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学校在北京,长气常年驻扎广州,这么远可以回趟家的距离让我考虑很久,不知道值不值得。我跟熟人话很多,一直打扰主编和新媒体总监说,如果我要做我要突出什么,嘻哈的浪潮都过了要抓什么热点,你觉得可行吗,提纲的方向是不是要改变了,你们支持我去吗……一股脑的问题得来答案的中心思想是:你喜欢,你就去做,你找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你就去做,你找到了价值,你就去做。

别看我在谈工作的时候一本正经甚至还有点气势,屏幕另一边和端庄外表下的我早就怂得不行,胆子全靠装出来,我还容易焦虑,采访时候犯尴尬癌的毛病改都改不掉(希望接受杨永信的电击)。

我拿着还没捂热的实习工资和奖学金买了三个人的车票,拐了两个对选题感兴趣的师妹跟我一起出发了。火车上我也辗转难眠,满脑子的焦虑,害怕提纲出问题,害怕视频拍不好,害怕形象不佳,害怕自己给采访对象发的消息措辞不够妥当,担心的很多。

我们在火车上讨论拍摄场景的时候突然想忘记带斯坦尼康,第二天下火车放好东西就去了摄影器材城,在演出开始前几个小时买了一个新的。真是委屈了比我瘦大半个人的文慧了,一晚上都拿着机器。我们先去看演出,把采访和拍摄安排在了第二天。刚见的时候说尴尬还真的有一点点尴尬,我听得懂粤语但不怎么说,其实心里面已经笑开花了,但也不太敢插话。如果不是KT和JCool时常找话,这可能就是一次双方都是哑巴的会面。庆幸的是之后的采访拍摄都比较顺利。当然了,别说是live结束的当晚因为兴奋和思考第二天的采访内容没睡着,就连在回去的路上也因写稿的焦虑没睡着。

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因为第一次采访聊太久,KT赶着去上海,拍摄有些耽误,我和郭文慧在学期结束又来了一次广州,拍了长气两天的生活场景,相互渐渐熟悉了一些。但工作上的弊端渐渐体现出来,越是自己熟悉的人,写稿子时越容易带自己的成见,越是自己喜欢的人,就越是想多展现她好的一面想让更多人知道,一些事实的陈述就会变得不够客观,带有偏颇,要在说好话与说坏话间来回衡量把握。当然心底里更希望是没有隔阂的朋友,写稿的时候心里是矛盾且略带苦涩的。

回来之后,他们的朋友圈对我总是有一种警醒(当然现在没有了),他们朋友圈发得越频繁,我就越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稿子写出来,把视频做出来,心里发慌没有一天是不想快点完成,不然总觉得对不起采访对象们的好意,也觉得自己像个骗子,像拖延工期不发工资的工头要被追着要债,像住很久的出租屋一直被催交房租。但是交换的事情让我根本无暇顾及之前的工作,我在结束拍摄当晚就坐飞机飞到荷兰了。

三个多小时的录音组织起结构不容易,成稿前改了三次大结构,后面又改了了很久,终于体会到前辈们写大稿时的功夫之深。灵感来时也不是很敢睡觉,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基本上与国内没有时差,而且在晚上又会梦见采访对象令我无比焦虑的场景,第二天继续上课继续写。

这段小的纪录片起初有个四十多秒的片段,拿来当小样,想到之后可以减轻不少工作量。本来不想做英文字幕了,我心血来潮放了15秒的预告片在Instagram,我的外国同学看到了马上来私信我说,这是你做的吗,看起来很酷,他们是谁,你会上传完整版吗。我当时觉得,如果能让更多人接受和理解我所喜欢的音乐、有一些中国特色的嘻哈音乐,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两分钟看起来不长,我用零碎的时间做了快一个星期,到最后还差字幕、片头和声音,马上就能导出时候,硬盘在挂载后不能顺利读取视频文件了。好在我第二天晚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始调试滤镜特效什么的。在导出前电脑提示存储空间不足,其实我一直都在清理空间,可还是不够,没办法只好卸载掉Motion,可是卸载两次它都没被卸载掉,反而其他两个软件被卸载了,其中一个就是装着全部素材的FCP。

我当时脑子都发热,盯着电脑屏幕很久感觉什么都听不见,我发现,置我于死地简直轻而易举,三个月的积累瞬间灰飞烟灭,有时候做得再好的打算根本就是徒劳。当想要去拼命证明什么的时候往往什么都证明不了,反而越做越错。

几天之后这个视频就出来了,我没有能保证它是最最最好的样子,但是文慧和我都尽力了,希望看的人不说喜欢或享受但能够理解到里面想表达的内容。视频里那首歌给我挺大力量,只截取了一部分,有机会还希望各位能听全曲。

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或是能做得更好,所以时常想起KT说的保持谦逊态度和JCool总想要变得更好。很开心能够认识到长气的所有人,当然他们也不都认识我,但能做朋友是我的荣幸,我的梦想也一直是做音乐和电影有关的事情,很感谢他们能让我离梦想近一点点,看起来差那么一点就要实现了。我也一直在为喜欢的事情而努力不断学习着,困难的时候也会想起很多人在我身旁,在关心支持我,不会被轻易击垮,像是推送里视频背景音乐唱的那样。

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这张照片有点像《AlexRideWitU》的封面,是我上周在挪威卑尔根Floyen山顶拍的,喜欢这张照片就跟喜欢这首歌一样

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这大概是我上大学以来的最难得的一次体验:我乘坐了两趟我截止目前来看最长的火车,加起来大约有四十四个小时;我住了人生第一次青旅,像在寝室一样的外出环境让人心生恍惚;第一次看比较有名气的嘻哈音乐人的live house,现场气氛让我窒息的同时也让我热血沸腾……

至今还记得出发的时候我们不紧不慢地在火车站吃了一顿便饭,一碗我喜欢的牛肉饭配上冰可乐,熨帖了我的胃,也让我产生了无限的期待和想象。上了火车,我的心情随着按部就班地运行李、找铺位、整理空间而变得一片平静,从而昏昏欲睡,自始至终没什么紧张感。

下来火车,我们拖着自己的行李和拍摄的装备来到打车的地方排队,上了一辆出租,我坐在副驾驶,打开窗,给司机指路。我向窗外望去,不同于北京秋冬季节的一片肃杀,广州的街道两旁,阔叶树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郁郁青青。车窗外吹进来的风温温的,偶尔会夹杂着一丝丝清凉的气息,让人舒服。阳光就这样直直地打在我的脸上,温暖而几近燥热。直到这一刻,我才肯定,我们到了广州,战斗,就要打响了。

不怎么费力就找到了预订的青旅,房间出乎意料地舒适温馨,让人愉悦(虽然粉色的床单被罩确实让我恶寒了一把)。三个人乐呵呵地吃了一餐很晚的早茶,收拾了东西,港港甚至洗了澡、化了妆,为晚上去live house拍摄做了许多的准备(我不会告诉你我也悄悄化了妆)。

我们早早到达了演出场地外等待长气的成员们和廖效浓到来,他们的粉丝有一部分比我们来得还要早,非常安静地排着队,秩序井然,很有素质,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理解那样的疯狂(后来我们才知道是我们天真了,她们只是没有被带动起来)。突然袭来的困倦感突然开始催发了我的紧张,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场疲劳战,长途奔袭的我状态开始不尽如人意了,只有紧张才能让我保持清醒。我蹲下,安静地待着,希望可以让自己沉淀、冷静,保持清醒。

大约四点半钟的时候,他们终于在一大帮人的翘首期盼中来了。从一辆商务车上跳下来一大帮子人。在一片混乱中,我定了定神,赶紧跟着港港一起迎上去,根本没有看清哪怕一个人,只记住了有一个人裤子后面的兜上挂着一只小小可爱的毛绒公仔,后来知道那是JCool的时候莫名觉得很萌,毕竟他的乐风可是偏硬核的,看起来又很文青,现在想想都还会面带微笑。

既然讲到JCool,那么就接着讲讲KT吧。在那一大群人中,因为他瘦瘦小小的,并不起眼。但是当我们走上前的时候,他咧开一个很温暖的微笑,对着我们三个人温柔地say hi,在和其他人都不熟悉的时候他就一直领着我们进入场地、找地方、找机位、和我们沟通要求,甚至于在休息室里看出了我们的局促不安,还跟我们不停地说两句话、请我们坐,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平时关注树牵的社交媒体,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但是到了现场我发现,他沉默寡言,很久很久都在一个地方窝着抽烟,有一种很奇异的孤独感。

当晚的live house非常成功,这是我大概十九年以来看过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嘻哈live house,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甚至于可以说是疯狂。场地里的粉丝和观众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第一排的观众几乎要被后面的人挤到台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时候,就是粉丝在浓浓表演的时候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台上歌手静静地唱着,台下的粉丝静静地听,手里的手机举过头顶,台下“星光一片”,璀璨耀眼。

2017年的平安夜,我是在返京的火车上度过的,我一遍遍地单曲循环着《7583》,心里暗暗想着,这个圣诞节,我收获了一份最好的礼物,那就是——近距离地认识了这样一群有趣的人。

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第一次去外地采访,出发之前心里一直是惴惴不安的。我一直在问港港师姐,这样做值得嘛?这个组合值不值得我们长途跋涉去跟拍采访?直到出发前的最后一刻,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无解。出乎意料的是,主理人KT非常好说话,几乎是有求必应。我们顺利地跟着他们进入了演出后台,身后是一群少女(以及几个少年?)的尖叫。团队在狭小的后台室抽烟聊天,说的都是广东话,时不时停下来操着一口粤普跟我们解释刚刚在聊什么。五六点开始彩排,八点左右演出开始,一个小小的live house ,容纳人数不超过一两百人,气氛却热烈到足以掀翻屋顶,人群拼命往前拥挤,只为了够得到偶像的手。到了十一点多演出结束,人群自发地排起了长队,一个接着一个和偶像合影,粉丝互动环节一直持续到了凌晨。

等到深入的采访进行之后,我发现长气制作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清楚市场的规律,却选择把自由创作放在第一位。他们也许没有走父母眼里的正道,离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点远,选择音乐为理想,吃了不少苦,所幸的是音乐没有辜负他们,才华回馈给他们独立生活的资本和一群人的喜爱。这恰恰是艺术最吸引人的地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只认可真心真诚和热爱。而音乐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份可以让父母不用操心的工作,更是给了他们认清自己表达自己的可能。

就像KT说的,写歌就是记录生活。Jcool说,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因为有人可能会按照你的道理去做,而不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这些看起来平平常常打扮还有点叛逆的少年,心里是真的有想法,并且希望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影响到更多人。我真的无比向往他们的生活方式,最好的朋友兼最默契的合作伙伴就在身边,工作是自己热爱的音乐,生活也时常有空闲,和好朋友窝在一起嘻嘻哈哈看着无厘头电影打着电玩,一群人通宵听各种歌找灵感,日子真是纯粹啊。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跟着港港坐那么久的时间去采访,真的值,我了解到了未曾触及的生活方式,也极其欣赏他们的冷静和清澈,算是有了一个小小的决心,想一直一直探寻更多人的世界,拥抱更深刻的广博吧。

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灵魂画手郭文慧给三人画的肖像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

我们将拉你进群

(更多采访幕后花絮与你分享)

点击 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我想我可能变成了一个粉丝|记者手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