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寶頂山摩岩造像欣賞(下)


廣大寶樓閣圖即“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變相圖”,說是寶髻、金髻、金剛髻篤信佛法,常效釋迦牟尼普提樹下悟道成佛,死後在埋骨的地方生出三根竹子。十月後,竹內各生一童子,於竹下結跏趺坐,成等正覺,三根竹子變成三所廣大寶樓閣。

左側: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據說這組雕刻是民國的,體現了大足石刻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理念。 右側:太上老君李耳與伏虎山君同塑一窟,兩邊的楹聯是“道祖乘牛登岸上,山君伏虎鎮橋頭”。

在佛頭頂的兩道毫光之間,刻有柳本尊的居士像。五祖柳本尊是趙智鳳的老師。趙智鳳為柳本尊的傳人,在寶頂山建造了"柳本尊十煉圖"。











左尊左邊一拱手方冠者疑為柳本尊,右尊右邊一比丘疑為趙智鳳。左右壁鑿刻十二圓覺菩薩, 毗盧遮那佛面前一跪地菩薩為十二圓覺之化身。代表各菩薩依次向佛問法。

圓覺道場,窟內正中端坐三身佛,居中者毗盧遮那佛左尊為報身佛盧舍那佛,右尊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六道輪迴圖。反映了佛教的“業力果報說”和“因果輪迴說”。整個六道是佛教對眾生的分類。其中上三道為善三道,下三道為惡三道。

釋迦親抬父王棺:淨飯王逝世入棺。據經書記載:當時要求抬棺者較多,但釋迦為勸眾生行孝,所以親自為父王抬棺,並以香木火焚之,收骨建塔供養,以盡人子之道。

孔雀明王經變相。南宋淳熙至淳祐年刻。孔雀明王坐於孔雀揹負之蓮臺上。他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現的,其他明王皆以憤怒相出現。

佛門創意亦創形,寶頂真是石刻城。石崖長卷鑄輝煌,國寶代代傳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