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都知道这位县令断错了案,但人人都还为他点赞

-1-


古时候有这么一男子,姓金名孝,以卖油为生,生活拮据,且也就因此而成了一个大龄青年,家中独有一老母。

某日,金孝又挑着担、没牵马,从家出发,准备走街串巷,卖油。可行未久后,竟忽觉腹中搅动、急需解手。于是好容易逮着一个村口的厕所,一头冲进去便开始酣畅淋漓。

酣畅淋漓过后,金孝长舒了一口气,准备处理一下继续赶路。可就在这时,金孝忽然注意到眼前有一蓝色裹肚,很是崭新。再随手一拾,竟颇有分量,而打开一看,只见白花花一片、全是银子,估摸着能有30两之多……

“不得了”!喜不自胜的金孝脱口而出道。于是藏好裹肚匆匆而起,挑着担子急急而去。

民间故事:都知道这位县令断错了案,但人人都还为他点赞

返家向老娘报喜。

-2-


意外的事情总有很多。就比如说当金孝强压着那颗亢奋的心将事情讲于母亲时,母亲竟恍惚着老眼,痴痴地问道:“我儿呀,你这该不是偷来的吧”?

因为毕竟是亲妈,所以金孝也并未因此而生气,他继续解释道:“你儿几时偷过别人东西”?

老母亲心略宽,可又继续说道:“虽然如此,这银子还是不能拿,因为既是你拾到的,那肯定是别人丢了的,因此,咱得还与失主”……

“要说想要,娘比你还想要!须知娘的穷日子过的比你一倍还要多。但贫富有命,不能强求,再说这银子也不知道是谁丢的,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是自己的钱还是借贷而来的钱?这都无从知晓。不过可以想来,现在失主肯定在为此而抓狂,闹不好还因此出人命,所以你说我们能拿吗?你说如果我们还于失主,是不是还能积点阴德”?老母亲在耐心地向着儿子解释道……

-3-


金孝本就是一个孝子,历来不违母命,尤其还在此时在母亲说的很有道理的情况下。

于是,他就按母亲所嘱,暂将银子放于家中,独身前往那个茅厕寻找失主。可还未及抵达时,就远远望见那一处围满了人,比及走近,只见一五大三粗的汉子正狂躁地叫唤着,好像在招呼着身边的两个年轻人要在茅坑里打捞什么……

金孝看出来估计就是此人丢了银子,于是上前问道:“兄弟这是要干什么”?那壮汉已经被好几个人问过,因此也就随口答道:“丢了四五十两银子,看看是不是掉茅坑里了”…“那是不是用一蓝色裹肚装着”?金孝继续问道。

民间故事:都知道这位县令断错了案,但人人都还为他点赞

那壮汉一听,赶紧点头,说:“是是,兄台你是不是见过,找到了我可以出赏钱”。金孝说道:“是我拾起了,现在在我家,你随我一同去取”。周遭的人听后,有人感慨,说金孝这后生难得、拾金不昧,也有人起哄道,怎么说这银子也该分一半予金孝……

一群人这样边说边跟着往金孝家中走去。

-4-


再说那壮汉,一边高兴于失物重归,一边又琢磨着刚才有人说的分一半的问题,心思万一这后生真要跟我分一半银子怎么办……

民间故事:都知道这位县令断错了案,但人人都还为他点赞

很快,就到了金孝家中,壮汉也拿到了裹肚,可点了一点后,竟变了脸色,怒说:“我刚给你说的有四五十两,为何现在只有三十两?”?

金孝哪曾想过还会有这一出,他当时就懵逼了,糊涂地看着那壮汉。可谁知那壮汉还继续不依不饶地说道:“你说,其余的是不是被你给吞了?你最好还是交出来”!

金孝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更背不起这口黑锅,于是也不顾对方身材粗壮,就跟其怼了起来。

越怼越激烈,从口头直怼到肢体,但金孝咋是壮汉的对手,被其一拳就打了一个趔趄……而这时,金孝的老母亲闻声也从屋子里匆匆出来,见眼前此景,心里憋屈,哭天喊地、大呼没天理。

-5-


好人的运气终不会太差。就在这时,忽有本县县令从此地路过,听到喧哗声,于是就落轿走来,问以缘由。而当大概听清楚以后,就令一干人往县衙而走,去办公的地方处理。

民间故事:都知道这位县令断错了案,但人人都还为他点赞

按例升堂。县令先后让金孝及那壮汉陈述冤情,两人所述自也同此前所争执的一样,这时,县令又问一同前来的看热闹的人,让他们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情况。众人都想帮着金孝,于是一起上前禀道:“那壮汉确实自己丢了银子,找寻不到,是这姓金的主动承认,引他回家归还,只是这银子数量,小人们不得而知”……

县令听后,令那壮汉将裹肚交上,又令旁边的人厘清银子数量,报来说:“三十两”。于是县令问那壮汉:“你本来有多少两”?

“五十两”,壮汉答道。“是你发现金姓男子拾了你的银子,还是他自己来承认的”?县令问。壮汉答说:“是他自己承认的”。

县令听后说:“那他要是想赖你这银子,何不一包取去,何苦要拿走一半又出来招认?而既然他招认,就说明他没有赖你银子之理。现在你丢失的是五十两,他拾到的是三十两,这说明这三十两不是你的,是其他人丢的,你再去别处寻找你的吧”!

壮汉一听这话,立即着急了,忙说:“小人情愿只领这三十两”……

县令喝斥道:“数目不同,如何能冒领?这银两就判给金孝,令其拿回养老,至于你的你慢慢再找吧”……

就这样,最终是金孝终通过官方将这银子纳入怀中,而那壮汉也终因心怀不轨又将银子得而复失。对于此案,旁观者都心知肚明,却也都拍手叫好。

| 文:起叔

|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