实并不多,皇族后裔中更是少见,除了宋徽宗外,恐怕只有赵孟頫算得上。赵大师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N代子孙。

他的书法,外行只看到“圆润”,懂他的人发现笔笔藏锋,力量无穷。赵孟頫一生留下了很多名作,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千字文》潇洒流畅,《洛神赋》神韵自得,《胆巴碑》亦古亦新,《归去来兮辞》稳健有力道,还有《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每一件作品都值得仔细端详良久。

赵孟頫草书千字文卷,故宫博物院藏。草法严谨,笔法爽利,功力纯熟,点画细节变化丰富。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故宫博物院藏。笔法飘逸丰润,结字端庄,字画稍肥,似棉里裹铁。

虽然赵孟頫书法有很多亮点可寻,但是很多人初看其书法,总觉得圆转遒丽、笔力沉着,有人甚至说其过于圆润,似乎隐藏了些什么。其实,看似小胖、无锋利转折字体背后,是藏锋!每一笔都暗涌力道,绵里藏针。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书品恰如其人品,赵体之所以外圆融内坚定,是因为他有种内在与外在现实自相矛盾的点。他作为宋代皇室后人,本在宋朝灭亡时希冀归隐山居,奈何可汗忽必烈几次请他出山。左右为难之下他只能顺从,理想与抱负全藏在点墨之间。

而他选择大力学习魏晋文人的放达佯狂之风,无一不表露非常向往古人那份释然与自在

。表面在临摹,实际憧憬那种放飞自我的人文性情

《归去来兮辞》局部,上海博物馆藏。运笔沉稳畅朗,骨肉停匀,结体紧敛虚和。

《道德经》局部;起笔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道。

赵孟頫的书法说完了,不知道各位是怎样看赵孟頫书法的?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艺萃 yicuichina)


艺萃

答曰:书法楷书到唐代为鼎盛时期,唐楷四大家“虞颜柳欧”是指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其实,纵观唐朝楷书较为著名的有,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四大家;晚唐的颜真卿、柳公权。凡及楷书,言必称颜、柳。

颜真卿楷书作品▲

书法史上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这里说的赵是之元朝赵孟頫,赵孟頫在书法上贡献是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书法遍及书法史上各家之长,最后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若单论楷书书体,赵不及颜柳欧,这就引出了“颜筋柳骨”说,作为普通人欣赏的角度,应该是感觉赵体好看,雅俗共赏,更符合大众审美。

柳公权楷书作品▲

颜真卿的书法筋力丰满,气派雍容堂正;柳公权的书法则偏重骨力劲健,所以就有了有“颜筋柳骨”的称谓。这句话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赵孟頫楷书作品 ▲

综上所述,不能说谁写的好,各有特色,这也就是他们能在书法史上留名重要因素。多哦说一句,赵孟頫是元朝,若赵孟頫放在唐朝的话,他的楷书可能与其他几家相提并论了。

望有帮助。


书法网

又是一个问"最好"的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文无第一,没有高低之分,主要看每个人喜欢怎样的风格。

历代书法家,各具风格,无法评价谁高谁低。

颜真卿,同样 书法界的泰斗,楷书四大家之一。他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图源见百度)

柳公权,依旧 书法界的泰斗,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

”,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图源见百度)

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还是 书法界的泰斗,楷书四大家之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莆诞碑》、《化度寺碑》等。

(图源见百度)

Jiaqiiiii77

1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在书法史上地位都是重量级的,对后世的影响力都非常大!楷书四大家各有千秋。

2首先谈一下我个人的一家之见,我认为楷书四大家里面欧阳询写的是最好的,这个观点也是我一直坚持的!

3为什么说欧阳询的楷书最好呢?因为在唐朝我们都知道是个尚法的朝代,并且楷书发展到唐朝已经是顶峰时期。后世学习楷书的人都是在学习唐楷。欧阳询的楷书被誉为唐楷之冠,这一点有目共睹,无可非议!



4启功先生说欧阳询的书法是集大成者!可见在书法上欧阳询的成就之高,绝非浪得虚名!欧阳询的书法融合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帖学,以及北朝的碑学。并且欧阳询早期的楷书作品,明显的有魏碑的笔意!笔画转折都是大刀阔斧,这和魏碑的笔法很是相近。


5至于赵孟頫的字,历史上也是评价极高的,赵孟頫的字体确切讲不是正楷的范畴,它是介于楷书个行书之间的一种行楷书体。从赵体字的笔画,结构就能明显的看出来,它的笔画都类似行书的笔画,结构之间有引带游丝。历史对赵孟頫的评价是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可谓评价极高!但是呢,赵孟頫本身存在着一点瑕疵,就是他的人品有点非议。作为宋室后裔去辅佐元朝的皇帝,在气节上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6综上所述,楷书四大家中其中欧阳询的欧楷当属第一,赵体字很好,但是因为赵孟頫本人的原因,还是差了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