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烈传》中的喜剧英豪,本该与徐达齐名,却为何不幸惨死?

《大明英烈传》中的喜剧英豪,本该与徐达齐名,却为何不幸惨死?

讲述元末明初群英演义的评书,《大明英烈传》里最吸引人的不是天生主角朱元璋,而是喜剧“明星”胡大海。

这位在评书里取襄阳、攻金陵的大功臣,曾经凭借一己之力误打误撞地救下了一众举子,那些人里有不少后来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元勋,比如刘伯温、李善长等。同时他还因皇帝屠杀功臣而打抱不平,甚至保着朱棣去攻打朱元璋。

按理说这样一位让风云为之变色的大人物应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起码可以达到徐达、刘伯温这样的知名度,可惜史书对其的文字叙述并不多。只因为这位评书上的“最佳配角”在明朝建国的过程中死得太早太冤枉。

一、资深老员工

朱元璋最早是在郭子兴的碗里混饭吃的,只不过那里人际关系不仅复杂还妒能。郭子兴最初被赵均挟持的时候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敢出面相救,全凭领兵在外的朱元璋率兵杀回,软硬兼施之下才救了老郭。

可是郭家并不感恩,先是剥夺了朱元璋的军权,之后又想把恩人扔进小黑屋饿死。朱重八一看“郭家菜”不仅不好吃而且还容易“中毒”,索性自己单干。

另起炉灶就需要有伙计帮忙,于是老朱从自己的部下里面划拉出来24个铁杆(另一种说法是18人)重新开张,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明帝国的功臣。不过别着急,他们当中有个叫“胡海”的却不是胡大海。

“胡海”普遍认为是东川侯胡海洋,曾经跟着沐英征讨过云南,攻破了大理。而我们的主角胡大海则是朱重八起兵才加入的资深将领。

史书上评价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也就是他身材高大,脸色黢黑,还有些计谋。这样的素质去卖猪肉肯定是庸庸碌碌,但是去打仗则是脱颖而出。因为有勇有谋长相还粗犷,所以朱元璋初一见面就命令其为先锋。

《大明英烈传》中的喜剧英豪,本该与徐达齐名,却为何不幸惨死?

有了平台,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能耐。

胡大海也不负众望,在后来的一系列的战役中表现颇为抢眼。朱元璋占据金陵想彻底安家的时候将胡大海任命为右翼统军元帅,这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司令了,属于军队高层人物。在资深将领这个级别里,受到的待遇能与“联合创始人”平起平坐实属罕见,由此可以想象胡大海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

二、道德楷模

有这样一句古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言放在统兵大将身上毫不为过,尤其是手握重兵还比较皮的将领们,让统治者颇为头疼,就算脾气非常暴躁的朱元璋,面对常遇春、蓝玉等人几度屠城杀降,除了骂人也没有其他办法。但胡大海却是个例外。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流民乱窜,这时粮食就成为了硬通货,比金银更加实在。为了确保粮草充足,朱元璋严令禁止部下酿酒。因为酿酒就需要粮食,那点存量都不够人吃的,更何况喝酒了。

可是胡大海的儿子却私自在驻地酿酒,后被人告发。朱元璋要杀胡子以严明法纪,有人劝他别这么做,容易激起胡大海的叛变。朱元璋大义凛然地说:“哪怕我逼反了胡大海,也必须杀掉他的儿子。”结果老胡的儿子被杀,胡大海非但没有造反,反而认真检讨自己的过失。

胡大海对自己人这般,对敌人也是一样。朱元璋与张士诚因为争夺绍兴地区而爆发激战,张派遣吕珍猛攻诸暨。诸暨这个地方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是勾践当年图谋复国的根据地,地位重要守备完善。吕珍看城高池深不好攻打,就在城墙四外筑起了堤坝,准备引河水灌城。

《大明英烈传》中的喜剧英豪,本该与徐达齐名,却为何不幸惨死?

本来这么重要的地方应该设置完善的防御,就好比关羽水淹七军一样。可是吕珍以为堤坝盖起来就万事大吉,结果被从宁越州赶来救援的胡大海截了道。胡大海控制堤坝之后引水倒灌吕军,对方顿时陷入被动。

吕珍赶紧求和。吕、胡二人以折断的箭盟誓,双方罢兵休战。当时胡大海手下有个叫王恺的谋士说:“那厮都快被淹死了,还谈什么和平。再说他本来就狡猾言而无信,现在应该乘胜追击,肯定能够大获全胜。”

胡大海却说:“一言既出就不能违背,就算打败了吕珍也是胜之不武,俺老胡不做这种不讲礼的事情。”

看当时的形势,朱元璋一方在诸暨城处于守势,而且胡大海属于援兵准备不足,双方胶着在一起谁也没有把握能大胜。如此握手言和反倒成就了胡大海的威名,从此胡大海的威信成为了朱元璋军中的招牌。

胡大海常说:“我自己虽然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水平低,但是我知道带兵的三要素:一不随便杀人,二不强抢妇女,三不毁人屋子。”由此,

胡军所到之处当地百姓纷纷依附。

比如胡大海听从王恺的建议打下了江西的上饶,上饶地区方频遭战乱经济萧条,最主要的是城里粮食匮乏。无论这个地方战略地位多么重要,没有粮草万事休提。有人劝胡大海撤走,大海同志说:“这个地方可以牵制陈友谅,我们要服务大局,没粮食吃就想办法克服。”

但是唯一克服“无粮”窘境的就是抢!士兵对附近存有粮食的村寨进行强征,夺掠的粮食美名其曰“寨粮”,这样的操作在朱元璋军中习以为常。可是胡大海顶着兵变的危机先是禁止部下吃“寨粮”,又冒着“大不韪”的风险上书朱元璋,表示我的军队不能吃抢来的饭食。

朱元璋十分赞赏胡的做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制定了赋税制度,保障了供给,稳定了根基。正是因为上饶地区强有力的牵制,给朱元璋消灭强敌陈友谅加了分数。

三、冤死的一代英豪

杨通贯本来是元末民生凋敝中涌现出来的一支起义军,后来因为利益权衡投降元政府成为了一支“官军”,这支部队打得起义军非常之疼。

《大明英烈传》中的喜剧英豪,本该与徐达齐名,却为何不幸惨死?

朱元璋第一次攻打南京的时候就是被杨通贯的部队击溃的,之后张士诚攻占扬州,又被苗军打回了老家。

数年后张士诚攻打杭州,江浙的行省丞相求援杨通贯,自己却带人跑了。苗军长途奔袭,愣是依靠自己的少数兵力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把张士诚的几万大军打得“十丧八九”。杨通贯也因为战功被朝廷赐名为“完者”。

这样的人物怎能不让张士诚恨之入骨,张士诚利用杨通贯与江浙行省丞相的不和,用计逼死了杨。苗军一众将账算到了元廷头上,全部投靠了张士诚。胡大海攻下严州后,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人又率军归顺。

苗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胡大海喜欢他们的骁勇就划到自己麾下作战。可事实证明,苗军除了杨通贯以外谁也镇不住。蒋英等人几天安生日子还没过就又谋划另找主家。

一天,他们请胡大海到八咏楼观看苗军演习弓弩。刚到驻地,蒋英的党羽就跪拜到胡大海的马前,向胡大海告蒋英的状。

胡大海听了很诧异,正要向蒋英求证对方所言是不是事实。他的脸刚转过去迎面就看见一个铜锤砸了过来,胡大海躲闪不及被当场砸死,同行被遇害的还有胡大海的儿子和参军王恺。蒋英等人在城中大抢一顿之后又投靠了张士诚。

后来李文忠进攻杭州俘获了蒋英等人,朱元璋命令刺蒋英之血以祭胡大海。

明朝建立后,胡大海被追封为“越国公”。死于叛军之手的一代名将,总算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将结局“圆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