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戶”變“賬簿” 銀保監會出手規範銀行利率風險管理

“账户”变“账簿” 银保监会出手规范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銀保監會方面表示,為更準確和全面地反映《指引》所規範的業務範圍,避免名稱與銀行開立的各類賬戶相混淆,《指引》將原“銀行賬戶”表述調整為“銀行賬簿”。銀行賬簿記錄的是商業銀行未劃入交易賬簿的相關表內外業務。

銀保監會方面稱,銀行賬簿利率風險是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不斷完善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在風險管理、利率敏感性計量和壓力測試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新的利率市場環境需要銀行不斷提升銀行賬簿利率風險管理精細化水平。

《指引》內容包括總則、風險治理、風險計量和壓力測試、計量系統與模型管理、計量結果應用和信息披露、監督檢查、附則七個章節,以及名詞解釋、利率衝擊情景設計要求、客戶行為性期權風險考慮因素、模型管理要求、標準化計量框架、監管評估六個附件。《指引》在銀行風險管理、風險計量、監督檢查等方面提出了細化要求。

《指引》主要修訂內容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細化風險管理要求,規範風險治理架構和管理政策流程,強化系統建設、模型和數據管理要求,細化計量結果的內部應用和報告要求;二是規範風險計量,明確規定利率衝擊情景和壓力情景的選取要求和要素,根據銀行系統重要性和業務複雜程度,設計差異化的監管報表計量框架;三是強化監督檢查,明確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狀況定期評估要求及相應監管措施,提高非現場監管報表報送頻度。

對於差異化監管方面,在風險計量及相關監管報告方面,針對系統重要性較高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借鑑國際標準並結合國內實際,《指引》研究設計了更具風險敏感性的標準化計量框架,包括引入六種利率衝擊情景、細化重定價時間區間、考慮客戶行為假設等。後續,銀保監會將進一步完善非現場監管統計報表體系,促進商業銀行不斷提升風險計量的精細程度。對其他中小商業銀行,仍主要沿用現行監管計量框架。在風險計量、系統和模型管理、計量結果應用等監管要求方面,體現匹配性原則,要求商業銀行在適用相關監管要求時應與本行系統重要性、風險狀況和業務複雜程度相適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