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天津造币总厂)

张爱玲童年在天津生活五年,她在《天才梦》里写道:“我3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

文中这位满清遗老叫张人骏,做过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与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是堂兄弟。张人骏的长子叫张允言,是中国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这位行长与张爱玲是堂兄妹,只不过比张爱玲足足大了51岁。

张允言(1869—1926),字伯讷,祖籍山东无棣张家码头村,出生在河北唐山丰润大齐坨村。张允言的父亲张人骏19岁中举,22岁科进士。张允言也是19岁中举,20岁拿下进士,是那一年最年轻的进士。当时有一句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50岁中进士才属正常,可见张允言少年天赋。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张允言的父亲张人俊)

张允言进士及第后,在户部任候补主事。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张允言随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到西安避难。《辛丑条约》签订后,战事平息,张允言又随慈禧、光绪圣驾回銮。1902年,张允言升为户部郎中,正五品。

1903年张允言受户部委派,与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户部尚书叶赫那拉·那桐,三人赴日本大阪参观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并访问大藏省,考察三井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了解银行、金镑、印花税的操作情况,收集金融业的书刊及规章制度。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大清银行钞票)

回国之后,户部筹设银行,张允言与军机大臣徐世昌、礼部铸印司员外郎陈璧三人,在天津勘定地势,筹建户部造币总厂。该厂于1905年春天竣工,定名为“铸造银钱总局”,是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良、技术最先进的造币厂。

一年后,户部为统一币制,决定撤销各地的部分造币厂,仅留下九个造币分厂,一律由户部造币总厂颁发铸造模具。不久,户部易名度支部,造币总厂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总厂”。后来各省所设造币分厂再度裁撤,由造币总厂统一铸造“大清银元”。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大清银币)

就在铸造银钱总局成立的同一年,清廷在北京设“大清户部银行”,张允言以正三品京衔出任总监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家银行行长”。“大清户部银行”试办三年后,1908年2月,清廷颁布《大清银行则例》,确立大清银行作为国家央行的级别与地位,“大清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资本1000万两,总股本10万股,朝廷认购5万股,其余限本国人承买,外国人不能入股。

到了1908年7月1日,中国第一家正式国家银行——“大清银行”正式挂牌,英文名为“TA CHINA GOVERMENT BANK”,张允言仍为大清银行正监督。大清银行的业务包括:发行纸币、统一币制;经管国库款及地方官款;经理赔还洋款;经理盐款;经理捐款;经理关税;经理云南藩库;救济市面;代收公司股款。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大清银行兑票)

1909年,大清银行召开第一次股东会议,研究改良大清银行经营管理方法,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到辛亥革命之前,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是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银行商股的股东在上海成立商股联合会。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商股联合会立即上书“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建议把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作为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大清银行钞票)

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便已陷入财政窘境,本就急需成立一家中央银行。孙中山见到报告后,立即面示财政总长陈锦涛,表示同意。中国银行于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开业,但张允言终因不肯背叛大清,而辞去了总经理的职务,中国银行任命吴鼎昌为监督。

离职后的张允言,带着家人来到天津,过起寓公生活,因为他的父亲张人骏就住在天津。张允言与夫人顾氏育有二子五女,长子张象昺,次子张象昶,女儿张恭顼、张恭颀、张恭领、张恭愿、张恭颢。二子均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张象昺是铁路工程专家,张象昶是建筑工程专家,曾主持中国历史博物馆建筑工程。张允言病故后一年,他的父亲张人骏也在天津去世。(文:何玉新)

张爱玲的堂兄,做过大清首任银行行长,在天津创办造币总厂

(上海造币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