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商隐的诗大都无题?

Kimi-Dan

总得来说,李商隐是个

情义两难的倒霉孩子,可不就只能朦朦胧胧,“欲说还休”嘛。

下面就来看看他的坎坷经历,来了解一下为啥他无题无题再无题。


倒霉一:没落贵族,徒有虚名,前尘旧事,不足为题。

李商隐的家族,是皇室远亲,血脉到他这一代,已经是远房的远房,所以,家里大写的一个字“穷”,大写的两个字“潦倒”。

倒霉二:早年丧父,长兄如父,个中滋味,无以为题。

李商隐,十岁丧父,家中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抄书补贴家用,长大后,以他淡泊耿直的个性,不得不积极仕途,也是因为长兄如父的压力在,必须撑持起门面。偏偏他父亲早知时局艰难,给他取名商隐,取字义山,用的是商山四皓的典故,意寓“天下无道而隐”。

但他是长子哎,别人都可以挥一挥衣袖,去追求诗和远方,而他,李家长子,只能义无反顾地挑起家中重担。

倒霉三:出类拔萃,生不逢时,权臣当道,金榜难题。

李商隐是神童,且年少成名。但在唐朝,是一个量产神童的神奇时代,比如李白、白居易十五六岁就诗名远播。

李商隐虽然也是十六岁就以一手好字和精通古文声名远扬,但唐朝晚期,拿现在的话来说,阶级固化严重,即使李商隐有白居易和令狐楚这样的大腿,也是几次科举,才中了进士。

远没他优秀的人,全靠关系上了。

倒霉四:多情耿直,卷入党争,几多猜嫌,索性无题。

这么厉害的李商隐,这么早成名的李商隐,又得身居高位的令狐楚赏识,纳为门生,咋就这么仕途坎坷呢?因为,他不仅遇到了阶级严重固化,还卷入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简单来说,就是帮亲不帮理,甭管啥理想、信念,选队站就是。站了队才有肉吃,这肉也不是白吃的,理想、信念、甚至节操都先放一边,先利用权力把对面灭了再说!

面对这种情况。

当时牛李党争搞得朝堂翻云覆雨,要的就是掐架小能手,而不是李商隐这样的耿直BOY,但提携李商隐这样的大才子,的确可以增加声望。事实上,令狐父子,也是真心赏李商隐的才华,所以最后还是在内外阻力下,提携了他。

另一方面,李商隐又是个多情的人,和妻子王氏感情相当好。非常不巧的是,他的老丈人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的人,但实际上这位老人家一直在外打仗,没啥机会参与掐架,最后也是病死在镇压叛乱的途中。但李商隐的这一行为,被视为背叛师门,大逆不道。

所以,我们的多情耿直BOY,就落到了这么一个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待见的地步。

如果唐朝有互联网,李商隐妥妥就是个争议人物。

这种争议,打个比喻吧,某女演员,明明演技高超,国际影后也是名至实归的,但有段时间,最被大家拿出来说道的,却是她的个人婚姻生活。然后,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释,过度脑补。所以这位国际影后的微博也没去搞明星V,也算是表达了一种“懒得理你们”的态度。

但政敌脑补远比娱乐恐怖得多,不仅会要了亲命,还会要了亲一家的命。所以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无题诗,也是一种无奈吧。他这样一个尴尬处境,实在是太容易被“借题发挥”了。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对他的个人婚姻生活都很不满意,却没人关心李商隐的报国志向。

他能说什么?还能说什么?他的报国理想最终只能寄托于咏史诗,他的个人深情和满腔郁愤,也就只能无题了。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


姞雪心

《无题》李商隐你说他作了很多其实也不是,总共也就20来首无题,不过为什么李商隐偏爱《无题》呢?

一、概述

李商隐的诗歌中出了直接表明《无题》的才20来首,其实还有很多有题但是也基本和无题差不多的,比如《锦瑟》、《碧城》等。

《锦瑟》开篇第一句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取自开头的两个字,《碧城》开篇第一句“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也是取自前两个字。



这让我想起了《诗经》,《诗经》中很多都是取自前面的两个字或者取第一句中有意义的两个字。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诗词从民歌过渡来的,对于诗歌的题目有两种情况。顾炎武曾说 :“古人之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诗而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乎物。”《诗经》是表达当时劳动者的一种情感,所以没有必要强加题目或者没有考虑确切的题目。

但是,李商隐的《无题》更像是李商隐自己独创的一种抒情诗体。



他的《无题》诗,大多数都是意境朦胧,声调和美,语言精丽,而且非常难解。再加上本身,他喜欢用典故和比兴手法,所以他的诗很多都特别的隐晦曲折。因为李商隐字自身并没有表达过创作意图、动机和背景。

不过他的诗隐晦难懂应该和他的一生漂泊,前途不定有关,理解他的诗除了从诗本身去理解更多的应该结合他自自身的经历和生平去理解。



二、充满悲剧色彩的无题诗

他的无题诗充满悲剧色彩,其实这很正常,因为他的机遇本是如此的悲剧。

李商隐是皇族,这点他自己在诗中多次表明,可惜的是这个皇族并没有给他带来半点的实际利益,估计他这个皇族是皇帝远方亲戚的远方亲戚。李商隐祖辈也没有什么官位显赫之人,所以从小都很穷,小时候还做过为古代士人所鄙视的“佣书贩舂”,也是替别人抄书赚钱。

生活的穷苦激发了他无穷的战斗力,他苦读书终于考取了进士。但是后来却因为取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导致他半生漂泊,只能在幕僚生涯中度过。



再加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国家动荡不安,个人前途未卜,也只能有彷徨和痛苦,有的也只有悲观情绪,这些都导致了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悲情的基础。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晚唐时代是颓废的,宦官、朋党、边患各种社会危机,那时候的晚唐只是一个被蛀虫蛀空的大树一般,空有一副架子。



身处如此朝代的文人们也开始颓废起来,整天纸醉金迷,追求感官刺激,写出来的诗也多是格调庸俗之作。

但是李商隐的无题诗歌与他们不同,比如他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不是想象力丰富,饱含生活气息。不过,无题诗中所反映的感伤情怀也终究没有逃离士大夫的爱情范围,不过就算如此也与当时那些艳体诗风好不止几百倍。



四、无题的发展和创造

其实,李商隐写的诗是利用言情的形式抒情怀抱,以及深化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这点很有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的就是屈原的《离骚》,也是用灵修背约比喻怀王,而用“求女”比喻理想。

之后很多诗人都模仿过屈原,但是效果都没有李商隐那么好,李商隐可以说是集大成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描写爱情是相思的过程可谓是炉火纯青。



比如在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很形象的写出了被阻隔的爱情的相思之苦以及越阻隔越默契的可贵和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所以无题诗算是李商隐自己独特的创造抒情诗体。

参考文献:

《李商隐艺术研究》 冉雪芹

《李商隐诗歌分析》孙广霞


非说不凡

提起李商隐,不知为何,一种忧愁重视油然而生,《夜雨寄北》,《锦瑟》还有一众的无题,总是让人难以割舍,又朦朦胧胧,似乎他的委婉只在他自己。如果说陈子昂,四杰是初唐,李杜是盛唐,那么我愿意说李商隐就是晚唐,他以细腻的笔触,用诗文写过每一个阅读者的心头,你觉得墨过轻柔,留下的确是浓密而难以抹去的情愁。

无题诗句虽然不在李商隐的笔下诞生,无题诗确是在李商隐的诗中荡漾开来。前辈卢纶的无题或许许多人根本不知,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确是很多情中人朝圣的地方。




或许无题其中有寄托,或许无题其中有秘密不想让他人分享,只愿你我相知,或许义山还想借无题抒发一下自己的报复,又或者他在单纯的陈述这什么,又或许他真的就是不知如何时,干脆一个无题便罢了。或许……,人们都许多的猜测,我们也有许多的思考,面对不一样无题诗或许我们不能等同而视。

“裙钗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书长郑重,眉细恨分明。”遥寄锦书,他与妻子情深意浓。“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李商隐也曾流连舞榭歌台,温柔乡里。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前人评价义山自叹资质柔弱,又被风波摧残。他似乎在苦苦痛痛,深深浅浅中有一种明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读来读去读着男女纯情,却总会体会到他似乎又在借此抒发着什么。因为在他的这些诗句中总是找不到那个倾诉者,读到只有李义山一个人苦闷彷徨,寄托畅想。

李商隐是难懂的,却又是让人爱不释手的。无题的别具一格,空灵的寄托,深微的笔调,让很多人在他的缱绻中陶醉,或许这就是李商隐,这就是无题,李商隐似乎就是锦瑟中庄生的蝴蝶,让人浮想。

文/红雨说历史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红雨说历史

问主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错觉啦。李商隐现存诗歌约600首左右(说“左右”是因为还有少许是不是李商隐所作存有争议),真正以“无题”为题目的只有14首。按组别为:

1、《无题》“八岁偷窥镜”

2、《无题》“照梁初有情”

3、《无题二首》“昨夜星辰”“闻道阊门”

4、《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飒飒东南”“含情春晼晚”“何处哀筝”

5、《无题》“相见时难”

6、《无题》“紫府仙人”

7、《无题二首》“凤尾香罗”“重帏深下”

8、《无题》“近知名阿侯”

9、《无题》“白道萦回”

还有几首传是李商隐写的,但经后代学人研究都存较大疑问。有些李商隐诗歌研究者按诗旨,把相当数量的有标题的诗也归入类无题、泛无题之类,例如有人曾总结说李商隐有近百首无题,这就有点离谱了。不能说凡是矇胧伤感、难言具体人事的抒情诗,都统入“无题”,因为“无题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在咏史诗、咏物诗的领域,李商隐的主要贡献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重大突破超越,而无题诗这一领域,则前无古人,一空依傍,完全是他个人的独创”(刘学锴语,见氏著《李商隐传论》下册,黄山书社,2013年)。也就是说,从李商隐开始,中国诗歌多了一个“体裁”叫无题!这才是李商隐的无题诗不多,却在诗歌史上贡献巨大的主要原因所在。

李商隐的无题诗,写情,写内心,幽怨梦幻,悱恻缠绵。到底有寄托还是没有,真事隐去,独留心象,真亦假时假亦真,很难单一地透析题旨事由,但却毫不妨碍人们去欣赏感受其中的美与情。从这个角度看,李商隐的无题诗非常的“现代派”,开一千二百年后的“矇眬诗”之先河,与西方的“玄学诗”“象征派诗”可相辉映。十四首无题诗,用语明净,景象跳跃生动,忽远忽近,忽而场景具体,忽而局部特写,画面迷离,浑括虚涵,让人读着心中涌动而联想无边,象喝了迷魂汤那般被吸引住,总想抓住中心思想,却又总是抓不住,抓不牢,实的地方少,虚的地方多,但合起来,你又完全不觉得作者在矫情自我,无病呻吟,扭捏作态,总认为其中言之有物,有所指,有所感,各种元素都齐备,可就是不好说,说不好。“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哈哈,这种高明已经超越所有了。

最后要说的是,李商隐诗歌题材和风格都很多样,按题材,除“无题”诗外,还可分为“政治诗”(如《韩碑》《行次西效作一百韵》《曲江》)“咏史诗”(如《贾生》《汉宫》《瑶池》《华清宫》《北齐二首》),还有“咏物”“咏情”“咏女冠”(道家文化背景下)等,都有典范千古的作品。其创作能力之强,水平之高,涵盖之广,为历代罕见。有关李商隐诗歌的成就,当代李商隐研究大家刘学锴教授评价为:

“第一,他全面地继承了宋玉、庾信、杜甫、李贺等人的传统,而集感伤主义传统之大成,成为晚唐诗歌‘伤春’‘伤别’特征最突出的代表,建立了感伤诗的最高范式。第二,在李白、杜甫所创辟的理想、现实境界之外,创辟了表现心灵境界的成功范式,《无题》《锦瑟》诸诗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第三,进一步发展了李贺以来的象征诗风,创辟了象征诗风和朦眬诗境的范式。这一切,不但使他在晚唐诗坛上独执牛耳,而且使他居于中国诗歌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家的行列。”

鄙人认为,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代表了中国诗歌一个维度,一种极限式写作。我们如果能读深读透李商隐,就可以读释中国古代一切的诗歌了,这是一个千古高峰,集大成者,一个极难遇到的制高点。中国古代有诗经、楚辞、陶渊明、李白、杜甫、李商隐,无愧诗国,深以为幸!


唔好嘈

这问题并不复杂,容我道来。


李商隐存世之作有近六百,而以无题为名者不过十四,故称不上“大都无题”。或许是如今提及无题之诗,首先联想到的是李商隐,才会误以为此。

从写诗的角度而言,为诗取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古人大凡作诗,皆是有感而发,题目则为主题。

如王昌龄之《芙蓉楼送辛渐》,题为送别;元稹之《离思》,题为相思;李益之《从军北征》,题为边塞等。

这类诗题往往有明确的内容指示,但有些诗却难以取题。

当一首诗中内容较多且有所不同时,往往会取名为无题、杂感、有怀等。如黄景仁之《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做声。

此诗尽作悲声,而悲者亦有不同。一有半世羁旅之愁,再有仕途难酬之忧,更有归隐山野之志,百感交集,此时名作无题或杂感最为合适。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主题不便直言,或有讽刺之意,往往亦作无题或仅以体裁为名。如李清照之《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以古讽今,借项羽不过江东之典故,讽刺南宋偏安一隅,有忧国之患又不便直言,便直接以体裁为名。

由此便可理解李商隐为何将诗命名为无题,以上二者皆有可能,这便与其仕途不得志有关。


以上便是我的观点,有劳赏读。

——诗词补习班


诗词补习班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

李贺

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

杜甫

韩愈

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

李白

王维

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又《集》外诗16首,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录入4首,共存诗614首,但是有的诗显然为误入。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举例说明《锦瑟》除首联和末联之外,中间四句连续用了四个典故,而且风马牛不相及,是至今为止最难理解的一首诗词,千百年来无人可以全面了解他的写作意图,几个字的题目是根本涵盖不了他要表达出来的意境!只能叫做无题!

相同做法的还有武则天的无字碑。


胜州随风

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一生无论是感情、事业,整个人生都不太顺利。他所作的600多首诗里,有15首是用《无题》命名的,我们来感受一首其中的经典: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一首抒发爱情的诗,其中对离别之情、相思之苦,以及人生感悟都作了阐述。像是发了一场没有主题的牢骚,又像是倾倒了一肚子苦水。李商隐自幼家道中落,但凭借聪明才智,经过与门阀世家的激烈比拼,最终踏入仕途。但是,由于性情直率,所以在昏暗的晚唐官场中很不顺利。


所以,李商隐的生活其实十分痛苦,他要想在官场立足,就要学会规则,无端陷入党争,为人内向单纯的他十分压抑。这时,李商隐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委屈感,心想赚钱真难!所以只能借诗发挥。

《无题》的意思是还没想好题目,其实,是他不愿意为这种没有明确主题的诗想一个题目,牢骚发完,便没有心情和雅兴了,但一看诗句写的还不错,留着吧,万一后人喜欢呢。《无题》其实就是因为李商隐一肚子委屈,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大家:“啥也别说了,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历史密探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但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这些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李商隐的“准无题”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如《锦瑟》此诗貌似咏物,实则咏怀。它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锦瑟起兴,充分运用了比兴、象征、典故等多种手法,将自己满腔的忧伤、郁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达出来。


北国小野草

李商隐这人有点悲催,我们都知道在没有科举之前做官尤其是做大官的权力都是被世家门阀所垄断,世家子弟效忠的先是自己的世家其次才是皇帝,这不但阻止了平民进入官场也严重威胁到了皇权,隋朝设置科举后才开始改变这个局面,简单来说,之所以会有科举既是为了选拔人才也是为了巩固皇权!

但这么一来就触犯到了世家门阀的根本利益,世家门阀当然就会反扑,就会和科举出身的官员们爆发冲突,但是隋朝命短,所以主要的战争发生在唐朝,其中最激烈的就是牛李党争,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是世家代表,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是科举出身的平民官员集团,两个集团互相对峙,斗争十分激烈。

斗争过程互有胜负,世家门阀实力强大,根基深厚,但是科举之士有皇帝的支持,皇帝利用他们打压门阀,他们没有根基也只能紧紧朝皇帝靠拢,最终的结果当然是科举获胜,尤其是宋朝之后,世家完全没落!

但是李商隐恰恰处于斗争最激烈的时代,而他悲催就悲催在他本属于没落贵族,娶的又是世家的女儿,他本来应该是属于李党,但问题在于他却是科举出身,于是他的身份就变得十分尴尬,不管是李党当权还是牛党当权李商隐都不被信任,他当然也就一生都不得志,写诗也干脆无题,免得一不小心就得罪李党或者牛党!


石敬瑭

李义山的无题诗多是歌咏爱情之作。所以,套用一句歌词,男人的心思你别猜,你猜也总是猜不出来。但是,现在众多八卦群众还是喜欢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样一执着,众说纷纭,却弄得诗文更糊涂了。我个人觉得,李义山的诗真的很美,美得都不知道再说什么,姑且美之名曰,不可言说吧。

下面列举一些学者的揣测。以供大家参考和八卦。

李义山无题的爱情诗有两种最普遍的说法,一是说写给宫女或者女道士的,一是说暗谕政治关系,特别是指和李德裕的关系的。

李长之却不这么认为。他坦言,唐朝女道士就是一些交际花,用不着隐讳。这一点在邵氏名片《唐朝豪放女》里,我们是能体会到的,鱼玄机皈依道家以后,却发现那些女道士多是阿谀奉承之辈,生活多不检点。

再说说宫女,李长之也觉得不合情理,李义山还够不上有这种机会的资格。

第三,一个诗人的心情费那么大劲,去用曲折复杂的恋爱心情影射政治,也未免太笨,太low了点。

那么,他写给谁呢? 李长之根据冯浩的研究,认定李义山曾经爱过一个叫柳枝的女郎。

是不是就是她呢? 答案还是否定的。李义山也曾和一些妓女来往,这本是那时社会中常有的事情,那只能是逢场做戏,也谈不上真正的爱情。

猜了这么多,都不是完美答案。李长之最后提出了他认为最为合理的谜底。那就是跟李义山后来结了婚的王氏。



王氏在李义山的诗里是这样的形象:“美于目而长于音”。李义山在婚后,写了许多寄内的诗。最著名的是那首那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王氏死后,李义山也写了很多悼亡的诗,“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就是一例,而“锦瑟诗”和这两句合起来看,也是悼亡无疑,这种推测是合理的。


李义山是牛党,而王氏是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是李党,李义山就卷入了李党,后来为牛党所排斥,闹得一辈子受闷气。



我想,因为思念之切,甚至连名字都不愿提及,李义山确实是个极痴情的人。因为政治因素,他也三缄其口,不愿让人抓住把柄,也是情有可原。

也许,无题,才是李义山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