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工匠」未來孝義的“高顏值”就靠他們了……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五月,因“勞動”而美麗。

繁花五月,我們唱響勞動者讚歌!

在孝義,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很專一,願意花一輩子只為做好一件事;

他們很執拗,“差不多”不可能,要做就做最好;

他們很“傻”,總是愛自己和自己較勁……

他們各有特色,卻又有共同的閃光點,

他們就是孝義工匠!

孝義工匠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進一步激發孝義人民愛崗敬業、鑽研技術、攻堅克難、創新超越,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孝義市總工會、市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中國夢·勞動美——尋找孝義工匠”活動於2017年9月30日正式啟動。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名單出爐

5月3日,孝義市舉行了“中國夢·勞動美——2018年首屆孝義工匠頒獎典禮”,命名了首屆10名“孝義工匠”。他們有的在田間地頭耕作,汗水滴滴落,糧食粒粒收;有的在工廠車間,精細打磨每個零件,把工業產品做到極致精準;有的在生物多樣性中尋找各物種間的微妙平衡;有的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構建精準的綠色機制……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他們是誰?

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吧!

匠人初心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範樹仁,孝義市農技中心蔬菜站站長。他在菜地裡一蹲就是三十四年,見證了整個孝義蔬菜產業的發展,澆灌出萬千菜農心中的綠洲,成就著這“小而實”的工匠精神。

1983年範樹仁從呂梁農校畢業回鄉,懷揣著報效桑梓的美好願望,他選擇了整日與泥土、肥料、禾苗為伴,這一干就是34年。

如何提高菜農積極性,讓他們從大棚中真正受益?他去榆次、跑太谷參觀溫室大棚,來提升自己的技術服務水平。1996年去山東壽光取經回來後,建起了第二代蔬菜大棚。這一年,孝義的蔬菜大棚發展到600多個,每個大棚的收益達到3萬多元。

為解決保溫措施差、不牢固、採光面積小的問題,範樹仁大膽對大棚進行改造。將蔬菜大棚跨度增加到8.5米,採光角度增加到30度,棚頂全部使用捲簾機。這種新型日光溫室大棚當年被確定為該市的標準大棚,次年在呂梁市推廣。從八、九千元到五、六萬元,綠色蔬菜大棚真正鼓起了孝義農民的錢包,這背後深藏著範樹仁同志的無私和付出。

範樹仁編寫了適合孝義市推廣實施的無公害蔬菜生產種植技術規程,幫助指導建立了省級和國家標準化示範園區,幫助指導該市10個企業、40個產品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認證面積達5000餘畝,為該市的創建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研發了立體種植、無土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構型,引進試種荷蘭布里特長茄等100多個新品種,還幫助指導梧桐山藥認證成為國家地標產品。多年來,他主講的技術培訓達到200多場次,培訓農民技術骨幹1萬多人,編寫了《早番茄套種架豆角高效立體種植技術》等30多篇技術指導文章。

付出必有回報。範樹仁先後獲得了“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呂梁好人”、山西省“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呂梁市“優秀科技人才”等十多項榮譽稱號。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高曉霞,孝義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土肥站站長,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每一塊大田土壤進行化驗,三十二年的堅守,練就了她觀察土壤的超凡能力,一看二摸三感知,土壤的水分、肥料的施用甚至用量的多少,她的判斷總能和設備的數據分析相差無幾。

從盲目過量施肥,到接受測土配方施肥,背後是高曉霞常年在田間地頭奔波的付出。在農田裡,在農村合作社,一年四季卡著節氣點給她的這些“土壤朋友”精準施測,對症下藥,保證土壤能夠綠色、健康發展。

三十二年來,高曉霞帶領農技人員走遍了全市379個行政村,採集到8400餘份土壤樣本,建立了測土配方數據庫,只要進入系統,全市範圍內所有土壤樣品的化驗結果、土壤元素、還有200多個試驗示範數據一目瞭然,為全市945.8平方公里的土壤量身打造了自己的精準體檢單。

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高曉霞潛心研究自主編寫了《孝義市耕地地力評價與利用》,《孝義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手冊》,並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目前,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已在我市基本農田實現了全覆蓋。

從青春歲月幹到年近半百,32年來,高曉霞將自己所有的經驗都融入在自己的操作細節當中,而她的經驗不僅僅來自於實際操作,更多的是對土壤融入了對生命般的愛。

匠魂不息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郭偉偉,1987年出生的他,已經浸染皮影藝術17年之久,一把刻刀在油潤的皮面上靈動翻飛、一根毛筆為生旦淨醜渲染上繽紛的色彩,他孜孜以求,聚水成涓,成就自我,傳遞星火。

在郭偉偉工作室的牆上掛著一幅讓他最引以為傲的作品,名叫《富貴有餘》,於2015年創作。刻的時候刻了有20個小時左右,塗顏色時間長,50多個小時。因為這個裡面特別細,像這個小草,這水的深淺。這個作品獲得了“2015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的優秀獎。

憑著對皮影的一腔熱愛,和一顆不服輸的心,兩年時間,他打下了良好的雕刻功底。也是從那時起,他練就了“坐功”,一天有多半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臺。眼神精確,下手穩準,十多種不同規格的刻刀在他手中來回切換,3000多次落刀轉皮間,一個顧盼生姿的皮影人物頭像便躍然出現。

“三分刻,七分染”,皮影行當裡的匠人們都知道,要想讓皮影充滿神采,注入靈魂,上色可謂點睛之筆。通過不斷看書,臨摹,畫畫。他漸漸明白深淺濃淡,立體層次都得通過上色才能體現。

多年來紮實學習、潛心琢磨,有心的郭偉偉終於在皮影圈嶄露頭角。越來越多人找到他,設計定製皮影,《義虎傳奇》《尉遲恭大義投唐》等耳熟能詳的皮影戲形象,全部都是出自他手。

和流傳千年的皮影藝術比起來,17年不過是滄海一粟,但這17年留給郭偉偉的是雙手磨出的老繭,深深淺淺的疤痕,磨了又磨的刻刀和薄了又薄的刻板。而他自己也已從稚嫩小夥兒步入而立之年,一年年成長,讓他對一直堅守的事情,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把孝義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發揚光大。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王茂偉,孝義皮影木偶劇團木偶製作師。17歲學藝,製作木偶的時間近乎他年齡的一半,刻苦鑽研、創新傳承,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走向更多觀眾,他製作的木偶更是屢獲大獎。

也是這一次的成功讓王茂偉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木偶製作、創新之路。18年時間,《坷垃傳奇》《不亦樂乎》《救國》,一部部木偶影視劇,王茂偉是道具製作的主力,18年時間,不間斷的技術創新賦予木偶新“生命”,2012年5月在山西省第十三屆“杏花獎”評獎演出中獲舞美設計獎,2013年7月參加山西省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木偶造型設計獲金獎,2014年設計製作大型木偶神話劇《義虎千秋》人物造型,並參加南充國際木偶節獲最佳劇目獎,作品《穆桂英》參加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榮獲銅獎。2015年應邀赴臺灣參加木偶藝術交流活動。

在王茂偉的探索下,木偶的製作材料不斷更新換代、機關裝置不斷推陳出新。作為呂梁市木偶戲傳承人,王茂偉的木偶製作技藝也在不斷傳承,他總結多年經驗而成的“孝義木偶製作十步驟”就成了孩子們通俗易懂、易學的教材。

匠心築夢,王茂偉說,作為一個木偶製作師,作為一個木偶戲傳承人,他一定要讓這門傳統技藝綿延不絕地傳承下去,孝義木偶也開始進學校、進廠礦、進社區表演,越來越多人喜歡上了孝義木偶戲。看著自己製作的木偶走進越來越多的觀眾,王茂偉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匠技精益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田建斌,2006年加入東義集團特種水泥有限公司,在電工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一線打磨,十年用心積累,他成為廠裡公認的技術骨幹,2016年9月田建斌升任電熱車間副主任。

責任心是安全之魂,標準化是安全之本。工作中的田建斌一絲不苟,一丁點的差錯都不容許出現。雖然電力上的很多問題能用機器檢測到,車間工人也每天例行巡檢,但他仍堅持自己再檢查一遍,確保萬無一失。在近期的巡查中,他發現磨機振動異常,容易導致機器損壞,因此在每天的巡檢中都要特別關注。就是因為這樣的執著,很多技術性難題別人都習慣找他,2016年田建斌在參加東義集團的“五一技術比武”時獲得電氣組第一名,再一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從2016年開始,田建斌在主持車間工作期間,先後對三臺空壓機進行了電器聯鎖改造,省去了備用空壓機的空載運行;對生產系統中的脫硫石膏秤進行了技改,解決了脫硫石膏的斷料問題;給空壓機儲氣罐增加自動排水裝置,將生產用氣中的含水量降到了正常水平。三項技改為企業每年節省下近26萬元的開銷,也因此,田建斌被東義集團評為2016年科技創新人才。

于田建斌而言,十餘年的堅守,讓他更加熱愛這份職業,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他又開始琢磨,如何將每度電用足用好,如何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價值。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段秀玲,孝義市農商銀行總行的一名櫃員。2005年開始事銀行櫃員工作,從生手到熟手,付出的是十四年的時間和不斷的練習。

2017年,段秀玲在呂梁市農村信用社組織的操作技能競賽中獲得五項全能第一名。所謂五項全能包括現金點鈔、翻打傳票、數字錄入、漢字錄入和櫃面實操,是對技術和心理的雙重考驗。回想起當年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段秀玲這樣說,“剛分配到崗位的時候,錢都抓不穩,培訓了一個多月,1分鐘能點一萬,後來慢慢訓練到20秒,14年了,一直都在練,現在是15秒點一萬,每進步一秒都需要很長時間,每進步一秒都很有成就感。”

速度是銀行櫃員的第一素質,除了點鈔,段秀玲在其他程序上也努力提高效率。同事王志欣這樣評價她,“一般段秀玲辦理三筆業務我們只能辦理一筆業務,手動能力特別強。”

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作為銀行櫃員,更重要的是準確無誤,日產日清,毫釐不差,是段秀玲對自己的要求,這種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也感染著身邊的同事。“所謂準確就是不能多給也不能少給,還要注意假幣。”因為曾經的一次失誤,讓段秀玲慢慢養成一個職業習慣,不管存錢還是取錢都要親自過一遍,再三核對。

“其實這個工作挺枯燥,有的時候真的是數錢數到手抽筋,說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重複再重複。”因為業務能力純熟,段秀玲剛剛升任府前支行的運營主管,從業務骨幹晉升到行政主管,是她的新挑戰,她也將在新的崗位上,為工匠精神賦予全新的註解。

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能穿過銅錢小孔向葫蘆裡倒油,他的秘訣只有一句話——惟手熟爾,段秀玲在銀行櫃員這個平凡的崗位做了一千遍、一萬遍,做到最好就是不平凡,這就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匠法凝心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胡文玉,從一個門外漢到業內工程師,他用一生鑽研建築技能,參與孝義市多項大工程建設。

從1967年村裡沒有技術人才的情況下,胡文玉組建了建築工程隊,當時的他還是毛頭小子一個,初中畢業,更沒有專業知識。

邊實踐邊學習,就這樣他們上手了,承攬了第一個工程——建設村委辦公樓和梧桐小學。面對工程中出現的一些難題,胡文玉不斷討教改進,最終工程隊不僅解決了技術難題,而且克服了物資極度匱乏的困難。

他帶領的工程隊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趟開了一條不屈不撓的路。在1969年到1971年間,他們為村裡新建了北梧桐小學教室1400多平方米,設計和新建了大隊辦公室、場房、纖維板車間、水塔等。1980年,胡文玉調入孝義磷肥廠工作,任土建技術員。

1984年秋天,孝義工業建安公司籌建在即,當時,正在為新公司的籌建工作積極準備時,孝義酒廠的改擴建工程上馬了,再次被委以重任的他一頭紮在了孝義酒廠的車間設計中。

作為孝義工業建安公司承包的第一個大項目,胡文玉不僅保質保量的完成了項目改造,而且為公司日後的發展打了響噹噹的一炮。酷愛建築的他並沒有停止對建築知識的鑽研,在此期間,他參加了浙江溫州中山學院“工業與農用建築”函授學習,1987年通過考試獲得了中級工程師職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酷愛建築事業的胡文玉始終停不下自己奮進的腳步。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王俊賓,孝義興安化工公司車隊的一名資深司機。在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中練就了真功夫,在平凡的崗位上讓人生出彩。

在興安化工的原料堆場,每天都能看到貨車、裝載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來回穿梭的場景,剷車司機王俊賓就在這裡忙碌,不僅要駕駛裝載機清料倉,還要開著將齒鬥換成刮板的挖掘機給拉礦石的貨車卸車。

從進廠到現在近10年時間,王俊賓沒有換過崗位,每天卸車少時30多輛,最多時近90輛,一年卸載的原料超過32萬噸。這麼多原料,堆起來是一座大山,都是通過挖掘機、裝載機駕駛室裡幾根操縱桿重複無數次完成的。看似簡單的步驟,其中卻蘊藏著王俊賓探索出來的“獨門秘籍”,凝結著他對角度、重量和方向的判斷。“千次萬次的不斷重複,用心感受手握操縱桿方向、力度的每一點細微變化,留心觀察卸車效果的不同。”一遍遍檢驗、修正、積累經驗,王俊賓熟練掌握了各種鏟運操作技能,在車隊剷車司機中嶄露頭角。

“別的司機開挖機卸車用3到4分鐘,俊斌只需要2分到2分半,既卸得乾淨,又能節省時間,還能為廠裡提高效益。俊賓開裝載機的技術也是槓槓的,譬如平整10公分厚的土地,一次性就能成功,誤差不到1公分,在咱們車隊技術水平是數一數二的。”興安化工車隊班長張治有介紹道。

憑著精湛的技術,在2017年“錦江集團首屆職業技能大賽興安預賽區”王俊賓贏得第一名,並代表興安化工參加杭州錦江集團的技能大賽,在“秒躲”“穿針”“掃雷”等操作中進行了裝載機穿螺絲等技能展示,完美展示了操作機械的“穩、準、協調”,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

每天同樣的動作重複上千次,但對於王俊賓而言,卻一點也不枯燥。他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每每有技藝提升,讓他心中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匠“新”獨運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付月貴,山西東義煤電鋁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檢測技術骨幹,靠著自己的一股樸實勁兒、執著勁兒、耐心勁兒,在他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著,成長著。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鎂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付月貴所在的山西東義煤電鋁集團2010年開始鎂合金產品的生產,其中鎂合金犧牲陽極電流效率測定一直沿用美國ASTM標準,該方法的試驗期為十四天,可生產實踐反映,該方法測定週期過長,不能及時反饋產品的陽極品質,因此尋找一個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迫在眉睫。

付月貴是東義鎂業檢測班的班長,每天工作繁忙,為了把想法付諸實踐,他只能利用下班時間一次又一次地試驗。“每次試驗至少在七天以上,試驗結束以後還要把大量的數據和14天的結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對下一次的試驗進行調整。”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反覆分析和摸索,付月貴終於找到了七天測定出結果的有效可行的檢測方法。

而對於特種鎂合金的超聲波探傷檢測,有一些工件由於表面粗糙、形狀特殊等原因,不能用常見的直接接觸法來進行超聲波檢測,如何對它們進行檢測成了廠裡面臨的一大難題,也給付月貴帶來新的考驗。對於這類工件,付月貴帶領班組大膽嘗試使用液浸法進行超聲波探傷,有效地解決了對錶面粗糙工件的檢測問題。

不斷地改進檢測方法,不斷地創新檢測方法,不斷地攻克一個個難關,不僅為企業創造了效益,也讓他練就一手卓爾不群的檢測技藝。現如今付月貴不僅能熟練檢測白雲石、硅鐵、熔劑等生產粗鎂所需的十幾種原材料,還掌握了鎂合金產品恆溫恆溼、鹽霧、電化學性能、無損超聲波檢測等成品檢測的核心技能。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王攀攀,孝義泰興鋁鎂有限公司耐材車間主任。從2007年8月應聘到山西省孝義市泰興鋁鎂有限公司到現在,已是十年,可對王攀攀來說,不斷地技改革新總會讓他忘記時間的流逝。

泰興鋁鎂有限公司的α-Al₂-O₃生產線,是山西省首家採用了用氫氧化鋁煅燒α-Al₂-O₃的生產線。之前該條生產線上的產品質量波動比較大,經常有客戶退貨的現象,2010年10月王攀攀被公司抽調到耐材車間工作,建議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革創新。

窯尾系統是α-Al₂-O₃生產中的關鍵一環,沒有窯尾系統,不僅產量達不到,產品的質量也無從保證,如何對它進行全面改造是這次技術革新的重中之重。建議改造之前,王攀攀已經琢磨出了成熟的想法。增加窯尾預熱器,多管冷卻器,取消兩臺羅茨風機,一臺料封泵,技改在2011年6月份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

改造後,窯尾進布袋除塵溫度由原先的250℃降低到了180℃,不僅大大延長了除塵布袋的使用壽命,還使高溫氧化鋁的日產量由原先的60-80噸提高到110噸左右;噸產品的燃氣用量也由原先的550m³降低到480m³左右,燃氣成本每噸直接降低28元,為同行業最低,環境質量改善了,經濟效益也上去了。

在王攀攀看來,通過改進工藝,看著產品在自己的雙手中昇華是一種享受。追求革新,追求極致,指引著他不斷前進。2015年7月,經過多次和下游客戶溝通、市場調研,王攀攀發現1μm的小圓徑α-Al₂-O₃很受市場歡迎。為此,他醉心於小圓徑α-Al₂-O₃的摸索研究,一直到成功生產出產品質量穩定並優先於國內同行業,產品白度更是穩居國內前茅的1μm小圓徑α-Al₂-O₃。而僅僅這一項,他就為公司直接提高產品附加值每月10萬元左右,直接降低成本每噸70元左右。

十年間,只是有夢想的王攀攀始終相信技多不壓人,而他用敬業、創新、精益、執著,成長為了泰興鋁鎂有限公司一張響噹噹的名片。

孝義工匠提名獎

王建軍、劉相卿、劉小峰、武青海、武向前、任海山、溫世宏、吳旭東、安文俊、楊健章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時代呼喚匠心歸來,振興需要匠心擔當。孝義工匠是引領新時代的一面旗幟,願我們能踏著他們的足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攜手並肩,同心協力,不斷提升行業發展軟實力,為百強孝義、文明孝義“一二三四”戰略實施、建設“六型城市”凝聚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孝义工匠」未来孝义的“高颜值”就靠他们了……

·END·

微孝義

講好孝義故事 傳播孝義聲音

電話:0358—7828820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