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聖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

大足石刻群有75處,5萬餘尊宗教石刻造像,總計10萬多軀,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大足石刻時間跨度從九世紀到十三世紀,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被譽為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石窟藝術陳列館。

大足石刻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保存之完好,更是世界罕見。眾多國內外政要、名人為之驚歎並大加讚譽,是中外遊客川渝之行的必遊之地。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

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造像最初開鑿於晚唐景福元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歷時250多年。

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 大足石刻其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造像發源:源於古印度的石窟藝術自公元三世紀傳入中國後,分別於公元五世紀和七世紀前後,在中國北方先後形成了兩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八世紀中葉走向衰落。

於此續絕之際,位於長江流域的大足縣境內摩崖造像異軍突起,從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從而把中國石窟藝術史向後延續了400餘年。

此後,中國石窟藝術停滯,其他地方未再新開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為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保存著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

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稱於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4600多尊雕像,石刻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足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